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亲事自己说,郁闷康小三
春夏也能行动,草木生长,战马能随走随吃,只需带些豆子作调剂。
但时间短,准备不够充分,积草屯粮可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李岳坐了下来,铺纸提笔,给巡抚全凤翔写了书信。
首先是简单说了自己的计划,其次是想请全凤翔在明年春耕时,沿着通往宁古塔的驿路设置村屯,先行安排百姓耕种。
从鹦哥关,一路到吉林船厂,二三十里一个村屯,依托驿站也可。每村几十户,一二百人左右。
他这里则派出士兵重修并驻守驿站,并和百姓在农闲时修缮驿路,并向各驿站运送粮草物资。
吉林船厂则是最大的粮草物资屯积点,还要调动一批百姓打造船只。
虽然不是一时之功,但这是早晚的事情,早动不过是粮食消耗得多一些而已。
如果百姓不愿前去荒远地方耕种,是否能安排劳务输出的朝鲜人,或是俘虏的满人。
先点后线,然后再扩展成面。这也是东北的开发策略,尽管李岳的计划是着急了一些,但也不过是提前了时间而已。
李岳写完书信,便派人送往辽阳。他没有马上写奏疏,想等到全凤翔的答复之后,再作决定。
而且,快过年了,让万岁也轻松休息一下。反正,辽东的春耕,还有数月时间呢!
“先派一两千人马前往吉林船厂,沿途每个驿站派上十几二十个骑兵,也尽够维持联络交通。尽量地节省粮食消耗,再向船厂运粮屯积。”
李岳的计划想得很细,既考虑到了军队的调动,也顾虑到了现在辽东的情况。
光复时间太短,大多数工作都没有展开。其实明年的耕种和收获如何,才能看到恢复重建的真实情形。
但万岁虽然不再催促,可心里的急迫是肯定的。外运的粮食不断,冬季也没有停止,就能猜出一二。
只不过,皇帝可能也意识到自己操切对下面将领的压力,也知道千里突袭的风险。既然鞑虏已经是苟延残喘,倒也能耐下心来。
李岳做完了这件大事,心中畅快了许多。
北上南下,是大明国的既定发展战略。可除了在南洋的大幅扩张,北面却只是收复故土而已。
不仅李岳感觉到了差距,估计北方的高级将领也很心急。开疆拓土之功呢,谁不眼热,谁不想继续加官晋爵?
李岳穿上貂裘,走出书房,呼吸着清冷的空气,随意地在院内慢慢走动。
夕阳西下,天边带来了一片鲜红。不时有风吹过,屋顶树梢的雪尘便飘向空中。
“将军。”亲兵队长匆匆而来,嘴里喷着浓重的白雾,脸上却是笑得灿烂。
李岳闻到了酒气,不禁提醒道:“喝酒要适量,别喝醉了。醉了就老实睡觉,要是乱折腾,宪兵那里,本将也说不了情。”
亲兵队长连连点头,说道:“就买了两瓶酒,卑职喝了一杯,剩下的都让他们喝了。卑职看着呢,也交代了守卫,闹不了事儿。”
在提督府里耍酒疯,不是在公务时间,宪兵也管不了。要是到街上胡闹,那可真要军法处置。
见李岳脸色稍霁,亲兵队长又笑了起来,接着说道:“卑职去铺子里买马铃春,却碰到了高斌,炮兵军官,也是夔东出身。”
李岳心中一动,说道:“我知道他,家里也在城中住着。这是去看他妹子吧?”
亲兵队长点着头,说道:“卑职跟他闲聊了几句,还问他妹子要不要相看人家?”
李岳莫名有点紧张,但还装作很镇静地问道:“他怎么说呀?”
亲兵队长嘿嘿一笑,说道:“他说这妹子是家中最小的,养得娇气任性。倒是有提亲的,可都没看上。”
李岳很想问一句,“她要找什么样的,有什么条件”。可张了张嘴,还是没有说出来。
至于什么娇气任性,李岳倒是没看出来。应该是高斌的谦逊之语,也是为妹子打算。
要是大度真能容忍的,自然不会在意。要是挑剔的,也不愿意让妹子嫁过去。
见将军欲言又止,脸上现出踌躇之色。
亲兵队长眨巴了下眼睛,正色地说道:“将军,卑职觉得那姑娘挺好。若是您也觉得不错,与高斌说一下,也是正常。”
李岳有些心动,但也有些犹豫。毕竟,他与高斌是上下级关系,好象有些以大压小的嫌疑。
亲兵队长又想了想,说道:“要不,就先不找高斌,卑职去与那姑娘直接说。看着是个爽利的,成不成也能给个痛快话。”
李岳觉得这倒是个办法,不让太多人知晓,成不成的也影响不大。
“好吧。”李岳终于点头,说道:“这件事情你知我知,不要让别人知道。另外,你——”
李岳看着亲兵队长那带着伤疤的脸,说是恶相有些过分,可实在是称不上面善可亲。
他垂下眼帘沉思半晌,再抬起头时,已经改了口,说道:“还是本将亲自去说的好。假手于人,倒惹人笑话。”
亲兵队长愣了一下,随即便深以为然地连连点头,说道:“没错,卑职怎么没想到这个。”
李岳想得更多一些,并不只是面子和大方或怯懦的问题。
对高小妹也只是有好感,并不是一见钟情,并为之朝思暮想、寢食难安的那一种。
说起来,李岳挺羡慕刘享的,跑了水西一次,就自己找了个媳妇儿,还是出身相貌都很不错的。
但要说到出身,李岳倒并不挑?。甚至不太愿意找高门大户,或者是勋贵高爵家的女子。
比如李来亨给他挑的女子,基本上都是门当户对。侯爵是个标准,以下的基本不看。
在李岳看来,小门小户或平民百姓的,也有好处。那就是不会牵扯太多利益和关系,很简单,让人轻松,万岁也更放心。
说到底,李岳其实对自己的出身也有隐忧。先明后昏的帝王多了,秋后算账的也不少。
十几年,几十年,没准皇帝老了,心态也会有改变。想到上吊死的父皇崇祯,想到自己的颠沛流离,心中会有怨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