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681章 登嘉府的缺人之困

 登嘉府。 

 杨生芳刚刚安置好调派过来的缅兵家眷,巡视之后,才回到府衙稍事休息。 

 土地是足够的,马来半岛的人口很少。历史上在二战前才有四百万左右,现在更是不足一百万。 

 正因为地广人稀,才有十九世纪大量的华人进入马来亚半岛,马来亚半岛的大规模开发才拉开序幕。 

 而后世的名城吉隆坡,现在还只是一个位于泥泞河口的蛮荒之地。两百多年后,才由华人叶亚米率领同胞开埠。 

 由于国内的逐渐安定,距离更远的登嘉府,便远不如湄公省更有吸引力。从国内移民,困难不小。 

 当地的华人数量也不多,最早的应该是唐人。 

 当年郑和护送满剌伽王,拜里迷苏剌,和大量大明人员,人数五百,在满剌伽定居下来。时间长久,便和当地人通婚,开始在满剌伽定居,接受同化,繁衍开来。 

 大明衰弱后,这些通婚唐人的后裔由于交通不便、大明闭关政策等因素,开始与祖国关系疏远。 

 在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情况下,他们逐渐形成一支新的民族--娘惹峇峇族。 

 娘惹峇峇的母语也由方言(即福建话),慢慢转变成夹杂方言以及马来语的娘惹峇峇语,但依然保留了各种大明的风俗仪式。 

 另外一些华人,则主要是明末清初因为战乱而来到马来亚群岛。由于时间短,他们与明人无异,才是马上就能够成为助力的人群。 

 “可惜人还是太少,虽然现在还足以镇压土著,维持统治秩序的安定。”杨生芳看着送文件过来的官员,露出些许无奈的神情。 

 官员姓胡,名万铎,曾是抗清义士,后迁徙至此,已经是四十多岁的年纪。在热带地区,晒得肤色黝黑,但在身高上,却与土著有着很大区别。 

 作为最早成为官员的当地华人,因为熟悉了解当地情况,对登嘉府的稳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本来,大明光复,他最大的心愿便是回到故土,祭祖拜祠,叶落归根。 

 但现在登嘉府已经被纳入大明疆域,他们又回复了大明子民的身份,在正需要他们的时候,自然是责无旁贷。 

 黄立之所以在登嘉立府,将占领地归于大明的直接统治,也是打消移民的顾虑。毕竟,海外之地和大明之地,在人们心中有着极大的区别。 

 都是大明的领土,迁徙过来相当于跨省流动。可要是说去海外创业讨生活,在心理上便会令人望而生畏。 

 胡万铎想了想,说道:“下官看调派过来的越人和缅人,还是不错的,应该能缓解现下的困难。” 

 为了登嘉府能尽快地放心使用,越人和缅人都经过了调教。至少,简单的汉语对话没有问题,也拖家带口,不太担心他们闹事作乱。 

 而且,为了磨掉他们身上的民族标签,都改了汉名,换了明人的服饰,且都宣誓效忠大明。 

 而只要登嘉府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保证他们有土地,吃喝不愁,剩下的就只需要时间去消磨和遗忘了。 

 相对于当地土著,他们倒还有着一定的心理优越感。 

 从外表看,已经与明人没什么差别。现在,只差服役到期限,便能入籍,与明人无异了。 

 杨生芳轻轻颌首,说道:“待郑将军率舰队回来,便可去占领淡马锡。缅人越人各抽调一千,本军五百,可占而固之。” 

 “另外,再抽调两千兵,前往霹雳州沿海,等待海军接应,作长期驻守槟榔屿的准备。” 

 淡马锡的情况已经基本侦察清楚,当地土著不过数千,明军既有兵,又有军舰,可轻松占领。 

 而这两千五百的部队,既是当地的驻军,也将是当地的首批居民,待安定后,家眷也将随后运至。 

 槟榔屿这个地理名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永乐年间成书的《郑和航海图》中。 

 其位于马来半岛西北侧,与霹雳州隔海相望,在西面隔马六甲海峡与苏门答腊岛相对。 

 因为其扼守马六甲海峡北口,与马来半岛只隔一条三公里宽的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槟榔屿原来只是一个荒岛,实际无居民,有隐蔽港湾和水供印度至中国的航路上来往船只利用,以及少量的海盗寄居于此。 

 直到两百年后,才有英国佬发现此岛,并占为其殖民地。 

 现在,登嘉府已经占领登嘉、吉兰丹和霹雳、彭亨四个土邦,打穿了马来半岛,使得槟榔屿成为海军在安达曼海的首选基地。 

 而控制了马六甲海峡的南口淡马锡和北口槟榔屿,夹在中间的马六甲便不足为虑。 

 只不过是皇帝不想过早与荷兰人冲突,才暂时没有进攻马六甲。而占据马六甲的荷兰人,也无力阻止明军舰船穿越马六甲海峡。 

 “当地土著全部用于港口建设,尽快在淡马锡和槟榔屿建立海军基地,控扼马六甲海峡,以便进入印度洋,与缅甸互相呼应支援。” 

 杨生芳微眯了下眼睛,射出寒光,冷森地说道:“劳力不够,就从附近的土邦抓捕。或者,再灭一两个土邦也在所不惜。” 

 缅印附庸兵的到来,给杨生芳提供了继续行动的底气。 

 虽然占领新地盘并稳固统治,需要时间。但抢掠人口和财富,打完就撤,却是最方便快捷的手段。 

 以槟榔屿为海军基地,吉打州也是隔海相望,占领此地也纳入到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在海外的征战中,不管是陈进才、丁调鼎,还是杨生芳,都已经抛弃了怀柔仁慈,变得狠厉。 

 当然,这是对于反抗力量,以及当地土著的态度。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就是他们的宗旨。 

 尽管皇帝从来没有明旨指示过,但对他们的加官赏赐,则明白地表示了对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而且,尽快地稳定统治,以及国内对于苦力的需求,也使陈进才等人不惮于使用冷酷的手段。 

 毕竟,纳入大明疆域,就意味着不会实施西方殖民者的那套手段。 

 而更加类似于美国西部大开发,对于土著能用则用,并且以同化归化为目标,不能用则或杀或逐或作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