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718章 中华民族,炎黄子孙

 按照第一次咸镜道兵马虞侯边岌的说法:“奉命出征宁古塔,自会宁北行八日,至宁古塔又行百里至忽可江……” 

 会宁是朝鲜咸镜北道,图们江的沿岸的城市,位于朝鲜东北部,与后世吉林省的龙井市接壤,古时是图们江沿岸六镇之一。 

 从地图上看,会宁离海参崴也不算太远了。朝鲜火枪兵从会宁出发,应该是经过后世的延吉、汪清,再到的宁古塔。 

 全是步兵,还有几辆大车拉着干粮,八天便能到宁古塔。 

 如果换成骑兵,或是步兵急行军的速度,岂不是只需要五六天,甚至是更少的时间。 

 当然,开到会宁集结,路程也是不近。但在占领区行军,和荒无人烟的地方,那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且,有相当长的路程可以借助鸭绿江水道来完成,就更减少了行军的困难。 

 黄立是作了软硬两手的打算,不战而胜能够加快进军黑龙江的速度,尽管有点小不甘心。 

 战而胜之则需要时间,需要调动大军和粮草物资,结果如何,却还不好确定。 

 毕竟,军队开到宁古塔还算是容易的,但要彻底消灭鞑虏残余,则要看对手如何应对。 

 就象对付蒙古人,论兵力,论武器装备,明军都占有绝对优势。 

 但草原太大,蒙古人行动迅速,你抓不到主力决战的时机。等到粮草耗尽,也只能无功而返。 

 这还是比较好的结果,就怕人困马乏、粮草不继时,蒙古人又从四面八方围过来。 

 同样的道理,黑龙江到处是荒山野岭,寻找鞑虏残余决战,就是致胜的关键。可鞑虏明知不敌,又怎么会自取灭亡? 

 黄立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招降。但用武力解决的工作也不能放松,做两手的准备。 

 喵呜!细声的猫叫声打断了黄立的思绪,原来是小猫咪醒了,晃晃地从窝里爬出来,动作笨拙可爱。 

 母猫跳了出来,将孩子叼回了窝里。小猫咪在母猫身上拱着,不时发出叫声。 

 虽然南方的冬天与北方差别很大,但那个时候还是挺冷的,也会下雪。 

 猫也懂得好赖,很少出去,基本上就呆在偏殿内。偏殿里有火炕火墙,猫窝就挨着火墙,很是温暖。 

 黄立并不喜欢用火盆熏笼来烧炭取暖,虽然皇家能用最好的红罗炭,但黄立还是在入冬前给各处宫殿修了火炕和火墙。 

 红罗炭是由硬实木材烧制而成,成炭后按照尺寸锯成段,装入涂有红土的小圆筐,送入宫内使用,因此得名“红罗炭 

 因为具有火力旺盛、不冒烟、没有气味、不污染空气等优点,是明清宫廷中非常受欢迎的燃料。 

 而且,在明清时期的宫廷中,红罗炭不仅是燃料,还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只有特定身份的人才能够使用红罗炭,比如皇帝、皇后、皇子、皇女等高级官员和贵族。 

 皇宫内的人员不多,也不是用不起红罗炭。但直接烧煤确实更节省,少砍些树木也更环保。 

 北京的紫禁城,黄立也让张煌言派人进行了类似的改造。 

 很多宫殿外多了个类似灶房的存在,能烧热水能做饭菜,住在殿内还不用担心烧炭中毒。 

 土暖气也不是不能造出来,但成本太高,黄立觉得没有必要。 

 其实,紫禁城本来就有很多的取暖设施。除了火炕火墙,还有类似于集中供暖的地龙。 

 只不过,地龙都是建造用青砖或白石砌筑的基座内部,预留“盘肠式”或“蜈蚣式”的火道,蜿蜒贯通于地下各处。 

 那么厚的基座,不同于后世的地热取暖,热效率不高,耗费太大。 

 脚步声响了起来,小柳抱着文件资料走了进来,放置在御案上。 

 黄立点了点头,目光从嬉戏的小猫身上移开,重回御座,阅看起文件来。 

 当初奏上来的时候,黄立并没有仔细地看。不过是俘虏,他不太关注,只想着除恶务尽。 

 现在看着俘虏名单,他就比较认真,还真就有了一些意外的收获。 

 纳兰明珠,内务府总管,与其妻阿济格第五女,和儿子纳兰成德一起被俘,在庄河集中营劳动改造。 

 明珠有多少才干,黄立不清楚,哪怕他在历史上成为一代权臣。 

 可现在的纳兰成德,后来的纳兰性德的鼎鼎大名,却让黄立关注起来。 

 “只有十二三岁,名字还叫纳兰成德,不知道活下来的话,能不能写出饮水词,还有那个人生若只如初见……” 

 说起来,黄立还是很喜欢纳兰词的。但纳兰词偏向于凄清伤感,黄立这个身份,实在是不好剽窃,做无病呻吟。 

 沉吟半晌,黄立在纳兰成德的名字上做了标记,却还没想好怎么处置。 

 继续看下去,黄立的目光又停在了靳辅的名字上。这又是一位名人,应该还是一位专业人才,可怎么是兵部职方司郎中? 

 陈潢已经被黄立收入囊中,正带着人考察黄河,明年便会回来觐见面圣,拿出一揽子的治黄计划。 

 但在黄立看来,陈潢过于偏重专业技能,但在为人处事上却有所欠缺。 

 作为河道总督,或是水利部长,还要统筹全局,并与黄河沿岸的官府打交道,陈潢似乎不擅交际。 

 黄立思索着,提笔在靳辅的名字后面画了个问号。如果真有治河之能,就算不如陈潢,倒也是可以一用。 

 古往今来,治理黄河之人很多。明有潘季驯,清有陈天一。 

 靳辅则能与陈潢齐名,且是其上级。除了知人善任,靳辅的容人之量,以及不计个人安危的魄力,还是令黄立非常欣赏。 

 “不知道是不是徒有虚名,或是歪曲了历史,名不副实。”黄立决定眼见为实,如果真的可用,就与陈潢再结成黄金搭裆。 

 说起来,擢升降附的清官,已经有了于成龙这个先例。武将自不用说,有大批的降将和反正之将。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对于没有劣迹,反倒是为百姓所称道的清官,黄立也网开一面,并不过于严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