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679章 湄公省

 好大喜功肯定是要不得,穷兵黜武也是亡国之因,朱元璋对子孙的告诫不是没有道理。 

 但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以什么不可更改的祖训来桎棝子孙的行动,显然又是错误的,迂腐不知变通的。 

 现在已经是海洋时代,距离这个障碍,已经不同于明初。何况,大争之世,不想沦为猎物,就要露出爪牙,四下捕食。 

 强国必霸,可惜历代的中央王朝都没有将此真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好象只有汉武帝,北击匈奴;更有霍去病,封狼居胥,打得匈奴不敢南下牧马。但也仅此而已,耗费数代之积蓄,东汉也由盛而衰。” 

 黄立知道,虽然明军一直在对外扩张,但都没有劳民伤财,而是大有收获,才会发动。 

 把战争当作生意和买卖,进行成本核算,这恐怕是黄立自己制定的标准。 

 可这在世界各国也很平常,发动战争总要有利可图。或是土地,或是矿产,或是皇位,或是仇怨,没有无缘无故的。 

 比如征伐吕宋的西班牙人,收益便放在后面,首要是为了复仇。不用屠杀震慑西夷,就还会有类似的屠华悲剧的发生。 

 “现在只是西班牙人,如果不施以最严厉的报复,以后还会有荷兰人制造的红溪惨案,其他西夷也不会重新正视崛起的大明帝国。” 

 黄立阅看着南洋海军的奏报,又提笔作了批示。 

 现在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再有数月,也就是明年的一二月份,南洋海军便会进攻吕宋。 

 造炮添舰,兵饷粮弹,甚至是每一次出航演练勘测,以及实弹训练,都意味着花费掉成千上万白花花的银子。 

 黄立有些明白西夷为什么会不断地侵略扩张,抢掠财富了。养海军太费钱,不去抢,就是亏损,谁也顶不住。 

 轻抚着额头,黄立也没太纠结,还是决定继续投入。这是必经的阶段,也是必须要走的强国之路。 

 “好在已经见到了成效,鸟粪的开采和利用,能够实现了。”黄立露出淡淡的笑容。 

 东沙群岛仅由1.74平方公里的东沙岛和北卫、南卫两个海面上的珊瑚滩组成,古称珊瑚州、月牙岛,渔民世世代代在此捕鱼、捞贝。 

 然而,东沙岛上还有厚厚的鸟粪层,却还没有开发利用。更准确地说,还没有得到人们的真正认识。 

 要知道,鸟屎看似毫不起眼,但其中富含氮、磷和其他有机物。 

 作为十九世纪中后期著名的农业肥料,鸟粪又被誉为“白色软黄金”,甚至因此而引发过两次战争! 

 而现在的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天然的农家肥也有使用,但数量远远不够,对收成的增益也很有限。 

 黄立已经拟出土化肥的配方,正在通过农业部推广,将人尿、水和熟石膏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密封发酵,效果类似于硫酸铵。 

 但肥料品种过于单一,如果开采鸟粪并用于农业,则增加了含磷类化肥,能促进农业增产。 

 “既是天然资源,所谓天授弗取,反受其咎。” 

 黄立并不觉得开采就是破坏,毕竟鸟粪也只是短时间内使用。随着混合肥料的发明,也就失去了其作用。 

 与其它自然资源一样,本就是供人类消耗利用的。比如石油,比如煤炭等等。 

 尽管在化工技术的发展上滞后,但石油经过分馏,加工成煤油、石蜡、润滑油,以及更易燃的火油,还有能铺路的沥青。 

 只有进入应用,进行研究,科技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加工才能更加精细。在这方面,大明已经开始步步领先。 

 “只要迈开第一步,就意味着离目标更近了一些,哪怕只是缩短了很微小的距离。” 

 黄立对于南洋海军已经没有其它的指示,按照计划进行准备,进行作战,他只要继续往里面砸钱就行了。 

 但对于科学技术,他却是这个世界上最专业的。即便只是略懂,也能指出发展的方向,使大明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 

 湄公省,西贡。 

 港口再次扩建,增加了数座码头,停靠着帆樯高耸的海船。人声喧杂,大型动滑轮起重机缓缓移动着,将沉重的货物装船卸船。 

 巡抚丁调鼎站在远处,听着官员的汇报,不时询问,面色和熙。 

 “此批共是二十万石粮食,目的地是天津和旅顺。现在看来,北方和辽东的运粮计划,应该会持续到明年秋收。” 

 丁调鼎微微颌首,说道:“都是今年光复的地区,经过鞑虏的严苛统治,恢复重建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不光是军民的吃饭问题,还要为迁都作物资储备。以后,粮运的数量或有下降,但却不会中断。” 

 “会形成象漕运那样的机制吗?”官员猜测着问道:“随着沿海港口的建设和增加,海运会更加地顺遂。” 

 海运主要靠风力,漕运则需要更多的人力,还有操作闸口控制水面的高低,且内河船只的载重量也大大低于海船。 

 如果从成本计算,海运低于漕运,在元朝时便已经得到确认。但明清两朝却还是依靠漕运,宁可花费巨大。 

 要知道,运河上还有枯水季水量不足,运河淤塞,黄河决堤等等问题。使得朝廷每年额外投入大量经费,来整修和维护漕运系统。 

 在明朝成化年间,进行过统计,通过漕运运输一斤粮食到京城,要额外耗费三斤到四斤。 

 成本高昂还不算,为了保证漕运,防范黄河和淮河的洪水,还要高筑堤坝,或将洪水泄到田地里,只为了不破坏运河,更不能通过运河系统泄洪。 

 可为什么在元朝时就实行的以海运为主、漕运为辅的南粮北运,在明清朝没有得到延续和发展呢? 

 争论不是没有,因为成本相差太大。海运粮食到北京,比漕运降低六七成,时间也更快,还能节省十几万的人力。 

 但就是这样利国利民利朝廷的好事儿,却始终不能最后决定,岂非咄咄怪事? 

 “漕运肯定会取消,当今万岁兴利除弊、锐意进取,可不会继续沿袭此等积弊,再养一群贪官污吏。” 

 丁调鼎淡淡地冷笑着,说道:“管理的层级越多,牵扯的利益越复杂,越是难以改变。依本官看,即便是海运,朝廷也会放权,交给海商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