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697章 万岁不是那样人

 高夫人想了想,疑惑地说道:“难道就让岳儿自己找?还是万岁那边会有恩典?” 

 皇上的恩典,就是指婚。虽然皇帝从没使用过这个月老的权力,但也有相近和类似的事情。 

 刘享和张瑶儿的就是先通过皇帝,皇帝再和刘体纯和皮熊、张默说起,那自然是不会再有更改。 

 李来亨解释道:“万岁应该是不喜欢盲婚哑嫁的,指婚是不会的,除非是万岁知道或熟悉的。岳儿想自己相看,应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若是在辽东难找,这边帮他相看,倒也没什么忌讳。万岁日理万机,也顾不得这些琐事。依孙儿的意思,还是先紧着孩子的心意。” 

 高夫人觉得自己足不出户,对外面的情况也不太了解,听了李来亨的话,便点了点头,表示赞成。 

 身份敏感,高夫人也不好抛头露面,恨不得别人都不认识,忘了更好。 

 看到她,别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自成。那可是甲申之变的元凶,亡了大明的罪魁祸首。 

 “唉,说不得,让后辈们都要受到牵连。如果不是出身大顺军,来亨他们也不会如此小心翼翼,事事谨慎。” 

 高夫人暗自叹息,脸上却不显,和李来亨随意地聊着天。 

 “万岁坐镇南京的时日不多,看着是想尽快把南方的积弊解决掉,施政才有些严厉。”李来亨缓缓说道:“主要针对的就是宗族和乡绅。” 

 高夫人轻轻颌首,说道:“原来是这样,只要不是心性变了就好。” 

 北伐成功,天下大定,往往是皇帝心性改变的时候。 

 历史上,很多帝王都是如此。外患消除或减弱,整肃内部,巩固皇权便成了头等大事。 

 高夫人虽然不抛头露面,可也是看朝廷邸报的,眼见皇帝突然严苛起来,也是有所担心。 

 李来亨自然是拣着好话说,免得让祖母担惊受怕。 

 “万岁开疆拓土之心未有改变,如今没了国内掣肘,倒更是要对外兴兵。南洋靠海军,北方还是要靠步骑。” 

 李来亨继续说道:“北方的恢复重建,顶多也就需要一两年。等到兵精粮足,便是大力向北拓展的时机了。” 

 “万岁迁都北方,军政的侧重肯定会有改变。”高夫人深以为然,说道:“北方边患,终明一朝,也未解决。万岁有宏图壮志,自是要建远超前人的功绩。” 

 既然要对外用兵,那就要倚仗武将。对李来亨等人来说,也是件好事。 

 怕只怕天下承平,皇帝的心也松懈下来,少不得要鸟尽弓藏。太祖刚建国时,就是这样。 

 开始时北元势力还强,朱元璋也不敢放松警惕,数次北伐,武将们封公封侯也得到重用,纷纷统兵出战。 

 可等到北元实力大损,已经难以构成太大威胁后。朱元璋的心态就有了改变,收拾这个,修理那个,专注于皇权集中,并为儿孙继位扫平障碍。 

 现在,皇帝还年轻,只有一个皇子,可能是刚学说话走路,十几年才能长大成人。 

 这样的话,高夫人的担心又少了几分。既要开疆拓土,又不需为皇子考虑,自然也不会太祖那般行事。 

 不管是几年,十几年,总是希望能够平平安安的。兴许皇帝年岁大了,也会念旧,也就把以前的恩怨都放下了。 

 又闲聊了一会儿,李来亨便陪着高夫人用了晚饭,才起身告退而去。 

 虽然李来亨也时常揣测,但在家人面前,却从来是镇定自若,免得家人忧心。本来就是说不好的事情,天天担忧,岂不是自己吓自己? 

 “但做好本分,其余的听天由命便是。”李来亨有了自己的想法,身上也觉得轻松起来。 

 皇帝从潜龙至夔东,再到登基大宝,北伐成功,作为从龙老臣,李来亨一步步走来,对于皇帝的脾气禀性,也算是有了相当多的了解。 

 不说胸襟广阔如海吧,可也不是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性子。否则,也不能把出身各异的文臣武将都统合起来,共同光复了大明。 

 既然大家身上都有历史问题,李来亨倒是不太怕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都是开国功臣,也都加官晋爵,若是追究起来,谁都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之感。 

 除非是违法犯罪,或是居功自傲跋扈横行。皇帝既将“以法治国”挂在嘴边,大家也应该明白皇帝的意思。 

 ……………. 

 沈阳。 

 南方只是稍冷,辽东却已经是冰封雪飘。各种劳作,以及行动,仿佛也被冻住了一般,一下子停顿下来。 

 经过数月的安排布置,军民也都安定下来,虽然还不复昔日的繁华,可也看不出战乱的影子。 

 从城市到乡村,恢复重建的次序差不多都是如此。 

 沈阳城里多了不少商铺,多是光复有功的南方商贾,能优先挑选铺面,运来了衣食住行的各种商货,雇佣了很多辽东本地人作伙计。 

 驻军和移民就是最大的顾客群,军人粮饷充足,自是有钱消费;移民有安家补贴,也需要添置家用。 

 况且,辽东重新兴盛也只是时间问题,早来早立足,早抢占市场,商人们的思维还是很超前的,不会只顾及眼前的利益。 

 驻军的家眷大多安排在城里,少数安排在周边的村镇,这也是按照耕地面积和距离远近来分派的。 

 人多了,就显得热闹起来,不再是那么的死气沉沉。 

 李岳没有骑马,只带了几个护卫,踩着一层寸许厚的积雪,随意地走在沈阳的街道上,随意地和手下聊着天。 

 “虽说是冷吧,可烧上火炕,又有火墙,倒不难过。南方却是湿冷,感觉寒气直往骨缝里钻,还没个躲的地方。” 

 “屋里屋外差不多,往哪躲呢?一个干冷,一个湿冷,其实就是适应的事儿。只不过,山东离得近,那里人能更快适应。” 

 李岳轻轻颌首,说道:“都是北方,气候温度差不多。先是山东,明年还有北直隶、河南的移民。” 

 “今年准备得还算充分,明年差不多就适应了。还要继续向北拓展呢,那边应该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