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巡狩辽东
京城内的满人,不管是高官亲贵,还是普通阶层,都在争先恐后地大搬家。消息已经传开,他们只能绕道回辽东,这加重了人心惶惶的程度。
混乱是不可避免的,尽管通知了沿途的地方官府,还有八旗军队分散开来维持秩序。
因为要搬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满人享受惯了,要带走钱财,要带走细软,还有睡得舒服的被褥,甚至是锅碗瓢盆,以及家俱。
这不象是逃回辽东,更象是野游,或者是搬家,什么东西都舍不得。
因此,车辆已经极为短缺,鳌拜不得不命令军队加以控制,以免被私人占用。他还要把大量的粮食物资运往辽东,那才是能够长期坚持的基础。
可以想见,回到辽东的一两年时间里,要重新垦荒耕种,要好好经营,才能够让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满人活下来。
“不知道明军是否会给我们这个时间?”鳌拜轻抚着额头,想到了锦西的明军,还有金州的。
现在,他也不敢奢望重新占领整个辽东,能回复到后金中期的时间也是相当的满意。
那个时候,东江军在海岛上打游击,锦州、宁远则被明军所占领。最难的时候,则是努尔哈赤死前的一两年,整个辽南都被放弃。
只要还能呆在辽东,哪怕是回到刚刚叛明时的状态,也还能够喘息恢复。
鳌拜面对如此形势,面对越战越勇的明军,已经把预期降到了最低。
作为一个过时的老脑筋,黄立是这样评价鞑虏的,鳌拜等人也确实没有了什么应对的办法。
他们不懂得化学,不懂物理,即便是增加财政收入这块,也还是封建社会的老手段。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谓的运筹帷幄,所谓的阴谋诡计,都是浮云。
而明军的北伐进攻,也禀持着皇帝的意旨。用远超鞑虏的火炮、火枪,一路平推过来。
“鳌公。”遏必隆快步走进来,急着问道:“什么时候撤退,听说明军打到沧州了?”
鳌拜看了遏必隆一眼,说道:“按照敌人攻城的速度,应该还有三五天的时间。皇帝那边没动静,我已经下令再等一天。”
嘿!遏必隆一屁股坐下,用力捶了下桌子,说道:“杰书带的人马撤到了山海关,应该能够守住。但迁徙啊,拉那么多东西,走不快的。”
鳌拜不是很担心锦西的明军攻打山海关,但也要以防万一。反正从山海关到遵化,骑兵行进的话,用不了多长时间。
而且,要走边墙的话,也不一定非要到遵化。只不过,有几处边墙的关口,以及边外的道路,比较适合车辆通行。
对于遏必隆的急切,鳌拜并不意外,这本来就是一个懦弱胆小的家伙。
“从河南和西安撤回来的八旗人马,应该快到了。”鳌拜估算着时间,沉声说道:“这样的话,在京畿地区,我们还能有五六万人马,也有一战之力。”
绿营已经不可靠,鳌拜只计算了八旗的兵力。
尽管每路明军的兵力,都不是目前的八旗人马能够战胜的,但迟滞其前进,保护满人退出关外,还是能够做到。
而且,有这数万人马,蒙古诸部也不足为虑。显然,他们的忠诚也不靠谱,说不定就要冲上来咬一口。
也只有回到辽东,清廷才敢再扩充汉八旗。因为那些跟随撤退的汉人,差不多都有家眷,已经与清廷捆绑在了一起。
王朝末日,树倒猢狲散,在很多事情上已经显露无遗。这导致了满汉的更加隔阂,信任已经降到了最低。
“只有这么多的人马了吗?”遏必隆叹了口气,有些伤感,“加上辽东的,还不到十万。”
鳌拜垂下眼帘,缓缓说道:“兵力是不太足,但回到辽东,便占据了地利。太祖时期的对外征战,也不过是五六万人马。”
老奴时期,鞑虏的机动兵力确实也有五六万,可并不是说总兵力就这么多。况且,那时候鞑虏的战斗力相当强悍,不可与现在相比。
遏必隆岂能不知这是宽慰之语,苦笑了一下,没有再说话。
惨败呀,真的是惨败!不仅丢掉了关内的全部地盘,更损失了宝贵的人口。满人本来就少,现在更显出了单薄。
重回辽东就能安全吗?只凭这不到十万的人马,甚至会更少。明军不会善罢干休,还会继续进攻,怎么抵抗?
皇宫内,康小三在乾清宫内正大发雷霆,宫人和侍卫都噤若寒蝉,唯恐被迁怒。
“逃跑皇帝呀,朕绝不做丧家之犬。什么巡狩辽东,不过是自欺欺人的鬼话。”
“催,催,催!不过是一群胆怯懦弱的家伙,担心自己的小命。怎么,还要表现忠心,朕不走,他们就不敢走?”
康小三在殿下来回走着,发泄着心中的不甘和愤怒。
这皇帝当得真窝囊,刚刚亲政,尽管是名义上的,就要仓惶逃跑。辽东一隅之地,还要自称皇帝,这脸真是够大的。
“万岁,太皇太后驾到。”大太监吴良辅壮着胆子,入殿禀告。
康小三强压愤懑的情绪,赶忙迎出去,和苏麻喇姑一左一右搀着孝庄皇太后,问道:“皇祖母,您怎么来了?有事唤孙儿一声也就是了。”
孝庄笑了笑,说道:“本宫随便走动一下,看看皇帝巡狩辽东的准备做没做好。”
康小三顿感气闷,闭口不言,搀着太皇太后进到殿内落座。
“古有勾践卧薪尝胆,现在皇帝也定然有此心胸,能够临变而不惊。”
孝庄也没有多废话,看着皇孙,缓缓说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个道理,皇帝肯定也是明白的。”
“如果皇帝执意不走,那本宫就陪着你。咱们祖孙二人在一起,什么也不怕,是吧?”
看着祖母望过来的慈祥目光,康小三无奈地说道:“皇祖母,孙儿只是觉得憋屈,觉得对不起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