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朝廷的托底和保障
确实不用为将来的生活发愁,即便在京城呆不住,移民垦荒就是朝廷的兜底保障。
辽东的安置政策可谓优厚,给房给地给安家费。只要不偷懒,不闹大灾,耕种几十亩地,一两年就能温饱,三五年可能就是小康。
从宋到明,虽然城镇化在不断扩大,但到底还是农耕社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都从事农业,小市民阶层还没有壮大。
而且,北方的农业人口更多,南方的城镇化却更加明显,尤其是沿海地区。
这也是地域的优势,海洋时代的必然影响。在后世也是一样,经济发达地区也在沿海。
孙老四和老魏一样,赚钱是赚钱,可危机感却已经没有那么强烈。天下太平,有手有脚,勤快点,干什么都能养家糊口吧?
“就是麦子少了点,老吃米不大习惯。”孙老四发出小小的抱怨,虽然比没粮吃的时候强多了,可到底还是口味不同。
老魏点头附和,说道:“那得等明年秋收以后,新麦子才能下来。嗯,过年也能吃上一个肉丸的饺子。”
要说能吃饱,现在就能达到。但要吃好,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
市面上也有鱼肉蛋等副食品,可还不是老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至少,十天半月能吃上口肉,已经算是不错的条件了。
好在到了冬季,肉和鱼能够长期储存运输,从天津运来的冻海鲜,数量越来越多,价格也逐渐走低。
只不过,内陆的百姓更习惯于吃猪羊禽类,对于海鲜并不太接受。
但官府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是尽其所能了。要是以往的朝代,能保证有粮食吃,就能堪称政治清明,皇帝仁厚。
孙老四咽了口唾沫,也馋了肉丸饺子。咬下去,满嘴是油,好象是大前年吃过,那滋味……
“唉,大人还罢了,这孩子却是馋得可怜。”孙老四把雪块铲到旁边的车里,在雪尘飘扬中,盘算着家里的积蓄,买斤猪肉或羊肉,还是尽够的。
想到家里的两个孩子,却也是懂事儿的,并不因为嘴馋而哭闹,孙老四就愈发觉得不安。
“再怎么,过年也要买上两斤肉,肥肥的,让孩子们解解馋。”他下定了决心,挥锹的动作也更加有力。
不是老百姓真的吃不起,谁都不敢保证以后的日子,也就不敢乱花钱。胡吃海喝一顿造了,以后喝西北风去?
说白了,就是没有保障。一场天灾,一场大病,都可能毁掉多年的积累,甚至是穷困潦倒揭不开锅。
但现在,朝廷给了谋生的路子,也是一种变相的保障。至于什么社保等社会福利,并不符合世情,也只能慢慢地推广。
比如官僚阶层,就已经推出了退休金的章程。只要干满二十年,致仕后便能继续领俸禄,一直到亡故。
这也是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的一个措施,让他们有个权衡。
是因为犯罪而受到惩处,啥也捞不着,还要牵连家人;还是老老实实的,退休后也有不菲的生活保障。
贪婪是人性,不可能彻底消除。除了严刑竣法,还有奖励机制,恩威并施的效果,应该更好一些。
老默今天轮休,作为官吏,旱涝保收的拿俸禄,节日还有补贴,生活水平就比老百姓要好很多。
他续弦没多长时间,娶的是山村的姓陈的寡妇。那时候,他时常外出,女儿便由陈氏照顾,很是经心。
京城光复,他也因功有了官职,钱粮不用发愁,可还是难以分心照顾女儿。所以,见女儿也和陈氏亲近,便托人说亲,将陈氏接到了京城。
米饭,羊骨头白菜汤,上面漂着油花,闻起来香香的。还有一盘辣白菜,一家人吃得香甜。
陈氏挟了块骨头,放在丫头的碗里。丫头咧嘴笑着,说道:“再有几天,学校就放假了,不用再接送了。”
“不用上学,就在家好好歇着。”陈氏笑着说道:“读书辛苦,过年能松快松快。”
老默的脸上露出几分温情,对于陈氏很满意,但话也不多,只是给陈氏也挟了块骨头。
陈氏看了一眼丈夫,笑得很温暖,也很欢喜。
外冷内热的性子,虽是沉默寡言,但心却是善的,也是热的。在村子的时候,每次托她照顾女儿,回来的时候都有所表示。
看着父女二人相依为命,亲密无间,她是羡慕的。可惜男人走得早,没给她留下一儿半女,让她只能独自苦熬。
照顾小丫头几次,她是真心喜欢,甚至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后来的境遇,更是做梦也想不到。
“窖里的萝卜不好存到开春,怕糠了。”陈氏吃着辣白菜,倒还挺喜欢这个味道,便开口问道:“买些盐和辣椒,也腌成辣萝卜?”
老默没有多想,便点了点头,说道:“家里的事,你作主。”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再扯几尺布,你和孩子都做件新衣服。”
俸禄是尽够花的,老默只留点零花,剩下的都交给陈氏家用。陈氏却精打细算,花费也多在孩子身上,自己舍不得。
算起来,老默的年龄也不算大,只是生活的磨砺,经历的艰难,让他显得苍老一些。
按照官府的规定,他干满二十年还是没问题的。哪怕不晋升,现在这份俸禄也足够花用,还能攒下一些,基本上也没有后顾之忧。
陈氏犹豫了一下,还是笑着应承下来。如果不是孩子拖累,她也想找个工作,赚得多少无所谓,花钱总能自在一些。
老默又想起件事情来,说道:“年前要出趟公差,也就几天时间,家里你多费心,孩子也要你多照顾。”
去天津押运新铸的银元,也算是机密。他不能告诉家人,也不怎么担心路上的安全。
“家里你放心。”陈氏嘱咐道:“出门在外,你照顾好自己。”
老默轻轻颌首,吃着饭菜,望向妻女的目光更加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