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715章 惊弓之鸟

 “万岁,巴海将军请求觐见。”一个宫女小心翼翼地上前禀告。 

 康小三被打断了思绪,不悦地看了宫女一眼,压下心中的挑剔和不满,沉声道:“宣他进来。” 

 巴海得到宣召,进到屋内,跪倒拜见,口称万岁。 

 “免礼平身。”康小三开口说道,瞅着这位体格魁梧、面色黝黑的将领。 

 在宁古塔这流放之地,巴海虽然是最高长官,但在满清未落败时,却是官卑职小,根本算不得什么。 

 可到了这危难关头,却突显出了巴海,成为康小三所剩不多的指望。 

 巴海,瓜尔佳氏,世居虎尔哈。顺治年间,初授牛录额真,升侍读学士,随父瓜尔佳·沙尔虎达驻防宁古塔,曾击败沙俄入侵。。 

 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沙俄在东北地区频繁扩张,东北局势紧张。 

 顺因巴海久在东北,且其父在东北素有勋望,清廷遂增设宁古塔总管(后改称宁古塔将军)一职,巴海也成为了首任宁古塔总管(将军)。 

 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沙俄大举南侵,在黑龙江流域烧杀劫掠。 

 巴海闻讯后,与宁古塔副都统尼哈里率领千余清军,并携数门火炮,水陆并进至黑龙江、松花江交汇处的飞牙喀(即费雅喀族)西境,并在此设伏。 

 待沙俄侵略者进入包围圈后,巴海率部骤然杀出,当场斩杀俄人六十余。 

 侵略者遇袭后,仓皇逃往江中,又被巴海布置江面上的水师截杀,损失惨重,仓皇逃窜。战后,巴海因功被提拔为云骑尉。 

 康熙元年(1662年),朝廷下诏以巴海担任黑龙江将军,统一节制黑龙江、宁古塔地区的清军,全权负责防御沙俄的军事行动。 

 现在,巴海因为熟悉这边的情况,便担负起了重组军队,加强训练等工作。 

 巴海起身躬立,禀奏道:“万岁,现在共有八千人马,分为八队,正在加紧训练。还动员了万余人,危急时也能当用。” 

 只剩下八千正规军,倒是合八旗之数。至于动员的壮妇老幼,康小三并不太指望。 

 “辛苦了。”康小三勉强甩开忧虑,让自己微笑起来,勉励道:“好生去做,朕相信你的能力。” 

 巴海躬身道:“万岁称赞,奴才不敢当。” 

 停顿了一下,他又继续奏道:“罗刹人贼心不死,在黑龙江下游似有异动。奴才打算派协领萨布素率一千人马前去侦察,并且选择合适的筑城地址。” 

 萨布素,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生于边陲,自幼便喜好军事,经常出外观察山川形势。 

 十八岁时,他在宁古塔章京麾下任笔帖式。十几年来,萨布素参加抗俄战斗,因作战英勇,擢骁骑校。 

 永历十六年(康熙三年),萨布素又率部在黑喇苏密抗击沙俄侵略军,以战功任职署防御,后又相继升迁佐领、协领。 

 康小三微微皱眉,觉得兵力本就不多,还要出动一千人,自己的安全似乎难以保障。 

 巴海沉吟了一下,奏道:“罗刹人频繁入侵,击之又走,退而复来,甚是难缠。萨布素提议建城永戍,率兵修建城堡、扼守要地、屯田耕种。” 

 对于沙俄的入侵,因为宁古塔兵力有限,只能是闻警出动。击退沙俄后,再毁其营寨,并不能分兵戍守。 

 现在兵力多了,萨布素便想着且驻且屯且防,步步为营,彻底清除黑龙江下游俄人据点。 

 “听说罗刹人火器犀利,可确实吗?”康小三象是随口询问,但心里却有所意动。 

 巴海回奏道:“只是火枪比较,罗刹人确实占优。但我军有大炮,亦可战而胜之。” 

 17世纪中后期,燧发枪开始在俄国出现。 

 但应用还不广泛,侵略黑龙江流域的不是什么正规军,不过是些罪犯和冒险家,装备的重型火绳枪更多一些。 

 俄国有各种火炮,但并没有多少带到远东地区。毕竟在远东侵略的俄人,并不是很多。 

 要知道,当时沙俄还很落后,无法生产制造性能优良的武器装备,多是从西欧进口。 

 比如崇祯四年(1631年),沙俄一年就购买了西欧各国的火枪,达到一万九千支,以及五千把军刀。 

 直到彼得大帝改革之后,沙俄才逐渐开始走上了一条强国之路,但这还有二三十年的时间。 

 现在的沙俄,还真的说不上有多强。 

 与欧洲强国瑞典作战,就花费了二十一年。最最关键的决战,也只能投入四万多军队,百余门火炮。 

 从这个数据上看,沙俄照比明军,已经是相差极大。但对于满清,由罪犯和冒险家组成的侵略军,却还是令其相当被动。 

 历史上,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四百多名侵略者拥有三百多支火绳枪,清军总兵力三千多人; 

 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八百多名侵略者拥有火绳枪百支,燧发枪八百五十支,清军总兵力两千多人。 

 尽管清军兵力占有绝对优势,但面对坚固堡垒,空有火炮,却效果不大,最后只能采取长期包围的战术。 

 康小三眼中闪现的光又熄灭了,就算能缴获些罗刹人的火枪,可也没有多少,起不到作用。 

 而且,听巴海的描述,罗刹人对上己军,也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明军却是完全不同。 

 从南到北,几十万军队土崩瓦解,虽说明军可能有兵力优势,可武器装备上,显然还要强过罗刹人。 

 何况,现在的宁古塔,能够打造火枪的工匠根本没有几个。材料也是个问题,上哪去弄那么多的铁呢? 

 人力,资源,现在可都成了制约满人振作发展的因素,且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克服的。 

 明朝初期,满人也不强大,主要是分崩离析,没有统一。 

 而建州女真因环境苦寒,从黑龙江流域不断南迁,在永乐六年朝明,明“遂并其地入建州卫”。 

 在对待建州女真的态度上,当时的明政府被谓之:“明之惠于属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为最厚。” 

 几百年的历史变迁,建州女真似乎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起点。在这苦寒之地生存,却再没有了南迁的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