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682章 缅人归化的榜样

 凯东是幸运的,非但在战场上毫发无伤,还因为奴隶身份而没有受到更加严格的对待。 

 在接下来的作战中,明军横扫众土邦,凯东则成为了搬运粮草物资的一员。 

 老老实实干活儿,谦卑恭顺的听命,得到了明军的信任。 

 由此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炮灰,参加了对其他土邦的作战,还立了一功,成为了转正的附庸军。 

 作为孟族人,缅甸的第二大民族,和第一大民族缅族,有着积年的仇恨。凯东在明军打击孟族的作战中,甚是勇猛,还升为了什长。 

 不光是他被明军认可,社会地位上升,连带着他的家属也跟着沾了光。 

 此次移民登嘉府,被优惠政策所吸引,凯东主动请缨,再次得到晋升,已是率领百余兵的小旗官。 

 只是军饷和作战津贴,其实也够全家人吃喝。不过,享受军属待遇,耕种田地的赋税交得很少,却能让生活水准更高。 

 而且,如果凯东作战牺牲,除了抚恤金外,低赋税的田地还将保证家人有长达百年的生活保障。 

 没错,就是一百年不变。这就是当兵为大明征战的待遇,三十亩免赋田,五十亩半赋。 

 “凯大人。”迎面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儿走过来,热情地打着招呼。 

 老头儿既是村长,又是村里的先生,教导村人学汉文、说汉语。要说以前,不过是在大明边境跑小买卖的阿台。 

 凯东自从改姓为凯,便逐渐忘记了原来是没有姓的,并且喜欢上了“大人”这个称呼。 

 要知道,缅甸人是没有姓的,只有名字。 

 但是他(她)们在名字前面还有一个字,也就是一种尊称。和先生、女士的意思差不多。 

 所以,缅甸男人几乎都姓吴,女人都姓杜和玛。象什么吴奈温、吴丹、吴努,以及杜丹敏、玛丹敏。 

 而缅人加姓改名,既是官府的要求,也是表示归化和服顺的标志。为此,明朝官府拿出了姓氏名录,准其挑选,但却不可创造新姓。 

 凯东认为自己是幸运的,竟然有“凯”姓,不用去选新姓氏。 

 “村长大人。”凯东轻轻颌首,表示回礼,笑着说道:“我的家人在夜校学习,还请您多多照顾。” 

 村长听到大人的称呼,枯瘦的脸上笑得开怀,皱纹更密更多,“放心吧,全村人都得好好学。” 

 学习成绩与村长和老师的收入挂钩,他可是领着双份薪水,每教出一个达到入籍标准的,都有奖励。如果达到小学毕业,奖金更加丰厚。 

 尽管凯东因为战功而入籍,也只能荫其妻子,不能惠及家人。如果不能入籍,则要交纳归化税,也是人头税改换的称呼。 

 “还能歇几天?”村长显出关切的神情,询问道:“有空儿去家里做客,让眉敏做鱼汤粉,味道鲜着呢!” 

 凯东呵呵笑着,说道:“后天便要归队,家里还有活儿,怕是没有时间哪!” 

 “那就明天晚上来。”村长显得甚是急切,直接确定时间,不等凯东推辞,便转身就走,还挥手强调道:“可一定来啊!” 

 凯东抬起的手慢慢收了回来,他自然知道村长的意思。眉敏是村长的女儿,这是看好自己,要相看相看的意思。 

 “嗯,眉敏长得还行。楠素芜更漂亮,可惜嫁给了明人。”凯东向家里走去,脸上浮起笑容。 

 能够成为明军,或者说是明军的附属军队,拿军饷赚津贴,在缅人当中便是令人羡慕的职业。 

 只要为大明忠心献力,不管是教书当官,还是从军征战,都已经成为缅人中高人一等的存在。 

 榜样和示范的作用是巨大的,这就是胡萝卜的诱惑。相反,难驯闹事的,会很快消失,连带家人也不见了踪影。 

 征服就伴随着杀戮和掠夺,在什么时候也都是一样。明军和土兵联军在缅甸占地掠财,对于反抗者毫不留情。 

 在战争中,弱者只能是随波逐流,把命运交给上天。很多缅女被抢掠,集中学习,掌握基本汉语后,被分配给明军士兵。 

 在民间,也有很多缅人把自家女孩嫁给明军,以寻求庇护,并能尽快得到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享受明人的优惠政策。 

 楠素芜的美丽,便是她的资本。嫁给明军士兵后,她的家人也成为缅人中的体面阶层。 

 院子里,凯东的父母正在编着高杆莎草的草席,他的妹妹在伙房里做饭,弟弟凯西正在院角削着锹把。 

 “回来啦!”父亲只是抬头看了一眼,母亲则笑着说道:“快喝口水歇歇。” 

 凯东笑着应着,放下锄头,并没有着急休息,走到弟弟跟前,说道:“我来吧,别削了手。” 

 凯西已经十九岁,长得比哥哥还有高一点,只是看起来没那墩实。 

 “马上就弄好了。”凯西咧嘴笑着,说道:“这以后你不在家,啥活儿不都得我干?” 

 凯东笑着拍拍弟弟的肩膀,转身去打水洗手洗脸,又和父母说了村长相邀去做客的事情。 

 “眉敏嘛,好象有点笨。”父亲停下手中的活计,缓缓说道:“应该是担心难以入籍,才想着攀附这门亲事。” 

 要知道,凯东现在的军官身份,不同于刚刚成军的缅人,已经与明军无异。 

 缅人刚从军并不能享受全部的优惠政策,他们要通过考验期,或者在作战中勇猛立功,身份转变得才会更快。 

 凯东没想到这个,但也觉得没什么。所谓的笨,不过是在学习上迟钝不开窍,倒不是痴傻。 

 母亲却很赞成,笑着说道:“眉敏那孩子不错,干活儿勤快,相貌也挺好。只要你们看好就行。” 

 父亲垂下眼帘,没有再说话,表示了默许。 

 聚居的村镇以缅人越人高棉人为主,还包括少数的华人。相对而言,还是更希望能同族通婚。 

 或许十几年几十年之后,才会消灭族群的印迹,全部变成明人的标签。但现在,还做不到。 

 当地土著因为宗教信仰的关系,与主要信奉佛教的新移民格格不入,强行组合势必会引起混乱。 

 杨生芳为了稳定的大局,暂时容忍了当地土著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但这不意味着会一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