第801章 经度测量,大国之争
强国必霸,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不趁强盛时扩张,衰落时就会失去更多。
就好比富人和穷人,家财积累不同,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自然也有强有弱。
穷人之前或许还不算穷,但也没有多少积蓄。一场火灾,一场大病,就可能成为贫困者。
富人则有不同,就算家财损失过半,可能也只是退到平民阶导,依然是衣食无忧。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这个道理,用于团体和国家,也是一样。
何况,大明帝国现在的扩张,不仅没有穷兵黜武、劳民伤财,反倒是不断为其注入金钱和物资。
以战养战,越战越强。形成良性循环,并且得到好处,自然也就能持续长久,欲罢不能。
“孟加拉最为富庶,就算只占数邦之地,一年的赋税收入也足够政务运转,并能拔款扩大印度洋海军。嗯,还能每年上缴朝廷两百万银元。”
“湄公省的扩张速度放缓,但每年能够供应的粮食,再加上本土的产量,也会有很大的富裕。”
“吕宋自给自足是没有问题,但今年的赋税可能不会有太多赢余。要想发展经济,矿产开采应该是最快的办法。有铜又有金,劳力可用土著。”
“缅甸的赋税节余也有百万,而登嘉府离建省的标准又近了一步,婆罗洲的人口,还要继续增长……”
黄立阅看着文件,其中就有南上房的统计报告。
大明的财政因为孟加拉的征伐而一下子宽松起来,各处的海外占领地也没有造成负担。
本土的情况也是蒸蒸日上,北方的恢复重建今年就能基本完成。除了辽东的持续投入,已经没有了太重的负担。
除了孟加拉这个赋税大户,湄公省和缅甸这两个粮食大省,其他的海外占领地还处在开发经营的初期阶段。
象黄立寄予厚望的金鸡纳树和橡胶树,都是刚刚种植。面积铺得很大,但要成材产出,还要两三年的时间。
经济作物的种植,自然影响到了粮食的产出。只是赖于一年两三熟的气候环境,自给自足,甚至是有存粮,却是不用担心的。
还有正在孟加拉扩大种植规模的棉花,以及南洋地区另外一种经济作物甘蔗,都将为大明提供财政上的收入。
黄立是大明的舵手,也是设计师。地盘是抢来占上了,如何经营开发,如何长久统治,还是需要他的建议和指点。
毕竟,占领海外之地,抢掠财富物资,强制归化同化,发展经济等等,对于大明官吏来说,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黄立也没有,但他有见识。可以从历史,从西夷那里学习参考。
比如印度,由于人口太多,又太能生。黄立已经放弃了全部占领的计划,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控制。
为了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获取财富,黄立就准备效仿英国佬的做法,也就是柴明达尔制度,又叫包税人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在当地扶植代理人,对辖区以包税方式进行搜刮。
这些被扶植的包税人,除了可以抽取一定比例佣金,还享受征收田赋和世袭领地的权利。
在这样的激励下,包税人会疯狂压榨底层民众,使得大明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巨额财富收入囊中。
而要扶植包税人,就要以武力为后盾,迫使土邦接受大明帝国的保护。而土邦领主缴纳的税赋,又可以被称为保护费。
所以,大明帝国与莫卧儿帝国必将有一场大战。不击败莫卧儿帝国,众多土邦也不会见风使舵,倒向大明帝国。
反正,对于各土邦领主来说,能够维持自己的统治和利益,向谁缴获钱财都是一样的。
当然,也不是对全部土邦都是这样的政策。有些要地,还是要长期占领,并且稳固统治的。
比如孟加拉,以及东边的土邦,在陆地上与缅甸连接起来。还有矿产丰富的土邦,以及一些沿海港口。
先是包税制,再是商品倾销,这是英国佬的手段,黄立信手拈来,稍加改动便能施行。
“孟加拉兵不知道当不当用,为了确保万一,还是要增加兵力。缅人、越人、高棉人训练的时间长,应该要强过孟加拉兵。”
“还有登嘉府的驻军,也能参加作战。莫卧儿帝国的兵力很多,但在武器装备上却差得远。”
黄立思虑着,决定向孟加拉继续移民。
一方面稀释孟加拉人的比例,一方面把归化同化慢的孟加拉人迁徙到其他的印度土邦。
毕竟,孟加拉是要长期统治的,与大明疆域无异,人口比例肯定是要进行改变的。
缅甸也是一样,不断地向外迁徙缅人,又从云南迁入百姓,改变人口比例会更加顺利。
而象归化,甚至同化的缅人、越人、高棉人,会被逐渐迁徙到吕宋、登嘉府、孟加拉和婆罗洲。
在陌生的居住地,这些人将继续被同化,穿明服说汉语学汉字。
十几年,或是几十年后,他们的户籍文书上也只会是明人,被抹除了原来的民族称呼。
“很快,对外的移民又会加
上倭人啦!”黄立放下文件,接过温热的茶水,慢慢喝着。
离秋天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北洋海军和参战陆军正在加紧准备。按照进度,完全能够按时展开行动。
在黄立看来,取得胜利是毫无疑问的。尽管鲸吞不容易,但拿下九州岛,却是比较轻松的。
德川幕府或许会集结重兵,前来与明军大战;也或许服软认输,签订城下之盟,割让九州岛。
不管是哪种情况,黄立都有较为充分的准备和应变。
如果能够重创幕府的军队,签订条约时能够索取更多的处益;如果只是得到九州岛,便要经营两三年,再对幕府展开大攻势。
相对于倭国那么小的地盘,其人口众多,这才是缓而图之,采取温水煮青蛙策略的主要原因。
也不是所有的倭人都有资格被移民,被归化同化。战场上的俘虏,就没这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