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造反,杀鞑子
爆炸声不断响起,城头上的火炮虽然在拼命与明军对轰,但却不断被摧毁,并带来一片死伤。
绿营官兵已经人心惶惶,既便有着八旗兵将的监督弹压,也在退缩。城下的火枪打得又准又狠,压得守军几乎探不出头。
呐喊声响了起来,明军已经填平了护城河,俘虏组成的前驱,推着楯车和类似吕公车的器械,扛着云梯向城墙下冲去。
这本来是一场佯攻,吸引守军露头,并对俘虏进行一次考验。
八旗兵将大声嚎叫着,督促着、威逼着绿营官兵进行防御。他们担心明军迫近,对城墙进行破坏。
只有靠近垛口,才可以用滚木擂石、灰瓶炮子摧毁明军的器械,还能够用弓箭和鸟铳杀伤人员。
但城下的火力十分凶猛,明军调来了大量射击精准的火枪兵,利用线膛火枪的准确和射程,对城上的敌人进行狙击。
扑通!一名绿营兵刚把鸟铳架在垛口,便一头仰倒在地,脑袋成了烂西瓜,红的白的糊成一团。
另一名绿营兵惨叫着摔倒在地,双手捂着脸面,鲜血从指缝间汩汩流出。铅弹没有直接击中他,但迸溅的砖屑却伤了他的眼睛。
不断有绿营兵被击倒,靠近城墙成了加速死亡的动作,绿营兵开始抵触,甚至是怨恨和反抗。
“上,上啊!”一个八旗军官穷凶极恶地踢打着、威逼着,却猛然被一个高大的绿营兵撞到一旁,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张愤怒如狂的胡子脸。
八旗军官自觉丢了面子,挥着手里的刀,怒斥道:“违令者斩,你敢造反不成?”
大胡子士兵瞪着大眼珠子,慢慢地眨巴了一下,突然抬起鸟铳,冲着八旗军官便是一枪。
轰的一声爆响,白烟升腾中,八旗军官难以置信地低头看了看,胸前一个弹洞在喷溅着鲜血,气力转瞬间飞速流逝,他象要烂木头般栽倒。
“妈的,早晚是死,杀鞑子,造反啊!”大胡子士兵上前一步,捡起腰刀,疯了似的喊叫着,向旁边惊呆的八旗兵将砍杀过去。
呯!一个大胡子的同伴,调转枪口,在旁助阵,又击倒了一名八旗士兵,操起一杆长枪,也冲了过去。
越来越多的绿营官兵加入到了反抗的队伍中,一阵乱射乱杀,将督战的几十名八旗兵将几乎杀光。
造反的浪潮在迅速蔓延,天然的民族隔阂,长时间积累的不满和怨恨,满清注定失败的影响,鼓舞了绿营官兵。
城上城下,混战一旦开始,便呈现出难以遏制的态势。自觉的和不自觉的,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
很快,敌我便泾渭分明。绿营帮着绿营,八旗相助八旗,这恐怕是最简单的识别,最容易认清的敌人。
城头插上了白旗,绿营官兵倚仗着人数优势,控制了一段城墙的控制权,立刻向城下的明军发出了信号。
为了使明军相信,他们还扔下了八旗兵将的尸体,并大声喊叫,以免明军继续进攻。
作为前驱的俘虏兵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支起了云梯,战战兢兢地爬上了城墙。
看到绿营兵确实是反正归降,越来越多的俘虏兵通过云梯进入城内,与绿营兵一起作战,并向明军发出了信号。
“竟然是用这种方式攻破的城池?”李来亨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低估了满清行将败亡造成的人心混乱。
一队队的明军正在爬梯入城,虽然比较慢,但被反击出来的可能性不大。只要稳稳地推进,打开城门,则胜局已定。
李来亨对此毫无怀疑,虽然有些意外,但也算是惊喜。不仅破城时间大大提前,且减少了明军的伤亡。
“以后说不定兵临城下,便会是这样的结果。”武自强嘿然笑道:“这叫什么来着,望风而降吧?”
李来亨笑了笑,说道:“望风而降,传檄而定,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战争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尽管还是要稳一些,但将士们的精神面貌已经变得更加乐观昂扬。
而归降的俘虏,也爆发出较为强烈的战斗欲望,战力上也颇为可观。
随着明军的加入,城内的混战中,八旗已经落了下风。南门被打开,则提前宣告了最终的结果。
大队明军涌进城内,枪炮声一下子激烈起来。八旗兵将只能是垂死挣扎,已经没有了任何生路。
虽然只是一座中等城池的陷落,但却是一个转折点。绿营官兵被困在城内,却敢于主动反抗,这可能是第一次。
意义很重大,说明满清已经是穷途末日,还为其卖命的已经很少很少。他们再也不能利用汉人镇压汉人,驱使汉人为他们服务。
“经过考验的俘虏,编制成军,便运去辽东作战。”李来亨显然对俘虏们的表现比较满意,也就能放心地执行大都督府的命令。
当然,大都督府在征求他的意见。调哪两三镇人马,也是由他最后决定。
辽东主将是李岳,李来亨自然要为儿子铺平道路。战功是最有说服力的,为了帮衬儿子,让他调动主力明军,也不会迟疑。
所以,他决定调一镇主力明军,两万多山东绿营俘虏编制的军队。有这三镇人马,辽东明军便占有很大的兵力优势,光复辽东,也有相当把握。
至于本路人马,随着攻城拔寨的步步推进,还会不断有俘虏加入进来,起到不断的补充。
而且,从目前的全局来看,其它两路友军也在向京畿前进,也确实用不了那么多的兵力。
北伐成功在即,李来亨也暗暗地警诫自己。越是这个时候,就越不能出现什么意外。
尽管一些意外也不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但不够完美,也会让万岁不痛快。
万岁可是再次提醒告诫,越接近最终的胜利,越要稳健进取,不要骄傲自大,不能狂妄轻敌。
只要北伐成功,李来亨并不在意哪支部队抢先进入京城。尽管这是能名载青史的丰功伟绩,在史书上能留下浓重色彩的一笔。
塔天宝倒是热情高涨,李来亨也乐得成全,让他率部在前,自己只坐镇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