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登北固山,京师新貌
大量富裕人口的涌入,对于老百姓,也就是京师的小市民来说,各行各业也都迎来了繁荣的发展。
木匠、泥瓦匠、铁匠等手工业者,忙得脑打后脑勺,客户一个接着一个,不得不加班加点地赶制,赚到了一波好钱。
就是推车挑担的货郎,卖柴卖水卖吃喝的小摊贩,也迎来了兴隆的生意,脸上是欢欣的笑容,连叫卖吆喝都分外有力。
孙老四拉着煤车,行走在街道上,感受着这热闹喧嚣的氛围,脸上也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
从煤厂向各户送煤,一天几乎不得闲,累是肯定的,但心里却是快乐的。
北京从很早就开始用煤作为主要燃料,不管是烧饭,还是取暖,都是不可或缺。
到了秋末冬初,更有团煤球的生意,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备上差不多一冬的燃料。
简单而卖力,对于孙老四这样的百姓,却是能够养家糊口的活计。
“老四,这是第几趟啦?”一个中年汉子拉着空煤车,与孙老四走个对面,笑着打着招呼。
“吴哥呀,俺这才第三趟。”孙老四憨厚地笑着,说道:“还有六家要送呢!”
煤车能拉四五百斤,也不是每家都要那么多,有时候一趟能送个两三家。
如此忙碌下来,一天赚得不少,不仅够一家人吃喝,还能积攒下一点。
现在,孙老四和吴哥等人是满足的。相比于去年,已经是很大的改善。
“那没俺多。”吴哥挥了下手,也不多说,“有空喝酒哈,俺今天还得拉两三趟,可得抓紧。”
“好啊!”孙老四点着头,发出爽朗的笑声。
手上有了余钱,除了喝点最便宜的土豆酒,象孙老四也有自己的规划。他想买匹骡子或驽马,再弄辆车,从西山拉煤,或从码头载货。
虽然攒下的钱离这个目标还差得远,但银行提供低息贷款,又带给他实现的希望。
而且,孙老四的妻子也有了工作,也能挣钱贴补家用。
官府成立了家政服务中心,招聘了很多手脚利索的妇女,专门为各处府邸提供定期的清洁打扫的工作。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官员只需交纳少量的金钱,府宅便不用养太多的佣人仆役,又给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
为了方便一些小吏,特别是女性官吏,官府还开办了托儿所和幼儿院,解除女性官吏的后顾之忧,减轻她们的家庭负担。
有些人已经看到了商机,民间托儿所和幼儿院也可能也将开办起来。
主要是妇女出外工作的越来越多,而家庭的负担,孩子的牵绊,也是制约她们的主要因素。
路过一处校园,正赶上课间休息,孩子们在操场上嬉戏玩耍,清脆童声和欢笑,传出去很远。
孙老四难得地放慢了脚步,伸长脖子向围墙内张望着。
虽然这不是他儿子和闺女的学校,可他每次经过,都要笑呵呵地看一看。
一年前,他还万万不会想到,自家的孩子也能去读书。而现在的百姓,也逐渐意识到读书的好处。
读书能做官儿,这是早就知道的。但识文断字会算数,还能找到轻松的工作,不用出大力就能赚钱养家。
不管是男孩女娃,要是不读书,好象就低人一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长大了难道也是睁眼瞎,只能干出大力的辛苦活儿?反正,孙老四是不希望孩子象自己这样。
不仅是孙老四这么想,还有吴老六,就是刚刚那个吴哥,以及不少的苦哈哈。
他们劳累之余,隔三差五也去喝顿小酒,舒缓一下筋骨和精神。喝的最便宜的酒,下酒菜也是最简单的。
酒劲儿上头,自然什么都说,吹嘘的,露丑的,哭的闹的,啥人都有。
有讲自己艰辛经历,以致痛哭流涕的;有畅想未来,好象能当皇帝似的;也有寄希望于儿女,准备享儿孙的福。
“唉,吴老六说得倒也不算太离谱。以后要是不识字
,说不定女娃嫁人都难呢!”孙老四走过了校园,也收回了思绪。
进了内城,几年前,还是将原居住在内城的汉民、商人迁往外城,用来安置八旗。
孙老四还记得,那里不是汉人百姓能够随便出入的。他也记得,旗人趾高气扬的样子,还有他们狼狈逃窜的惨状。
如今,内城外城只剩下了称呼,汉人百姓可以往来自由。当然,内城现在安置的都是文武官员,以及禁卫军和眷属。
“卖药糖哎,谁买我的药糖哎……”
“呦!甜葡萄哎还有那嘎嘎枣来……”
一路上,不时听到小贩的叫卖声。即便这里住的不是官儿,就是兵,可吆喝声不怯,给这内城增加了烟火气。
“甜水——”伴着咯吱咯吱的声音,叫卖声从街巷中传了过来。
孙老四看了一眼,见是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汉子,心头涌起同是劳苦人的共情。
虽然劳苦,但生活显见是有了奔头儿。家里的笑声也多了起来,不再是整天为吃喝而愁苦。
“真是个好皇帝,好朝廷啊!”孙老四每每回忆起光复的前后比较,都有真心的感激。
如果不是明军打过来,如果不是新朝廷赈恤百姓,不知有多少人挺不过冬天,包括孙老四一家。
孙老四还记得小时候,京城爆发痘疫,无数生身百姓被驱赶出城。
那是寒冬腊月,缺衣少食,没有遮寒取暖之处,很多百姓就冻饿而死在城外。
现在的朝廷对老百姓是真好,连那些鳏寡孤独,都收容供养,不使他们有冻饿之苦。
不用花钱,孩子就有书读;只要肯干活儿,就不愁饿肚子,日子还能越过越好。
孙老四停下了脚步,抬头看了看门牌号,确认是这家要送煤,支好车子,上前叩打门环。
从原来的胆怯畏缩,到现在的坦然从容,官吏和军人在老百姓眼中的形象,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
恭敬是要有的,便畏惧却去了大半。即便是郡王,孙老四也送过煤,人家还挺和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