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锦西,大战将起
塔山,以官道为中心,明军在短时间内便在东西两面修筑起数道宽深壕沟,三道战壕胸墙的工事。
刘享率部渡海来援,锦西的明军达到了五镇之多,还不算觉华岛的一万多海军陆战队。
海滩上,已经架起了长长的栈桥,足有十几座,充当着海船临时停靠卸货的码头。
大量的粮弹物资从觉华岛和金州源源运来,经过数月时间的囤积储备,在辽东打几场大战的后勤准备已经相当充足。
而在后方,还有大量的民船商船在转运物资,多是以崇明岛为出发地,运往登州、旅顺。
明军每一次胜利的背后,都是大量的粮弹物资在推动,都是金钱砸下去的结果。其中,更有从农民到工匠的辛苦劳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刘享负责对西的防御,也就是辽沈清军前来的方向。根据估算,最多也就两三万人,以两镇倚坚防守,没有任何问题。
“虽然没什么特别险峻的地形,但也是好事,能让鞑虏更放心地进攻,更多地送死。”刘享心情愉悦,别人不知道他接到了南京的书信,女儿健康,刚过了满月。
“多数火炮要集中轰击敌人的中后部,冲在前面的由少量火炮和火枪兵来解决。”他伸手指点着,对炮兵军官交代着作战布署。
阵地前方,不仅有壕沟,还挖得坑洼不平,埋设了地雷,插入了尖木桩。
主要的作用就是阻遏清军楯车的作用,使清军尽量多地暴露在火炮火枪的打击之下。
而盾牌以及盔甲,在线膛火枪的打击下,防护作用已经大降。
防御设施还在完善,刘享等将领是真的希望鞑虏赶来进攻。在防御阻击中给予其大量杀伤,对接下来在辽东的主动进攻,则非常有利。
尽管现在还无法确定满清的最终决定,是否会在锦西上演最后的决战。
但李岳和刘享还是和将领们商议了几套备用方案,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来应变。
如果清廷倾力来攻,那就简单了。只要粉碎其突围的妄想,辽东大局便基本能够确定。
如果清廷只是出动部分兵力来进行试探,在大量杀伤敌人后,明军便会主动发起反击。
到那时,一路从锦西乘船赶至三岔河口,一路从金州北上,合力发起对辽沈的进攻,争取一举端掉其老巢。
在兵力上稍显紧张,但加上海军陆战队的话,李岳和刘享认为,还是能够达到目的。
战争的胜败并不仅仅是人数上的对比,还包括武器装备。在这方面,明军占有明显的优势。
劣势也有,就在于骑兵较少,骡马不多,在陆路行进的速度较慢。
这也是没有走陆路,从锦州一路打过去的主要原因。路途很远,后勤保障比较困难。
只要打下鞑虏统治的核心地区——辽沈,鞑虏就无法在辽东立足,只能向更北面退即。
“夏秋进军辽沈正是好时候,辽河、浑河、太子河的水运,能够解决后勤运输的大问题。”
祖泽清摆弄着望远镜,开口说道:“等到冬季冰封,军事行动的困难就会很大。”
辽河可至辽阳;浑河可达沈阳、抚顺,甚至能深入建州;太子河则途经辽阳、本溪,接近建州的赫图阿拉。
刘享点着头,说道:“骑兵还是缺陷哪!否则,季节的限制就不会这么大。比如鞑虏,就习惯在冬季出动。”
鞑虏更适应严寒的气候,且河流冰封,对于骑兵的行进更加方便。攻城的时候,护城河也会结冻,对不擅攻坚的鞑虏颇为有利。
明军则相反,在冬季行动面临诸多的困难。所以,才要争取在今年冬季到来前,解决辽东问题。
即便是李岳和刘享所部力有未逮,光复北方之后,大军也将出关作战,不会给鞑虏喘息之机。
正在此时,远处传来了信炮的爆响。刘享转头看去,猜测着说道:“关内的鞑虏倒是来得挺快,不知道来了多少。”
“来得这般快,应该是京畿驻军,最多也不超过三万。”祖泽清估算了下时间,颇为笃定地说道:“看来还是不死心,非要碰个头皮血流才知道厉害。”
刘享笑了笑,说道:“可惜,辽沈鞑虏未到,搞不成前后夹击了。”
前后夹击固然是最佳的策略,但被明军在锦西切断联系,辽沈鞑虏接收清廷的旨意和命令,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古代的通讯速度,要远隔千里的军队达到统一行动的准确,也实在是过于苛责了。
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关内和辽东鞑虏对于锦西明军的态度有所不同。一个是紧迫感十足,一个则不够积极。
说是不够积极,可能也不太准确。辽沈鞑虏还受到辽东明军的牵制,要出兵作战的话,更加谨慎。
西线阵地上,李岳举着望远镜,视野中先是出现了滚滚烟尘,接着是成千上万的骑兵驰奔而至。
在距离防御工事三里地之外,鞑虏停止前进,开始整队。呜咽的号角声不时响起,不知道传递着什么命令。
康亲王杰书率军一路疾驰,出了山海关,赶到宁远后只休息了一夜,便带兵直奔锦西。
两万京畿驻军,再加上从山海关和宁远调来的部队,差不多凑了三万。
杰书的征战经验不多,在历史上,到了三藩之乱时,才统兵出征,并有过不错的表现。
但对于现在的明军来说,杰书即便有作战经历,那也是过时的经验,根本不适应实际的战场。
副都统达海随行在侧,给杰书指点介绍着塔山的地形地势。等待着楯车的到来,才能开始进攻。
坚守宁远的这段时间,达海也没闲着。他预料到朝廷会派来援军,提前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
杰书听着介绍,瞭望着明军的防御设施,沉声说道:“只是壕沟阻隔,地形也不险要,比坚城似乎要好攻打一些。”
在运河前线曾跟随安亲王岳乐左右,与明军有过交手经验的副都统瓦悌,赶忙在旁提醒道:“王爷,明军的火器犀利,在平地上也能发挥很大威力。”
康亲王杰书点了点头,说道:“本王省得,不会轻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