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696章 让万岁高兴顺心

 这是李岳的母亲,后宅之主。李来亨一向很敬重,也很放心。 

 “祖母那边可好?”李来亨在城外的炮兵学院呆了数天,便先问起了高夫人的情况。 

 高桂英,李自成的遗孀,李来亨是她的侄孙,一直由他奉养,当作亲祖母一般的尊敬孝顺。永历时,封了一品忠贞夫人。 

 诰命夫人是唐、宋、明、清各朝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 

 明清时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故世有“诰命夫人”之说。 

 诰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职有关,有俸禄,无实权。 

 明朝,一品二品官员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 

 也就是说,高桂英的一品夫人,已是诰命的最高级,再无上升的空间。 

 黄立登基之后,也确实封无可封,但却颁赐的全新的一品诰命服饰,以及金银绸帛。 

 这样也算是让人安心,毕竟有李自成这个敏感人物,总不能再追封他。追封李过那代表翻篇,以前的不追究,已经是皇恩浩荡、气度宽广了。 

 “祖母身体还好,前几日万岁还派了御医诊脉,连带妾身也沾了光。”李夫人微笑着说道:“只是有些想岳儿,嘴上说了两回。” 

 派御医给文臣武将定期诊脉,也是皇帝的恩典。黄立是想着有病早治,当时的医疗水平,重病实在是难医。 

 除了够品级的文臣武将,还有象方以智、王夫之等前朝的遗老和名人。 

 没错,黄立其实喜欢这么定义,虽然没有公开,但之前的大明和现在的大明,确实应该分成两个朝代。 

 或者说,这是中间有断代的。如果不算南明的话,前朝和新朝有二十余年是清朝的历史。 

 只不过,大明实在是众望所归,黄立也就顺其自然,并没强加自己的意志,导致现在的统治缺乏正统性。 

 李来亨不以为怪,因为他的夫人也是诰命,也有这个资格。万岁施此恩典,也是表示希望大家都好好的,健康长寿。 

 “辽东重地,岳儿镇守一方,轻易是不会离开,除非有圣旨。”李来亨想了想,说道:“万岁迁都,倒是有可能召见北方各地守将和官员。” 

 李夫人轻轻点头,说道:“为国效力,也是应当的。只是岳儿年岁也不小了,亲事是不是也该操办了?” 

 李来亨也不是没想过这个,可去信询问,李岳却表示不用家中操办。 

 若是这边给相看定亲,就是盲婚哑嫁,李岳不喜欢那样的形式。但要说自己能找到,家里人还不放心。 

 “再等等吧!”李来亨有些苦恼,倒是羡慕刘体纯,那个刘享,去了贵州水西,就自己找的媳妇儿,出身也挺好。 

 估摸着高夫人也是惦记李岳的终身大事,李来亨便换了家居衣服,转去偏院给高夫人请安。 

 偏院是高夫人要坚持住的,她不爱热闹,也不爱应酬,好象外人把她忘了,才是最好的事情。 

 几盆花就在院墙下,开得正好,姹紫嫣红,令人赏心悦目。高夫人在丫环的陪伴下,正在修枝赏花。 

 “祖母,孙儿给您请安。”李来亨来到偏院,便施礼问候。 

 高夫人看到侄孙,心情更好,虽是几日不见,可也想得慌,早就当孙子看待了。 

 叫起之后,高夫人仔细打量了一番,带了心疼和关切,说道:“在外面吃得可好,瞅着好象瘦了些。” 

 李来亨笑着说道:“没瘦,应该还长了肉呢!可能是晒得黑了点,才显得瘦了。” 

 高夫人轻轻颌首,说道:“万岁指的差使,尽心才好。” 

 讲武堂早已经分科,步、骑、炮、辎,算是正规化建设的第一步。然后便是军官轮训,谁都知道,这也是万岁加强对军队管理和控制的手段。 

 海军学堂也开设起来,选在广州和天津两地,还在初期阶段。主要是海军规模还不算大,也有重要任务要完成,抽调不出太多的军官。 

 即便如此,在皇帝的强行推动下,海军学堂的教材也编得七七八八,线列战术的小册子,也发放到军官手中。 

 既是不能先学,那就边练边学,省得糟蹋了大笔投入的钱财,以及为海军打造的军舰和火炮。 

 李来亨虚扶着高夫人进了屋,便有丫环端来茶水,又退了出去。 

 “云南的普洱茶,天凉了,喝着正好。”李来亨喝了口茶水,笑着说道:“今天路过茶铺,孙儿买了些给祖母。” 

 高夫人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知不觉的,这变化可真大。在穷乡僻壤的时候,能有茶叶就很不错了,哪还管什么生茶熟茶?” 

 李来亨心中也生出感慨,确实如此。就算时时警醒自己,可这条件和环境却是在变化,这人的变化也就不知不觉。 

 倒是谈不上什么奢糜浪费,但有了享受的条件,自然而然也就注意起来。说白了,以前过得糙,现在就精细了很多。 

 “听说朝廷已经开始筹备北上迁都的事宜,在京师的宅府,你也选好了?”高夫人开口问道。 

 李来亨如实答道:“这是朝廷的意思,也是万岁的恩典。” 

 不说府宅大小,既是让你选,那就是要你也去京师居住。李来亨自然要遵旨而行,不会再谦辞。 

 “皇恩浩荡,确实要让万岁顺心高兴。”高夫人现出欣慰之色,说道:“辽东重地,想必岳儿也要入京陛见。” 

 李来亨认为这是可以确定的事情,不光是辽东,北方各军镇的指挥官,恐怕都要入京述职,并领受新的任务。 

 北上迁都的意义重大,牵涉到军政的发展战略。依着皇帝的脾气禀性和行事习惯,面授机宜是肯定的。 

 “祖母放心,岳儿是万岁提携成长的,能以这般年纪镇守辽东,也是万岁的信重。”李来亨斟酌着说道:“至于终身大事,等到迁都之后再操办,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