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阶下囚,种痘
广鹿岛位于黄海北部长山群岛的西部,土质肥沃,淡水资源充足,是长山群岛中淡水最多、面积最大的岛屿。
岛上有居民百姓,是一个大村落,有百来户人家,耕种着三四千亩的土地。
这也是光复得很早的辽东岛屿,自明军在旅顺登陆,便把岛屿作为后备基地。
借助着舟师之利,如果明军在旅顺和金州若难以立足,便会撤回到沿海岛屿,继续窥机攻袭。
其实,岛上的耕地面积还能扩大,到七八千亩才是极限。但因为人口有限,也难以耕种更多。
即便如此,种植了土豆、玉米、荞麦,还有各种蔬菜,又是风调雨顺,岛上百姓获得了丰收,一下子就跨过了温饱线。
临近春节,又是海产丰富的岛屿,岛上百姓脸上洋溢着欢畅的笑容,欢庆的气氛在岛上甚是浓厚。
而在离村子二十余里的一处营寨内,却是迥然不同。
几十间地窨子修盖得也算整齐,可里面走动的都是满人,也没有什么笑模样,气氛压抑而沉重。
成为阶下囚,不管待遇如何,谁又能开心起来?
高大的哨楼上有士兵走动,警惕冷酷的目光,似乎始终盯在自己身上,谁又能笑得出来?
赫舍里氏低着头,顶开棉门帘子,小心地进到屋内。
“地窨子”,是在地下挖出长方形土坑,再立起柱脚,架上高出地面的尖顶支架,覆盖兽皮、土或草而成的地穴或半地穴式房屋。
地窨子盖造方便,保暖性好,很适合不在一地长期居住和建房技术水平不高的游猎民族冬季使用。
屋内空间高有两米左右,还砌了火炕,并不冷,只是烟火气稍重。
赫舍里氏的眼睛适应了屋内的亮度,便看到北面的上位坐着的孝庄,穿着粗布棉衣,手里在捻着佛珠,正含笑看着她。
“地窨子”中居住,一般北向是“上位”,是老年、长辈人居处的地方,年轻和晚辈人只能在东、西两侧。
“皇祖母。”赫舍里氏勉强露出笑容,说道:“给了两条冻鱼,孙媳领回来,放在外面了。您要是想吃,就让人做了。”
满清的皇室人员已剩不多,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人物,连带家眷也送到了岛上。
营寨周边的田地已经划好,明年这些人就要去耕种。按照新名词,就叫劳动改造。
孝庄和十四岁的赫舍里氏肯定是不会做饭的,都是住在营寨中的满人,做好了送过来。
对外是囚犯,在内部,那还是太皇太后和皇后。尽管,这称呼已经不敢当着明军叫出来。
对于俘虏的满人和汉奸,皇帝有宽恕的,如李嗣兴和刘震;也有砍头严惩的,象范永斗等人,以及满人军官和老兵。
至于其他人的处置,黄立还没有拿定主意,便暂时由全凤翔进行了安排。
对于普通满人和汉奸,全凤翔不用费心思,让他们自己建营盖屋,指定地方,准备明年垦荒耕种,当免费的劳力使。
但对于满清的皇室成员和女眷,全凤翔还是给予了优待。虽然也是要劳动改造,可也冻饿不着。
虽然朝廷并没有对俘虏制定什么标准,但全凤翔也猜出了大概。
应该是按照年龄和经历来区分,入关后有过征战的,基本上都是杀无赦。这也是复仇,尽管满清的老兵老将已剩不多。
其实,从心里来讲,全凤翔不是很赞成,觉得杀戮过大,有损皇帝仁义之名。
但有内阁在,也轮不到他说话,只管执行便是。
而且,全凤翔觉得,现在是可以招降鞑虏残部的时候了。
已经是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能不战而胜,东北三省的雏形就出来了,建设也能突飞猛进。
现在稳固占领的只相当于后世的辽宁省,吉林省荒无人烟,只有驿道通向宁古塔。
宁古塔在当时就相当于黑龙江省,因为其它地虽然也有居民。
如瓦尔喀部、虎尔哈部,以及墨尔哲族(达斡尔族)等,但都属于未开化的少数民族。
即便是宁古塔的满清残余来说,对这些化外部族,也根本谈不上什么内附和管理。
但要是招降了最后的鞑虏,不仅大明的触角一下子就伸到了黑龙江流域,还有了固定的基地,以及不少的人力。
要说耐苦寒,满人还是有些优势。对于黑龙江的山川地理,部族分布,也更加的熟悉。
当然,这些满清的俘虏并不知道这些,只当是要一辈子成为奴隶,死在这荒岛之上。
孝庄摇了摇头,说道:“没什么胃口,你想吃就让他们做。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有了不用节省。”
赫舍里氏没说别的,去灶间看了一眼,出去抱了一小捆柴禾,填进灶里,眼见着火又着起,才起身回到屋内。
孝庄脸上神情不变,心里却是暗自叹息:不说金枝玉叶,也是高门贵女,哪里吃过这种苦,做过这些粗笨的活儿。
可不做又能怎样,冬天活儿少,明年开春还要种地呢!可要是和历史上亡国的那些妃嫔和宫人比,这还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赫舍里坐在孝庄身旁,沉默了半晌,幽幽地说道:“不知道万岁如何了?应该是逃出生天,否则,消息早就有了。”
如果被明军击杀或俘虏,确实会让他们听到消息,打击他们的心气,也让他们死心。
孝庄轻轻颌首,说道:“皇帝洪福齐天,肯定是平安无事。宁古塔离辽东千里之遥,林深路险,明军打不过去的。”
赫舍里氏想说这就能长久安全吗,流人能过去,明军还能止步不前?
可她还是转了话题,说道:“事已至此,不管兴复是否有望,皇祖母还是要多保重身体。”
孝庄轻轻拍着赫舍里氏的手,感觉到了粗糙和郓裂,心中酸楚,却还强笑着安慰道:“别担心,别害怕,祖母会陪着你,保护你。”
陪着倒是可以,保护就根本谈不上了。
赫舍里氏却象得到了很大的安慰,贴在孝庄身上,用力点着头,声音有些哽咽地“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