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父子传奇,千里突击
总共要一千五六百里的路程,中间还要渡过江河,还要穿越野兽出没的森林,驿道也不算平坦宽阔,确实是非常艰难的路程。
而从沈阳到鸡林(吉林),也称乌拉,七八百里的路程,差不多是到宁古塔的中心位置。
在吉林造船,明朝洪武年间东征时便采用过这个策略。“庄德东征,悉赖水师,借松花江以济,而鸡林(吉林)乃航行之始。”
沿松花江上溯直抵奴儿干的“海西东水陆路“,是明代致力经营的一条具有军事意义的重要交通线。
明代这条重要交通线有上百里水路经过扶余水域,在后世仍是吉林至哈尔滨的唯一航线。
明代沿嫩江上溯的“海西西陆路“由肇州出发,经龙头山、哈剌场、洮儿河,最后至兀良河。
可见,由吉林船厂从水路出发,只能是深入当时的奴儿干都司。但对于进军宁古塔,帮助有限。
所以,在李岳看来,吉林水师必须建,但却是为了长远的目标,也就是万岁所要求的东三省计划。
但要犁庭扫穴,主要还是要靠陆军,或者说是骑兵。
“只需要万余精兵,备双马或三马,就能长驱而进,直捣鞑虏最后的巢穴,彻底灭此进食。”
李岳对于己军和鞑虏的战力,已经有了充分的考虑和估计。
换装是先紧着北方军队和海军,火帽线膛枪的性能让李岳十分振奋。
在恶劣天气的使用使用能力和击发可靠性大为提高,膛线的加工也更加精湛,使得火帽枪的精准度也提升不少。
经过严格训练,在三百米的距离,对于人形靶的命中率,火帽枪达到了四成;两百米为六成,百米之内则达到了八成。
这还是军队中的平均命中率,如果挑选精锐,命中率还会再有提高。
鞑虏的弓箭,已经被完全压制。即便有射速优势,也难敌火枪的远程击杀。
“哪怕是不携带火炮,一万精兵,也能击败成倍的鞑虏。何况,鞑虏即便能凑合出两三万人马,也不会是精兵强将。”
李岳想到这里,心中又热切起来。
尽管万岁并没有催促,但尽早完成任务,依然是他所希望的。
如果明年开春便向吉林运输粮草物资,并开始打造船只。没准在秋季,就能发动一次远途攻袭。
“不奢望能够一举全胜,迫其逃窜,毁其城寨房屋,也能削弱其实力,或许还能激起其内乱。”
李岳下定了决心,估算着凭辽东明军的实力,也确实能够做到。
一人双马,携带干粮,能保证十天到半个月的吃食。如果再多几千匹马,作战的时间还能更长一些。
既然是要长途突击,挑选的也自然是精锐。
按照当时精锐部队的行军速度,“事缓则骑兵昼夜须行一百二十里,车步八十里;事急则骑兵昼夜行一百五十里,车步一百里……”
所以,在没有辎重拖累的情况下,骑兵日行百里是能够做到,且不会特别的疲惫。
从吉林出发,十天的时间应该足以到达宁古塔。甚至,还能更快一些。
“且屯且种,缩短粮道;吉林为屯粮重点,还可向前延伸至多洪或株龙。也不用屯粮太多,只做接应我军回返的准备。”
李岳停下脚步,看着地图,思路更加的清晰。
从沈阳到宁古塔,大型的驿站或关隘不多,依次是鹦哥关,灰扒,多洪和株龙。
鹦哥关(今辽宁省清原县英额门镇),又有英锷峪(乡土名)、阴沟关(吴兆骞诗)、英莪关(乾隆诗)诸称。
其关是柳条边老边十六边门之一,处威远堡、兴京两边门之间。柳条边以外,相当于化外之地,清廷严禁人员随便进出。
灰扒,同名音译灰泊、辉发,后世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辉发城镇光辉村,明代海西女真“扈伦四部”辉发部都会。
辉发古城邻近松花江支流辉发河,依山面水,城垣三重,自成险寨。
过了辉发,就是吉林船厂,然后就是多洪和株龙——张广才岭古道。
而著名的张广才岭陉口——塞齐窝集和纳穆窝集,是古代从牡丹江流域进入松嫩平原的唯一孔道。
古道通过的山口,在张广才岭、老爷岭结合部。
这里山势低平,联袂出现两个偌大的原始森林带:塞齐窝集,又称大窝集;纳穆窝集,又称小窝集。
《吉林新志》:“古木参天,浓阴翳日,古称窝集,今曰树海。”
“多洪屯各庐,屋不满十行,差卒换马之地。多山,多水,多虾荡(烂泥塘)”。
株龙,全称株龙多洪,后世敦化市额穆镇珠尔多河村。行至株龙,已进入张广才岭窝集,
寓驿于寨,是宁古塔早期驿传特征。其中多洪和株龙两屯,即深掩于张广才岭窝集道中。
“船厂十里过混同江,至尼什哈站,三十里至交密峰,四十里至厄黑木站,十里至那木窝稽,三十里至山神庙,五十里至拉筏站;”
“七十里至退屯站,三十里至色出窝稽,六十里至朱仑多河,五十里至俄莫贺索落站,一百四十里至必儿汉必拉站……”
李岳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琢磨着在那里设置物资储存点,能够缩短到宁古塔的距离。
骑兵能够携带干粮,战马却还要吃草料。凭战马的食量,自然不可能也全部带上。
蒙古骑兵远途奔袭,一人数马之外,还多带母马,骑兵以马奶为食,减少后勤压力。
但同样也不能够携带饲料,多是战马就地取食。蒙古马耐粗饲,这也是其它品种的马匹被逐渐淘汰的重要原因。
高头大马固然是好,可以负担全身盔甲的骑手,并且自身还能披挂甲胄,又适应长途行军和长时间作战。
但饲养不起,就成了致命伤。即便喂得起,数量也会大受限制。
所以,在中国古代的骑兵征战史上,重骑兵的数量很少。而在欧洲,则相对较多。
由此分析,李岳也就基本上确定了发动的时间——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