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北上游山玩水
年前没有太多的政务,代金券也发了,官府也执行得顺利,发钱又不是收税,老百姓也高兴。
多了少了都是白赚,半两银子能买几瓶酒或是几斤肉,南方的物价还要更便宜一些,买的更多。
全国光复的第一个春节,与只光复江南还不一样。老百姓这回是彻底放心,能够享受太平安定的好日子了。
“天下太平,可这进取之心还不能丢啊!”黄立勉励着自己,抽出全凤翔的奏疏看了起来。
东北是他相当重视的地方,尽管李岳和全凤翔都认为凭着现在的物资储备,至少到明年夏秋季,才有可能展开军事行动。
而李岳所谋划的千里突袭,虽然没正式呈奏,可黄立也想到了这种可能,只是条件既不具备,他也没提出来。
毕竟,这对于军队来说,也有一定的冒险成分。
明初,朱元璋倒是想一鼓作气,彻底消灭北元。
但在第二次北伐时,岭北一役失败,不能不改疾风暴雨般的横扫,为步步为营的策略。
千里奔袭宁古塔,抵达目的地应该是没问题的。但能不能消灭鞑虏残余,却是难以确定。
在明知道不敌的情况下,鞑虏还会傻傻地等着灭亡?或是避战,或是继续诱敌深入,都是大有可能发生的。
劳师糜饷,无功而返,黄立也能接受。但要是遭遇到意外的失败,就不是他所希望的了。
“如果不冒险,步步为营地推过去,怕是要两三年的时间。”黄立思虑不定,皱起了眉头。
鞑虏残余不足为虑,沙俄侵略者也不是明军对手。但要两者合一,就会有些威胁了。
只是靠军队的话,即便能够占领东北,也不牢靠。需要处处驻防,还要士兵屯垦耕种。
人口跟得上,处处有村落,通道路,有大城重镇,那才叫经营,才能长治久安。
何况,东北也不是终点,外兴安岭,西伯利亚,甚至是沙俄的本土。能抢到的,黄立都不准备放过。
别看后世有美苏争霸、美俄交锋,可现在老美根本还没有,沙俄也根本算不上什么强国。
要是论国家的人口数量,以及军队的装备水平,大明确实有东征西讨,扩张数倍领土的实力。
可惜的是,地方太大的话,兵力也分散。经营不好的话,倒真的成了穷兵黜武。
而且,民众的思想还没有转变,小富即安,安土重迁,还缺乏开拓进取和冒险的精神。
历史上,沙俄为什么侵略黑龙江流域,即便被打退后也贼心不死,最后终于是趁满清衰弱无能时,达到了目的?
黄立以前并不清楚,或者说是没有仔细研究过。直到光复大业成功,他才有心情和精力来反复琢磨思考。
西伯利亚汗国。这个汗国位于鄂毕河流域,面积十分可观,但是人口最多有二十万。
除了蒙古人之外,汗国的其他民族还处于原始社会。这样状态无疑是有利于沙俄的征服。
万历二十六年,在沙俄的屡次进攻下,西伯利亚汗国灭亡。
灭西伯利亚汗国后,俄国殖民势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延伸。
北方,沿着鄂毕河顺流直下,一直到达入海口,建立了城堡,于是再向东推进。
南方,沿着鄂毕河逆流而上,到达阿尔泰地区,建立了托木斯克等城市。
鄂毕河流域被占据之后,俄国殖民势力又开始进入了西伯利亚中部的叶尼塞河流域。直到天启五年之后,才彻底控制了这个地区。
在南部,俄国侵入了贝加尔湖一带,这里的布里亚特蒙古人激烈抵抗,但毕竟势单力薄,最终这一带还是被俄国占据。
占领了叶尼塞河之后,俄国就继续向东推进,进入了勒拿河流域。
俄国在占据了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后,就开始侵略黑龙江流域,相继建立了雅克萨城和尼布楚城。
依靠着这两个据点,沙俄侵略者四处袭击黑龙江流域的居民,主要是达斡尔族。
在当时的黑龙江流域,十分地荒凉。远道而来的侵略者也面临粮食不足的困难,便丧心病狂地吃起了人肉。
黄立放下了奏疏,想得有点多,并不全是奏疏上的内容。
屡次三番的侵略,宁古塔的清军虽然进行了驱逐和抵抗,但却未能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对沙俄进行有力的震慑。
而沙俄侵略者难以在黑龙江流域立足,也是因为当地居民的仇恨不配合。如果鞑虏残余与其勾结……
尽管明军稳扎稳扎、步步为营的战略,并不会因为增加了几百沙俄侵略者而遭遇到困难,但黄立也并不希望这种局面的出现。
“招降或许是个办法,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使明军抵达黑龙江流域,对沙俄侵略者进行最为沉重的打击。”
“还有十几万,或者二十几万的满人,成为开发经营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人口和劳力。”
黄立沉吟着,权衡着利弊,也想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不是没有臣子提出这样的建议,但黄立没有听从。明军的强大,鞑虏的败亡,使他坚持采用武力解决的办法。
而大臣们的建议,则还局限于传统的华夷之辨,或者说是并不符合黄立的思维和定义。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
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有三个标准:血缘衡量标准,地缘衡量标准,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
实际情况是,在先秦以后,在“华夷之辨”上的衡量标准是三个标准并行。
以血缘及地域进行衡量的观点,则一般在华夏面临严峻威胁,或遭遇严重入侵和灾难时占据主流,这主要也是为了保护华夏族群的存续。
而中国自古以来,处理民族关系的准则非常简单,是华夷观。
也就是说,华夏以外的民族,都是文明程度不如华夏族的落后民族,“贵华夏而贱夷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