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655章 开放的大明,论功行赏

 黄立点了点头,示意张默把奏疏放到桌案上,又温和地开口说道:“张瑶儿带着孩子启程赴山东啦?” 

 刘享任山东提督,张瑶儿看孩子大了,也思夫心切,便离了郡王府,赶去全家团聚。 

 张默躬身道:“趁着运河未封,路上也顺畅安全。” 

 黄立笑了笑,说道:“怕是要等到迁都北上,你才能再看到外孙儿啦!” 

 张默倒是不以为意,笑道:“就算是儿子,也有顶门立户的一天,何况是闺女,这也不算远嫁,微臣没什么不放心的。” 

 黄立轻轻颌首,也不多说,张默便告退而去。 

 “即便担心大人和孩子,北上之期也要提前了。”黄立垂下眼帘,心中生出无奈,“只是留下应盈和小婴儿……” 

 虽然原计划是等到明天秋天,看秋收的情况再确定行止。 

 但从目前北方粮食的囤积情况,以及辽东巡抚全凤翔呈上的奏疏,明年北方的粮食问题,应该足够支撑。 

 除此是大灾,波及一省以上的,才可能造成粮食不足的情况。显然,这个可能性比较小。 

 “还是国事为重,明年夏末便北上为好。”黄立思虑已定,不得不硬起心肠。 

 守着老婆孩子,也只是安心而已,并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留下傅山等名医,再留下得用的宫人,也就是了。 

 拿过奏疏,黄立先阅看大都督府拟定的封赏章程。 

 北伐之前,该有的封爵已经有了,军衔制也实行起来。此番大获全胜,大都督府也没太过细致地按照作战次数来作依据。 

 所以,基本上是官升一级。无爵者赐爵,有爵者晋升。而爵位和军衔,按照一样的待遇处理。或升爵赐爵,或晋军衔一级。 

 黄立知道这样笼统的章程,是留给自己决定的空间。是赐爵,还是晋升军衔,由他二选一。 

 爵位太高,就升军衔,两者互补,都是恩典,不让皇帝为难。 

 黄立粗略看了一遍,觉得可以,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刘体纯等人,就没有升爵,也没有升军衔。 

 爵位上,郡王到头儿了,这是刘体纯等人的心思。以后皇子才能封亲王,也算是应有之意,他们不敢比肩。 

 黄立沉吟半晌,也让刘体纯等人安心,便提笔在手,给五位郡王加了大将军衔。 

 在军衔上,元帅到顶。现在不着急,以后还有加恩的空间。 

 党守素、塔天宝和马腾云,晋升郡王,军衔还是上将,和刘体纯等人差了一级。 

 李岳和刘享这边,黄立知道他们不想依靠父荫,要自己建功立业。之前已是伯爵,便晋封为侯。 

 黄立又想到了袁东宝,不禁犯起了思量。 

 这家伙本想跟着老爹在西北建功,可甘陕绿营反正,倒是没有什么战事,也没立什么功劳。 

 在爵位世袭这个问题上,黄立比较矛盾。如果后代不求上进,承袭爵位的就是个纨绔,甚至是废物,白拿朝廷俸禄,也是民脂民膏。 

 可要不世袭,也有问题,那就是让人不安心。特别是有历史污点的,可能会担心皇帝秋后算账。 

 有了李岳和刘享自己挣功劳的例子,黄立对于世袭的反感又多了几成。 

 “或者,可以世袭,但要降封,还要限制次数,还要考封。既是以军功封爵,那还是以军功论。子孙不从军,不能从军校毕业者,无袭爵的资格。” 

 黄立想到这里,觉得这第一代可能不难。但第二代第三代,就保不准家里没有从军之辈,这世袭也就到头了。 

 既然是降封,也就只剩下郡王、国公、国侯这三个爵位,伯爵都不行。 

 “顶多三代,也算是朕的态度,功臣勋将与朕善始善终。”黄立思虑已定,也就不再吝啬爵位。 

 说起来,将领们除了自己建功立业,还有儿孙的基业。哪怕只有一代承袭,也是好的。 

 这是开国,虽然还是号称大明,但黄立知道,这已经是改朝换代。 

 历史上有些相象的就是光武帝刘秀,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建立东汉,号称“光武中兴”,但实际上却是定鼎开国。 

 所以,刘秀的庙号才敢称祖,号世祖。 

 光武帝刘秀有云台二十八将,唐朝有凌烟阁,黄立抬举武人是一贯的,对于武将的封赏也准备放宽从厚。 

 “征战沙场几十年,实在是够久了,也该是享受安乐的时候。”黄立感慨着,特别是对刘体纯等人,知道他们实在是太不容易。 

 黄立修改了一遍,这也只是有爵和军衔在将官以上的名单,下面的倒不用他一一审核批准。 

 虽然不是马放南山,可本着自愿的原则,也将有一批将士光荣退役,回乡与家人团聚。 

 黄立已经让户部备好了资金,赏赐这些有功将士,使他们衣食无忧。 

 浴血奋战,驱除鞑虏,使华夏不染腥膻,再怎么酬功也不为过。 

 等到几十年过后,哪怕是参加过国战的老兵,都将是凤毛麟脚,要受到后辈的景仰。 

 将近一个时辰过去,黄立才放下奏疏,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若是不认真对待,就按照大都督府的拟定来论功行赏,也不是不行。但黄立觉得,这是对将士们的不尊重。 

 看了一眼另外的奏疏,或者就是通报的消息,黄立不着急了,端起茶杯慢慢喝着。 

 小柳在旁边看着皇帝专心认真地工作,也没敢打扰,只是不时偷眼去看。 

 “万岁勤政,倒是没有闲心吟诗作词。”小柳垂下眼帘,回忆着攻打南京时那慷慨激昂的诗句,心中钦佩,又有些惋惜。 

 “这样也好,皇帝勤政爱民,对于天下的臣民都是好事。如象宋徽宗那样,书画造诣再高,却是国破家亡,害了多少百姓。” 

 黄立喝着茶水,思绪又转到了秋闱上。这又是一件大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多少举子梦想着金榜题名,一举折桂。 

 这考题,也该拟出来,马上就要用到了。黄立想起自己前世的高考,不禁露出了淡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