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宗教世俗化
想要挣饷粮养家口,当兵是最简单直接的选择;想要有更好的生活,或者说是上升的空间,成为明人,跨越入籍这道槛,才能看到真正的希望。
别谈什么民族大义,也没有太多的家国观念。在那个时代,对于南洋诸国的民众来说,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历史上,英国佬为什么能组织起几十万的印人军队,替他们镇压印人,维持统治,不过是因为能发放丰厚的报酬。
现在,对于大明帝国也是一样。只要钱粮充裕,就不缺为大明卖命的军队;只要能当官儿,就不缺卖力表现的土著。
明军金贵,多起到监督和震慑作用,以后的征战中都尽量少用。附庸兵随时可招,尽管要经过考验,但数量不用担心。
杨生芳此时不仅收到了万岁的书信,还等到了穿越马六甲海峡,远航槟榔屿、仰光,返航回来的海军将领陈辉。
此次远航,由郑瓒绪、陈霸、陈辉率领,共计十一艘主力战舰,三十余艘其它舰船,三千海军陆战队。
这是一支浩荡且强大的海军舰队,其中一半的舰船将在仰光停驻,与在当地打造的船只一起,组成印度洋舰队。
“我军要槟榔屿和航行途中,消灭了数支海盗,缴获大小船只四十余艘,俘虏海盗四百余人。马六甲的荷兰人望而生畏,对路过的我军,表示了和平的态度。”
陈辉也原是郑氏旧将,降清又投明,与郑瓒绪、陈霸等人都被派到南洋征战,以避免与郑经等将的矛盾和冲突。
从湄公省到登嘉府,这支由郑氏旧将旧兵组成的海军,也是屡建战功,都有晋升封赏。
郑瓒绪已经被任命为印度洋海军司令,将指挥印度洋舰队参加明年对孟加拉的进攻。
“在仰光,造船厂正在加班加点,虽然还不能打造主力战舰,但载重两三百吨的海船已经没有问题。”
黄立已经重新定义了海船大小的标准,以排水量来衡量,并把重量单位从两到斤,再到公斤和吨,都进行了确定。
主力战舰的标准是排水量六百吨以上,火炮三十二门,定员两百四十人。现在,只有聘任了西夷技师的广州造船厂能够打造。
除了打造主力舰只,大明还向西夷购买战舰,双管齐下,尽全力扩充海军。
而其它造船厂所打造的,是明朝海商常用的广船、老闸船、鸟船,排水量在两三百吨左右。
其中的老闸船堪称中西璧的典型,最显著的特点便是西洋船体加中式硬帆。
这种船拥有更具流线型外表的船壳。从而有效提升航行速度,还大大增加了内部收纳空间,使商业运营的成本进一步减低。
即便有军事需求,也能直接将符合标准的火炮安装于下层甲板,为充满风险的长距离航行增添了不少安全性。
老闸船、广船和鸟船的制造技术早已成熟,各地造船厂都能打造。也有相当一部分为朝廷所采购,补充进了海军。
仰光和西贡造船厂的建立和生产,得益于朝廷所调派的造船工匠,能够利用东南亚的珍贵木材,比如铁犁木。
打造出来的老闸船、鸟船,比国内建造的,更加地坚固耐用。
虽然照比主力舰要差上很多,但火炮先进,对上南洋诸国的水师,还是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陈总督在仰光设宴款待了海军将士。”陈辉继续做着汇报,但神情有些怪怪的,嘿嘿笑道:“他向留驻仰光的官兵们承诺,未婚的帮助婚配。”
杨生芳翻了下眼睛,沉声道:“本官也有承诺,亦能做到。怎么就着急了,难道回来的将士们军心不稳啦?”
“那倒没有。”陈辉赶忙收起笑脸,正色道:“将士们都求战心切,只等大人一声令下。”
杨生芳微微颌首,说道:“那就休整几日,便兵发淡马锡。除了占领淡马锡外,还要袭击柔佛,抢掠人口物资,以便更快地在淡马锡建立根基。”
陈辉点了点头,说道:“舰队出航和回返时,都曾在淡马锡附近游弋侦察。据海商的情报,那里居民极少,可轻易占领。”
淡马锡,也就是后世的新加坡,在十九世纪前,几乎没有史料提及。其重要的位置,也就无人重视。
对于登嘉府现在拥有的实力,别说淡马锡,就是柔佛王国,也能一举攻灭。
“陈霸将军暂留槟榔屿,不知何时返回?”杨生芳询问道:“本官已经派出军队,前往接应。”
陈辉说道:“我等在槟榔屿停留时,已经与霹雳的驻军取得联系。末将离开时,正在向槟榔屿运输粮草物资。等到大人所派军队登岛,陈将军便能率部返回。”
槟榔屿现在只是海军的一个停靠点,要建成海军基地的话,还没有必要。毕竟,印度洋海军已经建立,战区范围不好重复。
登嘉府的海军暂时是独立行动,围绕着马来亚半岛的作战和扩张,由杨生芳指派任务。
但当马来亚半岛的战事结束,这支舰队要么划入印度洋海军,要么归建于南洋海军。
杨生芳又询问了一番,对此次远航甚为满意,便让陈辉下去休息。
安静地歇息了一会儿,杨生芳稳定了情绪,才郑重地打开密匣,取出万岁的书信。
登嘉府暂时停止扩张,并不是力有未逮,而是遇到了实际的困难。如果只是抢掠和榨取,那就简单了。
可要是达成皇帝的目标,要长久稳固地占领,并且达到国内的治理水平,却非常不易。
所以,杨生芳上奏朝廷,既陈说了困难,也说了自己的思路和办法。他希望朝廷能给予明确的指示,或者对自己的办法进行肯定或指正。
“万岁竟然回复得如此详细?”杨生芳看着厚厚的书信,以及熟悉的笔迹,心中激动,如捧圣书,认真地阅读起来。
如果说,在海上扩张之初,黄立刚制定出来的策略,还有纸上谈兵的意思。
现在,经过陈进才、丁调鼎、杨生芳等人的摸索和实践,就已经成熟完善,形成了规范。
更为有利的条件是当时世界上的人口本就不多。据资料,到1700年,全球人口才六亿多。一百年后,也就是1800年,突破十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