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619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他们也没有想到,辽东战局会急转直下。路程走了大半,连他们也觉得很快就会回到沈阳,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 

 可现在,一棒子打下来,人都懵逼了。难怪万岁失态,搁谁也难以接受。 

 一步步的退让,到最后还是身处绝境。早知道如此,还不如押上全部力量,从辽西突破呢! 

 看吧,只不过受到了阻击,也没死伤太多,就要绕道出关,千里迢迢、翻山过河地返回辽东。 

 眼看就要回家啦,却又发现家也不保险了,要继续逃亡,去更加苦寒、人烟稀少的海西。 

 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落空,这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 

 “不,不!”康小三继续嚎叫着,尖细的声音有些刺耳,他蓦地转过身,此着苏克萨哈和杰书,如同一只小野兽。 

 “万岁。”苏克萨哈躬身道:“贼寇在辽东的实力,出乎意料。鳌公也是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康小三没理这话,阴沉着脸问道:“现在,还能组织起多少人马?能够上马打仗的,总共有多少?” 

 杰书沉吟了一下,如实奏道:“八旗精兵还有万余,全族动员的话,微臣以为,能够有五万左右能够骑马作战。” 

 能骑马,能拿动刀子,这就是标准。杰书所说的,已经是最大的数量。 

 康小三眯了下眼睛,说道:“也就是说,我大清还有近十万的兵力。与敌决战,也有胜机。” 

 苏克萨哈张了张嘴,终是没敢说出反对的话来。 

 如果只算八旗兵的话,加上沈阳的,也就四万多。动员的五万人马,从战力上评估,最多也就能顶两万正规部队。 

 六万人马已经是大清全部的兵力,与兵力并不少的明军决战,即便胜利,还能剩下多少? 

 苏克萨哈现在倒是理解鳌拜要退往海西的决定了,这是长远的考虑,给满人留下自保的力量,也可以说是生存的种子。 

 但现在皇帝正处在疯狂的边缘,他本来就是个软弱的家伙,就更不敢说出反对的话。 

 “不管万岁要干什么,还有太皇太后能够制止。”苏克萨哈自我安慰着,识趣地闭上了嘴巴。 

 康亲王杰书也有些犹豫,但想到辽东和沈阳,又想到荒僻苦寒的海西,甚至是宁古塔,又坚定下来。 

 他正色对康小三说道:“奴才以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确有胜机。” 

 “而且,族人们若是知道实情,会人人奋勇,个个争先。贼寇逼迫太甚,已犯兵家大忌。所谓归师勿遏,他们反倒会激起我军的死战之心。” 

 康小三的脸色稍微缓和,轻轻颌首,说道:“朕要御驾亲征,率全部人马前往沈阳,与敌血战到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万岁不可。”苏克萨哈忍不住了,赶忙劝阻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为了大清,您万不可冒险。” 

 康亲王杰书也赶忙劝道:“万岁,苏公所言极是。若您信任奴才,奴才愿率兵前往沈阳,誓死击退贼寇。” 

 康小三看着杰书,好半晌才开口说道:“朕自是信得过你。那就由你率领五万人马,即刻赶往沈阳。救兵如救火,不可拖延。” 

 杰书赶忙躬身道:“奴才领旨。” 

 康小三点了点头,说道:“贼寇在辽东经营日短,没有足够的储备,也没有足够的运输力量。没有了海运,他们打到沈阳,已经是强弩之末,粮弹所剩不多。” 

 “只要能拖延时间,贼寇就会因为粮草不继而退兵。你率兵到达沈阳,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也不要浪战。要知道,敌人利在速战,我军利在持久。” 

 康小三的分析还是挺有道理,明军也确实存在着后勤保障的困难。但要说是强弩之末,显然是夸张了。 

 而且,与鳌拜等奴酋的判断差不多,都没有想到关内的援军会这么快就到达辽东。 

 正如李岳所料,三个骑兵团成为敌人所不知的决定性力量,也成为了致胜的关键。 

 “以往逐城防御、节节抗击,朕以为存在着最大的弱点,那就是没有呼应的外援,使得敌人能够放心围攻。如果坚守沈阳,就一定要在外留有足够人马。” 

 康小三微皱着眉头,继续对杰书交代道:“带上朕的圣旨,鳌拜想必也不敢违抗。今日不同往日,满人生死存亡之际,他万不敢违旨,行反叛之事!” 

 停顿下来,康小三似乎想到了什么历史典故,或者是史书所载的斩将旧例,眼中射出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寒光。 

 但当着苏克萨哈和宫人的面儿,他忍住了,准备私下里交代杰书,带上亲信死士,若鳌拜抗旨,则暴起杀之。 

 康亲王杰书躬身领命,又建议道:“将此消息宣告族人,他们一定会踊跃激奋。我八旗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值此危机关头,壮妇亦可操刀上阵,又何惧明军?” 

 康小三甚是欣慰,说道:“你说得极是,就这么办。” 

 八旗初建时,确实是兵民合一。平常耕种生产,战时上马为兵。但要做到,也要有那个体力不是。而全民皆兵却是夸张,远远达不到。 

 至于壮妇为兵,那更是心理安慰。面对装备精良的军队,战力能有多少,几乎可忽略不计。 

 定下决战大计,杰书率军急赴沈阳,康小三则率领部众继续前进,在养息牧河(今通辽市库伦旗三家子镇一带)扎营休息。 

 鞑虏所走的这条路,就是皇太极第一次抄掠京畿时的故道。 

 养息牧河已经是回到沈阳的倒数第二站,只剩下都尔鼻(今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五锋镇高山台村),便能到沈阳。 

 而不管是转进海西,还是继续回返辽东,养息牧河都是必经之地。而且,养息牧河离科尔沁部更近一些。 

 从这个布置来看,康小三也是留了后路的。 

 一旦在沈阳战败,再北上科尔沁部,前往海西之地。明军因为后勤问题,应该是不敢深入草原,穷追不舍。 

 可惜,康小三等奴酋不仅漏算了辽东的三个骑兵团,更没有想到,在他们后面,还有正追赶上来的汉蒙联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