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694章 善始善终才好

 既是皮熊所请,黄立自无不允,这又不是什么大事。京城里府宅甚多,赏赐功臣还是足够的。 

 赐宅也有了规矩,按照北京行辕统计出来的宅院,由官员按照品级进行挑选。 

 黄立也乐得如此,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家的情况也不同。 

 官职爵位高的,人口未必多,也不一定想住大宅院。官职低的,却不能挑选超过自己的品级的。 

 象皮熊的郡王爵位,已是最高,挑选的余地就很大,随他的心意便是。 

 “迁都的时间,最早也要在明年的夏秋,皮卿可在南京暂住数月,明年再随驾走运河北上,要比走陆路轻快舒适。” 

 现在的运河已经停了,要北上的话,要么走海路到天津,要么走陆路。一个有风险,一个路上辛苦,这也是对皮熊的关怀体恤。 

 再说,北方寒冷,皮熊看似健康,到底是年岁大了,在南京休养一下,明年天暖后再去京师,也是好的,也不是非要随驾而行。 

 皮熊犹豫了一下,他是真想现在就去济南,看看外孙女和重外孙女,在那里过完年便去京师的。 

 可皇帝的关心和爱护——他躬身道:“谢万岁体恤微臣,那微臣就在南京住些日子。” 

 在南京过完年,也与女婿女儿相聚一下,然后再启程北上。这样,也不扰外孙女那边。 

 随驾就算了,这恩典太大,且不自在。 

 皮熊觉得自己还是单独走的好,毕竟已经退役致仕了,可以游山玩水似的慢慢蹓跶,见识下大明的风土人情和壮丽山河。 

 “可惜,昭皇帝的陵寢应该不会迁到京师,只能是继续留在昆明了。”皮熊知道这话自己绝不能说,坐在御椅中的才是真命天子、神宗一脉。 

 永历的血脉虽是最近,但与朱三太子比,却是根本就差得太多。平常臣子们所说的先皇,也是指崇祯。 

 这是因为自甲申之变后,便可以称之为大明已亡。以后的朝代,都要归属于南明。 

 这与宋朝差不多,有北宋南宋之分。但失去中原,这王朝的正统性,就要打上个问号了。 

 而且,说起弘光、隆武、绍武和永历,血脉已经远了不少,只能说是危亡关头拉出来鼓舞人心的。 

 大明十七帝,其中有过几次血脉断绝。武宗朱厚照无子,兄终弟及,世宗即位;熹宗朱由校也是如此,崇祯接继大统。 

 崇祯虽有子,但之后因为战乱和内讧的原因,也是偏离了这一脉。 

 之所以朱三太子能够有极大的号召力,也是这样的原因。象弘光、隆武、永历等帝,他们即便有后代,也远远不如先皇血脉。 

 而崇祯身死社稷,却是赢得了民间的同情,也为朱三太子造了势。 

 只不过,黄立这个假的三太子却跟着沾了光。 

 当然,崇祯也因此而死后哀荣,不仅陵寢会重修,宗庙也会重建,他的牌牌也会供起,享受祭祀和香火。 

 至于永历,黄立有朱三太子的身份,怎么会承认是接继他的皇位?不仅他不认同,军臣百姓也不会赞同。 

 而且,黄立的功绩是中兴大明,在国已灭的情况下崛起,形同于开国,连庙号也是可以称“祖”的。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供奉时的称号,讲究“祖有功而宗有德”。 

 一般来说,太祖是开国皇帝的专用庙号,第二代皇帝庙号为太宗。 

 庙号被尊为祖则是有百世不祧的特权的,就是可以永久享受单独祭祀,而不需要被移到祧庙合祭。 

 一般的朝代如果没有经过特别大的变故,庙号为祖的不会太多,要想庙号成为祖需要做出很大的贡献。 

 当然,也有可能因为后人的小心思,庙号被从太宗修改为成祖的。 

 而世祖,则是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对王朝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虽然他们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却开启或者延续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朝代。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汉光武帝刘秀,他不仅延续了汉朝宗庙,重新统一了华夏,在政治文化上有不少建树。 

 况且,与其说刘秀中兴了汉室,不如说他重新建立了一个朝代,只是这个朝代也是汉朝。 

 所以,刘秀的庙号称为世祖是名副其实的,而且毫无疑问是历史上排名第一的世祖皇帝。 

 只不过,刘秀借助于“汉室宗亲”的身份,以及“人心思汉”的社会舆论,顺利地夺得了天下,也就不得不放弃开国之君“太祖”的庙号。 

 而且,西汉祖宗们用过的谥号,刘秀也不能使用。比如汉武帝、汉文帝、汉宣帝等等。 

 最后不得不用“光武”这两字谥,所谓“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著曰光。”也有承上启下的意思。 

 而在历史上,还有其他的几位世祖皇帝:元世祖忽必烈,清世祖顺治,晋世祖司马炎,前秦世祖符坚,北魏世祖拓跋焘,曹魏世祖曹丕。 

 这几位世祖的含金量,就大大降低,远不如刘秀货真价实了。 

 至于刘宋孝武帝和北齐武成帝,还有亡国之君隋炀帝杨广,庙号也被尊为世祖,就是滥竽充数了。 

 尽管皇帝还年轻,但这些身后事情也差不多能够确定。实在是他的功绩与刘秀非常接近,称“世祖”毫无疑问。 

 只是谥号有些麻烦,按照功绩,“武”是少不了的,可上有洪武和武宗,有些犯冲。 

 黄立倒是不关心这个,不过是死后的一个称呼,起的再光鲜,没有丰功伟绩,也不过是徒惹人耻笑罢了。 

 皮熊按下已经入土的永历,觉得陵寢已经重修,朝廷也派了人看守打扫,也会有祭祀,这就行了。再想其它,徒招万岁猜忌。 

 夔东出身的,和永历没什么感情,在永历朝时还备受压制;大西军出身的,就想有思念,也不敢露出来。 

 吴系出身的,永历之死与他们可有大关系,更不想再被提起,倒是盼着皇帝忘得越死越好。 

 黄立并不知道皮熊想到了永历,他已经命南书房的人拿来了京城的府宅统计册,让皮熊挑选,然后就会让北京行辕打扫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