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北上南下
黄立对东三省有些心急,因为据国安部搜集的情报,沙俄已经扩张到外兴安岭,甚至侵入到黑龙江流域。
明崇祯五年,沙俄扩张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流域后,建立雅库茨克城,作为南下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
顺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沙俄侵占了中国领土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和雅克萨等地,并在那里构筑寨堡,设置工事。
沙俄还以此为据点,不断对黑龙江中下游地区进行骚扰和掠夺。还灭绝人性地杀食达斡尔族人,被黑龙江地区人民称为“吃人恶魔”。
“吃人,这就是被叫成罗刹国的原因吧?”黄立心中升起几分怒气,愈发要急迫地打到黑龙江,把这些沙俄侵略者都斩尽杀绝。
只要打过去,千八百明军就能稳胜无疑。
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的人并不多,少的百八十人,多的几百人,武器装备的差距,根本不是明军的对手。
“现在好象是什么索菲亚,彼得还没上来呢!“黄立对沙俄的历史也不太清楚,但不管是谁,他都不放在眼里。
对于满清残余,黄立并不认为还有什么威胁。尽管明军要打到宁古塔,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吉林先不说,人烟稀少,就是宁古塔(约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范围大概是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靠日本海)也是尚未开化的地方。
气候严寒,人烟稀少。在前人的记述中。它是令人畏惧害怕的流放之地,去者九死一生。
比如被流放的吴兆骞,便有非常具体的描述:
“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或许是小冰河期尚未结束的缘故,气候和环境比后世要恶劣得太多。但在黄立估算中,也快好转了。
何况,环境恶劣也是相对的。才到黑龙江就受不了,那沙俄是怎么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北极熊的?
当然,这可能也是满清残余最后的希望。
败是败了,损失也是异常惨重,但在艰苦环境的磨砺下,卧薪尝胆,也未尝没有重新兴复的希望。
但黄立却已经确信,满清已经没有了再与大明争锋的实力和希望。
科技的发展,不是还迷信骑射的满清所能明白的。不仅仅是武器装备上的差距,而是全面的落后,已经不能用武勇来弥补。
“不知道会不会与沙俄干起来,或者是投靠沙俄?”黄立有些拿不准,沉思半晌,还是暂时撇开了这个忧虑。
打铁还要自身硬,只要实力强悍,就是满清残余,再加上几百毛子,也不过是几千明军就能够解决的。
辽东的根基要尽快稳固,才能加快北进的步伐,黄立回到御案前,命人去取山东、北直隶的人口资料。
要想使北大荒变为北大仓,不仅要经过多年的经营,还要有足够的人口。
但是,如果官府不大力鼓励支持,如果不是为生活所迫,闯关东的历史就会向后拖延。
移民实边势在必行,有足够的粮草物资,军队才能长期驻防,保境安民。
否则,对沙俄侵略者的反击就会象一阵风的突击行动,因为粮草不足而半途而废。
也就容易造成“我进彼退、我退彼进,用兵不已,边民不安”的被动局面。
只不过,国安部对南洋诸国刺探得比较清楚,对欧洲那边就不够了解,只能从传教士和西夷商人那里打听。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沙俄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欧洲那边,这似乎是个好机会。”黄立沉吟着起身,在殿角的地球仪旁停步,随手拔拉着。
跟沙俄的正面交锋好象规模都不大,但有蒙古诸部,大明却不能露怯。
沙俄在背后搅和,就有蒙古诸部投靠,与大明为敌。比如准噶尔部,好象还有什么车臣汗。
黄立看着地球仪,眉头微皱。这么大的草原,明军虽然战力强悍,却也有鞭长莫及之感。
“要是全部内附,也是个头痛的事儿。基础设施不全,驻军多少就是个问题。况且,内附之后便是大明子民,这受了灾也要朝廷赈恤。”
黄立轻轻摇了摇头,觉得暂时不插手蒙古诸部,是相当的明智。
看着吧,察哈尔部肯定要蹦跶一阵子,先是左翼蒙古,再是右翼蒙古。这还只是漠南,还有漠北和漠西,互相攻击吞并,肯定少不了。
“打吧,打吧,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才好。”黄立冷笑着,也预测着将来的军事行动。
现在青海西藏都是和硕特部汗国在控制,这也是为了避开风头正盛的准噶尔部。但到底是没有躲过,早晚会被准噶尔汗国灭掉。
这样很好,明军只打一个敌人,就能收复西域,那就是占据天山南北的准噶尔部。
否则,牵一发动全身,明军打完这个,再打那个,蒙古诸部惊惧之下,说不定会联手对抗。
等着准噶尔部动手,那就不同了。被打得落花流水的蒙古诸部,会请大明来渔翁得利,还是哭着喊着求着。
“这就什么计,好象可以叫纵虎吞狼。”黄立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三五年的时间吧,安置好有功将士的退役,新招募的士兵也经过了严格的训练,马匹也能大幅增长。
要打仗,明军的实力让黄立信心十足。除了草原的广阔是个问题,要堂堂正正的阵战,他认为明军没有对手。
“或许,以蒙制蒙,是个不错的策略。”黄立想到了归化的蒙古人,不禁若有所思。
明朝不乏归化的蒙古将领,如不肯承认自己是蒙古人的满桂,还有猛如虎等将,都为国捐躯。
黄立知道华夏是个多民族的大国,唯汉独尊的思想要不得。凡是忠于大明的,他都可以接纳。
特别是现在海外开疆拓土,吸纳的民族就更多。但黄立并不打算给予那么多民族赐名,他希望都能以明人自居,而不是老想着自己的祖宗和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