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700章 南掌内附,安南攻略

 黄立进行成本估测,觉得可以灵活一些。有的是直接统治,象朝鲜这样的藩属国,也未尝不可。 

 关键还在于价值大小,如同鸡肋般,食之无肉,弃之可惜,还要浪费资源的,暂时不取也是一种策略。 

 至于安南的郑阮战争,因为大明兴复的影响,还有持续下去的迹象,黄立就更不着急插手。 

 主要是明军抢先占领了湄公地区,堵死了阮氏南下扩张的道路。虽然阮氏吞并了占城国,但也到此止步,难以再继续发展实力。 

 这样一来,北方郑氏自恃实力占优,继续进行征服阮氏的努力。同时,向大明入贡方物金银,表现出藩属国的恭顺姿态。 

 要知道,虽然自明宣宗朱瞻基放弃安南,由其独立,但在名义上,安南依然是大明的藩属国。 

 新兴的大明展现出了咄咄逼人的扩张之势和强大军力,占领缅甸,占领湄公,这也使得北郑南阮感到惶惶不安。 

 他们唯巩重现明成祖出兵,强势攻打安南,并进行长期统治的情景,都对大明采取了恭敬的态度。 

 而对于已经被夹在云南和湄公中间的安南来说,北郑和南阮都要面临压力。 

 他们心里也清楚,当初明朝放弃安南,并不是实力不够,而是越人激烈的反抗,以及统治成本的高昂。 

 当时,大明从安南征收的赋税,一年大概只有七八万两白银。但为了统治的稳定,每年的军费却高达上百万两。 

 这样赔本的买卖,对于明朝来说,确实是难以长期承受的沉重负担。 

 听到皇帝说起安南,张默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出自己的见解,供皇帝参考。 

 “万岁,微臣以为,今时不同往日,如果占领安南,施治妥当的话,可能就不会出现太过激烈的反抗。” 

 “况且,安南与朝鲜相似,汉化程度较深,若有十几年的努力,归化同化双管齐下,亦能成我大明郡县之地。” 

 成祖派参加过靖难之役的老臣朱能,以及张辅率领大军征服安南,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灭了黎氏。 

 之后便将安南设置为明朝的一个省级行政辖区,改名为交趾,并派去一些明朝官员管理。 

 开始的时候,管理交趾的是武将张辅和文官黄福。 

 张辅军事才能突出,坐镇刚刚打下的交趾,以强硬手段平定叛乱,使安南基本上安定下来。 

 黄福则是一个既有政治智慧,又有灵活手段的官员,在交趾的管理也是卓有成效。 

 黄福与张辅两人一文一武,把交趾治理得不说是井井有条,可也安定了统治秩序。这在征服之初,十分难得。 

 可等到两人遭到奸人陷害弹劾,被朝廷从交趾调走,交趾便再也没有能力出众的官员,只剩下一些中饱私囊的庸才。 

 特别是太监马齐接手安南后,他贪婪成性,暴虐害民,搞得安南百姓怨声载道,反抗便此起彼伏,没有停过。 

 在安南的史书中,通常把这段历史时期的民众反抗,视为民族主义的爆发。 

 其实,这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实质上,就是明朝用人不当,造成了官逼民反的混乱局面。 

 而且,到了宣宗时期,明朝已经没有能力突出,可以独挡一面的有力大将了。几次平叛都损兵折将,导致明朝失去了战略主动。 

 张默所说的理由,黄立也深以为然,有历史教训可以吸取,再占安南必然不会重蹈覆辙。 

 首先,明军强大悍勇,装备精良,又有久经沙场的名将,绝不是宣宗时可比的。 

 其次,安南的北郑南阮对峙,已经持续了四十多年。 

 长期的战争,以及繁重的赋税,使得南北统治下的安南百姓都是生活艰苦,负担沉重。 

 这样的民生状态,对于大明要建立在安南的统治,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战乱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是最苦最难熬的,不管是哪里的,都是一样。 

 湄公省就有很多逃避战乱的南下越人,对他们的治理,也提供了以后统治安南的经验。 

 “张卿所言有理。”黄立沉吟着,先称赞了一句,才缓缓说道:“便先易后难,也是稳妥之策。” 

 “安南多年战争,有兵力近二十万,要攻打并获胜,我军至少要动用四五万的人马。” 

 北郑的常备军大概有七八万,也有估计在十来万的;南阮的军队有四五万,但与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有联系,在火器装备上要胜过郑军。 

 打仗倒是简单,只是调动几万人马,凭明军的战力,几乎就能够战无不胜。 

 可接下来的统治,恐怕就不会这么轻松。毕竟,安南的人口和开发程度,不是南洋那些土邦小国能比的。 

 关键是安南称不上是一个富庶的国家,因此,黄立暂时也不想投入太多兵力和资源,来占领安南。 

 “相比较而言,在南洋用兵的收获更大,性价比也最高。”黄立最后得出了结论,也定下了缓攻安南的基调,“但攻打安南,也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张默明白了,也得承认,确实如此。安南没有威胁,和朝鲜一样,既然占领的收益不大,那也就不必着急。 

 “万岁英明。”张默微微躬身,说道:“北郑南阮的长期战争,使安南百姓苦不堪言。官僚腐败,搜刮盘剥,更加重了百姓的苦难。” 

 “等到民不聊生的时候,再攻打安南,就是王师讨伐,解民倒悬,肯定能够一举获胜。说不定,安南百姓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黄立微笑颌首,说道:“张卿所言极是。战争的胜败,实力是一方面,时机也极为关键。” 

 虽然不太清楚安南的历史,但黄立却看到了南阮北郑的统治下,因为封建制度的腐朽而显出衰败之象。 

 连年战争,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这些现象基本上都预示着农民起义的酝酿和爆发。 

 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被大明压制住的安南,内部发生混乱的可能性已经是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