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705章 新风气,代金券

 虽然没打过大仗,可在敌后,还是京畿地区行动,也算是出生入死。想想那个时候,老默也有些后怕。 

 万一自己出个好歹,女儿怎么办?虽说何春义等人能照顾一二,可估计也是送到慈幼院,成了没爹没娘的孤儿。 

 好在自己的拼命奋斗有了好的结果,能看着女儿长大,还能让她衣食无忧,快快乐乐。 

 看了看低眉顺眼的陈氏,老默也生出同分疼惜。不仅有女儿,还有续弦,那也是自己的妻子,也需要自己的照顾。 

 说不得,自己要好好当差,能升则升,不能升也不会因犯错而罢黜。退休前能攒下些积蓄,退休后也有一份俸禄。 

 “爹,我好好上学,长大了当老师。”女儿放下了碗筷,笑呵呵地对爹爹说道:“能挣钱,也轻闲。一天两个假期呢!” 

 现在的学校虽然也有寒暑假,但不象后世那么长,是按照节气休的。一般是三九和三伏,最热和最冷的时候放假。 

 即便如此,对于老师和学生,也是从未有过的福利。什么是规矩,先立起来的就是,大家没见过的就是。 

 老默犹豫了一下,脸上现出欣慰的笑容,点着头说道:“好,是个有出息的。好好读书,当老师,当官吏,都是好的。” 

 在北方治政的多是南方官员,不仅是新政策,还有新风气。聘用妇女,便是新鲜事儿,着实让人们议论了一番。 

 可到底是有实惠的,不管是勇敢,还是生活所迫,很多妇女都出门找了工作。 

 识文断字会算数的,达到标准便能入官府,进学校;身体健康,文化低的,便能去官府的环卫部门,打扫街道卫生等等。 

 能挣到钱,或者说是自食其力,妇女的地位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在家里,也有了些底气,男人也要敬上两分。 

 若是脑子灵有勇气的,仗着新法律的规定,和离还能分财产呢! 

 看着女儿开心地点头,老默心里也暗自松了口气。这也是为女儿的将来打算,能自食其力,也不用在婆家受气。 

 何况,生老病死是无常的事情,自己倒是想好好的,既照顾这个,又照顾那个,可谁能保准呢? 

 说到底,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老默在官府中呆的时间不长,可也耳濡目染,知道妇女当差与男人一样领俸禄,且干的都不是脏活儿累活儿。 

 还有公办学校的老师,虽然不算是官吏的编制,可薪水是按照官吏标准定的,也是朝廷拔钱,旱涝保收。 

 “现在对老师要求不高,但以后可不好说。” 

 老默心情不错,难得地多说了些话,“听说,以后要当老师,要师范科毕业的。京城的师范学堂,明年也要开起来了。” 

 教书育人,并不是那么简单。黄立也是没办法,先将就着,可也在不断地完善体系。 

 南京师范学堂已经建好,并早已开始招生开课,北京的就要晚上一年半载。 

 为了给现在聘任的老师留条路,他(她)们以后也是要进师范学堂进修,拿到资格证再去教学的。 

 等到再过些年,师范教育的体系建好,就象老默说的,不是师范学堂毕业的,就没有当老师的资格。 

 除了南京北京两大师范学堂,其他省也在筹建师范学院,预计明年就能有十数个开始招生。 

 先易后难,框架搭起来,体系建好,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尽管有不完善的地方,数年、十数年之后也能捋顺并调整过来。 

 等到官员百姓都适应了新政策新法规,再有逆潮流而动者,就会阻力重重,难以捍动已经形成的体系和规范。 

 老默一家也只是大明百姓的缩影,朝廷制定并推出政策,他们只能去学着适应。 

 当然,如果能从中得到好处,尝到甜头,他们自然会拥护,也更有积极性去参与其中。 

 陈氏正收拾着碗筷,看了一眼丈夫,欲言又止,终于还是没有说出口。 

 有孩子牵绊,她就算想出去工作,这几年也不合适。若是说出来,反倒让丈夫为难。 

 既然嫁了人,就打算着过长久的日子。陈氏还不是开放的女性,但社会环境的变化,她却也是看在眼中。 

 “好在也不仅仅是呆在家里洗衣做饭,做军装军鞋也能挣个零花钱,等孩子大些,再找外面的工作也好。别的干不了,洒扫洗涮的活儿应该还是有的。” 

 陈氏自我安慰着,暂时放下了出去工作的心思。她不知道,从一个乡村妇人的陈旧思维,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 

 ……………. 

 北京行辕。 

 张煌言正阅看着各地汇总上来的经济数据,估算着能有多少结余,是否能够发放年节补贴。 

 “发银还是发物,对老百姓来说,都只有感激的。”张公诲则不是很在意,在看着粮仓储备的数字。 

 南方的恢复重建已经初见成效,但对北方来说,却是光复后的第一个春节。彰显圣君仁德,朝廷爱民,为明年迁都做舆论准备,也是应有之意。 

 其实,这还真不是特别必要。 

 光复之后的种种赈济举措,几乎是举国之力地南粮北调,北方基本上没有出现饿殍遍地的惨景,这就是最大的善政。 

 虽然有追杀鞑虏的缴获,还有抄没汉奸家产的所得,以及铸币税和拍卖商铺地产的收入,但这一年的财政投入依然很大。 

 所以,张煌言和张公诲对于发放年节补贴也是相当谨慎,已经上奏请旨。 

 按照目前的人户统计,一户发一两银的话,也要几百万两,减半发放的话,也要三四百万。 

 之前发放的一次补贴,确实拉动了消费,增加了商税收入。 

 主要是缓解了北方百姓的穷困,使他们能够添置必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以及生活日用品。 

 从现在的恢复情况看,年节补贴的发放,就不是那么迫切。尽管北方各地官府都完成了预计的粮食储备,也有银钱结余,可也不是十分充裕。 

 “恐怕是有些草率了。”张煌言有些后悔,放下文件,苦笑了一下,说道:“好象要让万岁为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