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皇帝可以享受
特别是作为皇帝,一国之君,只要国泰民安,享受一下,奢侈一些,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老百姓生活富足,哪怕只是温饱,也不会因为皇帝吃的是山珍海味,而产生怨恨和不满。
在他们看来,高高在上的皇帝,本就该有皇家的标准,不是他们能够攀比的。
对于官员臣子们,其实也是一样。他们甘心情愿地跪拜,山呼万岁,也并不会觉得是屈辱。
老百姓家的房子可能只是茅草屋,但他们不会觉得皇帝住在金碧辉煌的紫禁城,有什么不对。
但要是连饭都吃不饱,哪怕皇帝也吃糠咽菜,老百姓也照样会造你的反,为了生存而拼命。
何况,黄立还是自己挣的钱,怎么花,也是促进消费,拉动经济,根本谈不上劳民伤财。
当然,皇家也有国家财政拔款,算是皇帝的薪水。这本来就是黄立应得的,他为大明做了那么多的贡献,也不能白干活儿不是。
“玻璃游廊,温室,还有运动场……”黄立看着图纸,圈划着要马上修建的设施。
在北京,冬季的寒冷是可以想见的,黄立可不想自己和妃嫔们天天躲在屋子里。
何况,这是迁都后的第一个冬天,需要适应的过程。
尽管有不少冰雪项目,但黄立觉得,除了自己,象李云容、应盈等,都是南方人,肯定不能这么快地适应。
但在封闭的运动场内,打打羽毛球,或者是乒乓球等小项目,还是满不错的。
黄立感觉到自己有点变懒了,锻炼身体也懈怠了下来。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还想多活几年呢!
小柳站在旁边,仔细看着图纸,笑着说道:“皇爷,这些要在冬季前完工,又要花很多钱呢!”
黄立呵呵笑着,伸手搂住小柳的纤腰,嗅闻着女人的清香,温声道:“钱赚了,就是要花的。何况,让工匠们多个活儿,也能增加收入。”
这话倒不全是假的,为花钱找借口。而是新兴的大明推出的新政策,使得大兴土木成为了拉动经济、增加就业的手段。
以前的封建帝王,修园子盖宫殿,是征召百姓,利用徭役的名义,对百姓进行压榨和虐待。
现在的朝廷和官府,则是以雇佣的形式,进行各种工程和设施的建设。
徭役并没有取消,但却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比如养护村屯周边的道路,比如修建水利设施,比如植树造林等等。
这些都是百姓们不用走太远的道路,不用背井离乡,只在自家村屯附近的劳作和工作。
而且,这些工作也不是白干的,官府会有补贴。至少,一天的米粮是不用自己出的。
真正的徭役其实并没有取消,但却隐藏在了各种税收之中。
比如食盐,实行票盐法后,盐价有所下降,对老百姓是好事。但实际上,票盐中的税,有一小部分就是徭役折算的银两。
除了盐铁酒茶所收的税额中包含徭役折算外,还有销售市场越来越大的烟草。
这样化整为零,把徭役折算到必需的消费商品中。老百姓觉得减轻了负担,也确实减轻了。
因为,盐是必需的,其它商品却是可以选择性购买的。
生活条件好,你就喝酒喝茶抽烟。不好的话,你就节俭,不用这些也能生活。
这有点象后世的消费税,属于价内税,是价格的组成部分。
只要你购物消费,就是在纳税,是在为国家财政做贡献,却还体会不到太大的负担。
小柳偎在皇帝怀里,抿嘴笑着,看着图纸上自己建议添加的建筑,伸手点了点,柔声道:“谢谢皇爷,奴婢就在这儿给您弹琴唱歌。”
黄立侧过脸,亲了亲小柳白皙细嫩的脸蛋儿,说道:“看着飘雪,梅花又开,意境很美。嗯,等朕教你弹唱一剪梅。”
小柳还未封嫔妃,尽管与黄立已经发生了最亲密的关系。
这是她的要求,只希望能多留在乾清宫,或是皇帝身边,以宫人的身份多陪着黄立。
这也是宫中的规矩,妃嫔不能在外朝,全部在深宫内院。
从陪伴时间上看,小柳倒是最多的,超过后宫的嫔妃。甚至,连贵妃李云容也比不上。
小柳既然不计较名分,黄立也乐得有小柳在身边,让他感到愉悦和快乐。
“皇爷,您现在就教奴婢呗!”小柳的眼睛亮了起来,挨得更紧,贴着黄立的脸,香馨的味道让黄立有些躁动。
黄立呵呵笑着,搂着香软的女人坐在沙发上,咸猪手乱摸,在女人的耳旁轻声哼唱。
这就是皇帝奢糜的生活嘛,黄立觉得不到万分之一。
要知道,崇祯看似勤勉,经常在乾清宫加班加点地把大明推向灭亡。
但为了方便皇帝,乾清宫能够侍寢的宫女也有几十个。或者说,宫女也都是皇帝的女人。
比如在御前侍奉的答应、常在等宫女,虽然不属于后宫嫔妃品级,但从名字上看,便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黄立已经算是非常节制的皇帝,这与他后世的思维有关系。至少,他现在觉得是很满足的。
妃嫔都是自己选的,仅此一点,没有几个皇帝能做到。也是这样的原因,他与妃嫔之间是有感情的。
李云容、语茉、云舒和应盈,都是与黄立有过较长时间的接触,不是通过选秀入宫,那种光看脸就册封的。
小柳更是如此,从宫女到女宫,与皇帝算是日久生情的那种。
当然,这几个女人都不丑,也各有各的性情。
至于什么天香国色,倾国倾城,黄立还没见过,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再有心动的女人。
反正,就是一句话,现在很幸福,很满足。大明已经安定,扩张计划也确定,他能够好好享受一下。
“二十年,一代人的时间。应该能够改变明人的思维观念,建立起自己希望的价值观,培养起开拓进取的精神……”
短暂的亲热缠绵之后,黄立又回到了正殿,南书房送来了奏疏和题本,他又得批阅指示。
现在,除了伐倭和孟加拉那边,大明各地基本上都进入了安定和巩固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