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660章 海外分封,加官晋爵

 当然,严苛有可能,但你不犯法不就得了。忠心耿耿、勤勉奉公,皇帝还是不吝封赏的。 

 “微臣叩谢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刘体纯跪倒叩头,双手接过圣旨。 

 没有太监,传旨的是礼部官员,恭喜之后,便转身离去。好几道圣旨呢,这报喜鸟当得挺累。 

 郡王爵位不变,可降袭两代;军衔升至大将,赐军礼服;赏银币五千两,赐京师宅府一座。 

 另有御派画师,会前来为刘体纯画像。京师建凌云阁,万岁“驱驾英才,推心待士”,为功臣武将画像陈列之所。 

 刘体纯收好圣旨,接受了众将的恭贺,也定下改日酒宴,便回到了住处。 

 作为北京军区的司令,他驻防于蓟州,这里的房屋不大,也不算是正式的府宅,但他却也不挑。 

 坐在书案前,刘体纯的心情激荡,久久不能平静。已经拿好纸笔,准备写谢恩奏疏,却半晌没有写下一字。 

 唐太宗建凌烟阁,有功臣二十四位,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名臣武将。同时,也陈列“十八学士”图。 

 唐朝诗人李贺有诗:“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唐太宗李世民很善于处理君臣关系,恩威并施,双管齐下,把一个个能人异士治理得服服帖帖,却又使名将功臣多半得以善终。 

 “万岁这是再次表明心迹,能入凌云阁,就要载入史册,日后再清算历史问题,便有损万岁声名。” 

 刘体纯微笑起来,心中已是大定。除了凌云阁,还有降袭两代的恩典,这也是要与功臣善始善终的表示。 

 要说皇帝是因为还未完全掌握兵权,对他们这些有历史问题的功臣暂时安抚,等着日后再算账,刘体纯并不这样认为。 

 当然,现在就鸟尽弓藏确实容易造成动乱。要知道,武将中没有历史污点的很少,也没有几个是高级将领。 

 大顺军、大西军和吴系、归降反正的,要挑毛病,谁也躲不开。牵一发而动全身,分而治之也容易让人有物伤其类的忧惧。 

 但刘体纯却相信皇帝不是那样的人,从一贯行事来看,皇帝性格相当宽厚。 

 更重要的还是皇帝的思维,并不同于以前的帝王。新政频出,就表现得很明显。 

 “不管怎样,忠心就是了。”刘体纯终于落下笔,心情也平静下来。 

 除了谢恩,刘体纯还决定辞掉北京军区司令。这与李来亨的想法一致,有了出息的儿子,父子同掌兵权,不是好事。 

 刘享任山东提督,与京畿紧挨着,实在是过于敏感。数数几位郡王和国公,除了他和李来亨,还有更加合适的。 

 不掌兵权,在大都督府任职,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应该更好。不论是皇帝,还是他们,都放心。 

 现在激流勇退还早了点,但解掉兵权,也是一种变相的表示。郡王已经够高,再立战功岂不是让皇帝为难? 

 “还有海外分封,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刘体纯来到北方没多久,在大都督府却是知道皇帝对郑经的安排。 

 这应该不会是首例,皇帝可能也拿不准,先试试再说。 

 “海外之地要想稳固,少不了朝廷的支持。自立为王?就凭封地的人口和资源,简直是白日做梦。” 

 刘体纯对于明军的情况了解得更加透彻,也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除了武器弹药这个关键因素,还有发展和经营。就算粮食能够自给自足,没有工商也不过和海外诸国一样,没什么发展的空间。 

 要发展工商,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大明打交道。就象大明进行海贸,要与众多国家往来通商是一样的道理。 

 “不能操之过急,等到万岁确定分封,再主动请缨也不迟。”刘体纯思虑已定,下笔更加顺畅。 

 “重文轻武”通常被确定为明朝的痼疾和弊端,但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大明律》中,却能看到文官所受到的诸多限制。 

 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册封的十公中,只有李善长是文官,其他几个皆是能上阵杀敌之能人。 

 很明显,在开国之后的一段时期,武将地位要高于文官。 

 转折点应该是在“土木堡之变”,武勋损失大半,文官集团趁势而起,对武将实现了全面压制。 

 或许是这个原因,也或许是处在和平时期,在明朝中后期,武将封爵便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如明末镇守辽东的总兵李成梁,其封爵为宁远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封爵是平西伯,而平定倭寇的戚继光则连一个爵位也没有。 

 到了南明时期,又开始滥封,别说侯爵、公爵了,就算是亲王、郡王的爵位也是毫不吝啬。 

 但不管怎么变,非武功不能封爵的大原则,还是基本没变。 

 《大明律》中便有如下规定:凡文官非有大功勋于国家,而所司朦胧奏请辄封公侯爵者,当该官吏及受封之人皆斩; 

 其生前出将入相,能去大患,尽忠报国者,同开国功勋一体,封侯谥公,不拘此例。 

 也就是说,文官想要封爵,必须要有特殊的贡献。 

 第一,是出将入相;第二,是能除大患;第三是尽忠报国。 

 如果满足这三项,那么文官被封公侯是可以被准允的。 

 此外,开国功勋,地位超然,无论是不是文官,都可以被册封为公侯。 

 其实,自从明成祖以后,基本上就形成了武官有爵位,文官有实权的局面。 

 而对文官的褒奖,不是封爵,而是赠荣衔。 

 荣衔是一种荣誉官衔,没有实权,但极为荣耀。 

 明朝最高的荣衔是太师,在理论上太师是明朝最大的官衔!整个明朝只有九人在生前获得太师衔,可见太师衔之贵重。 

 除了太师以外,太傅和太保的头衔也很荣耀,这三个头衔合称三公。排在三公之下的头衔是三孤,分别是:少师、少傅、少保。 

 而荣衔虽然是虚衔,没有实权,但是可以领钱。 

 比如太师是正一品品级,加太师衔就可以领一份正一品的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