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558章 勉强支撑岂长久

 当武器装备不断提升,使军队的战力不再限于士兵的武技悍勇时,地域上的差别便能够降到次要的位置。 

 倒不是说性情软弱的士兵也是合格,而是在身体素质上的要求,不再是那么高。 

 在中国的历史上,通常是北兵强于南兵,这与气候地域水土,乃至富庶贫穷的程度有关。 

 但朱太祖能够北伐成功,嗯,好象靠的是江淮劲卒,也不算是很南方。 

 黄立则是更进一步,以江南之兵伐窃据中原的满清。原因无他,装备优势足以弥补身体和意志上的差距。 

 要说差距,确实是有的。北人比较高大,南人稍显瘦小;北人豪爽,南人细腻。 

 正因为如此,才有某地出劲卒的说法流传。但归根结底,当兵吃粮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没有钱粮,哪里的兵也不好使。明军也一样,尽管黄立想改变,但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对于清军,黄立相信,没有粮饷是肯定不行的。历史上,因粮饷而兵乱哗变的事情可是不少。 

 三藩之乱时,王辅臣在甘陕能够掀起激变,就很说明问题。 

 一是因粮饷不足而对清廷不满,其次则是在吴三桂的招降攻势下,人心思乱,反满的民族情绪高涨。 

 说起来,满汉之间的隔阂终归是难以消除。绿营官兵与清廷的离心力,在某种诱因的催化下,便会猛然增大。 

 所以,明军的北伐在开始后,并没有太祖时那么声势浩大,高歌猛进。 

 但明军的突破点却有数个,不象太祖北伐时只是一路猛进。因此,只要有一点突破,就可能造成清军土崩瓦解。 

 而要说人心所向,在黄立看来,满清从来没有得到过,只是用屠刀和鲜血镇压着。即便如此,也还有前仆后继的反抗。 

 现在的满清,辽东、山东、江淮、中原、西北,各处都有压力。察哈尔部的起事,力量虽然不大,影响却很深远。 

 蒙古诸部最早臣服于满清,并视之为高为汉人的亲密盟友。如今察哈尔部的反叛,似乎在揭开离心离德的序幕。 

 张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皇帝、炎帝、蚩尤就是在张家口“战于涿鹿之野”。 

 自春秋战国时,就为北方边陲重镇,素有“京师门户”之称,清朝设察哈尔部和宣化府。 

 清军大部集中在与明军对峙的防线上,北部边墙驻军很少。察哈尔部虽然兵力不多,但却已经对京师构成了威胁。 

 当然,京畿地区有数万八旗,也不虑察哈尔部能够打过来。 

 甚至,清廷已经准备调动一万八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叛乱。 

 “叛乱不大,但影响极恶,万不可使其蔓延。”鳌拜沉吟了一下,但转而说道:“要调京畿八旗前往平乱,却还是要谨慎。” 

 对于京畿八旗,鳌拜是根本不想调动的。相比察哈尔部的叛乱,他更关注于明军占领觉华岛的行动。 

 只是占岛袭扰吗?鳌拜不敢确定,也有些警惕。特别是山东登莱的失陷,有了他更大的忧虑。 

 如果明军继续在辽东增兵,把辽东作为主战场,而现在的徐州、中原、西安只是牵制,怎么办? 

 兵力是如此紧张,连甘肃都要放弃,就是要腾出手来,为撤出关外作准备。 

 当然,只是准备。具体的操作,还是要看徐州坚守的结果。那是风向标,是决战的预演。 

 但在大规模撤退之前,鳌拜认为还要加强辽东的军力。而现在,也只有京畿驻军可以调动。 

 所以,他不同意调八旗去张家口平叛。哪怕是去,也不会对察哈尔部穷追猛打,进入草原深处。 

 苏克萨哈犹豫了一下,说道:“张家口乃是京师门户,不可有失。八旗兵将勇猛,必能一战胜敌,震慑宵小。而且,不会耽误太长的时间。” 

 遏必隆不敢直接顶撞鳌拜,缓缓说道:“如果有其他军队可平叛,不调动京畿八旗自是最好。” 

 历史上,察哈尔叛乱是在三藩之乱时。当时是阿布鼐的儿子,承袭亲王位的布尔尼所发动,趁着八旗兵将南下作战,京畿空虚之际。 

 康熙帝命多罗信郡王鄂札为抚远大将军,图海为副将军,召集了京师满州蒙古八旗所有家奴,共数万人,讨伐布尔尼。 

 不是后世影视剧中所描述的清军军纪严明、战斗力旺盛,才能够击败察尔部,真相远比这残酷血腥。 

 清军在开往张家口的路途中,每到州县村堡,即大肆抢掠一番。快到察哈尔境内时,又以察哈尔部珠宝不可胜数来诱惑,鼓舞清军士气。 

 说白了,在这场平叛战争中,是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换来的。在关键时候,就暴露出满人的凶狠暴戾,根本不把汉人当人看。 

 鳌拜既然有想法,自然也有应对的办法。他沉声说道:“京中满蒙王公的家奴甚众,武装起来也有数万之众。便由他们编军出战,只需少量八旗精锐,便可平定叛乱。” 

 苏克萨哈想了想,说道:“鳌公此议可行,但粮饷如何解决?数万人马,耗费甚大。” 

 遏必隆看了鳌拜一眼,心中有所猜测,但却没有说话。 

 鳌拜眯了下眼睛,射出冷酷的光,淡淡地说道:“战事紧急,哪里有时间筹措粮饷?谁有这能力,就由谁领军,加官晋爵,重赏酬功。” 

 抓军队是一点也不放松,鳌拜希望是自己的亲信率领这支杂牌军队,粮饷的问题也想好了,一路抢掠。 

 在自家的统治区抢掠烧杀,或许也只有清军能做得出。为了度过最危险的时刻,满清已经不择手段,不顾后果。 

 这对于异族统治者来说,可能也是正常。那些汉人,终归不是同族,怀有异心,也是最合适的牺牲品。 

 遏必隆和苏克萨哈互相对视,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还不清楚鳌拜的真实心思,也不知道有没有干才能够自筹粮饷,率军出征。 

 如果不费朝廷粮饷,就能组建出一支平叛军队,京畿驻军还不用调动,自然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