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王师
对于将军和士兵来说,攻破敌方的城池,击败当面的敌人,既是本职工作,又是建功立业。
这就是战争,虽然不能称之为闻战则喜,却也是军人的责任和义务。
但对普通百姓,特别是身陷其中的人们来说,却是痛苦的煎熬。杀戮、抢掠、火光、哭喊、废墟……在死亡的漩涡中只能听天由命。
幸好,赵老栓所经历的战争很快就结束了。
他只看到仓惶逃窜的清兵跑过村子,以及在后追赶的明军骑兵,然后是原野中横七竖八的尸体,最后是成群押送的俘虏。
村子里并没有太大的损失,那些败兵慌不择路,被骑兵追得象鸭子,连顺手抢掠也来不及。
“迎王师啦,乡亲们都出来,拿上吃食,到村头集合!”伴着咣咣的锣声,村里最有学问的张先生挨家挨户地通知,嗓子有些嘶哑。
赵老栓跑出院子,看着满脸皱纹的张先生,恭敬地请教道:“先生,家里人都要出去嘛?王师,王师这个……”
“箪食壶浆,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张先生难得地愿意给这个泥腿子讲道理,缓缓说道:“王师感民忠诚,才会秋毫无犯。”
明白啦,嗯,箪食壶浆是怎么回事,还是不太懂。
张先生也不想多说,扬了扬手,让敲锣的汉子继续前行,又淡淡地补充道:“把家里好吃好喝的拿出来,招待周全,王师才会爱民如子。”
赵老栓的嘴张开半圆,想说话,锣声已经响起,他枯瘦的脸上显出苦涩和无奈。
还好吃好喝,家里全靠野菜度日,连种子粮都吃光了。王师啊,打跑了鞑虏,可依旧没有好日子过嘛?
前锋部队势如破竹,骑兵已经有了八千多,向登莱进军的过程中,沿途清军也是非降即逃。
刘享对此并不意外,率领大军在后跟随,向着登州迅猛推进。
登州,为海防重镇,有近万清军驻守。但对于明军来说,占领也没有太大的难度。
拿下登州,水师又有了一处停靠基地,青岛就真的成了中继港口。而且,登州一下,整个胶东地区便尽在掌握之中,传檄可定。
又经过了一个村子,大军昂然而进,并不停留。
刘享骑在马上,目光只是一瞟,对于跪地迎接的村民仿若未见,又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之中。
赵老栓连头都不敢抬,地上还很凉,但他也不敢动。
杂沓的脚步声、马蹄声,车轮的粼粼声,显示出千军万马的威势,是他所没有见过的。
旁边的妻子愈发瘦弱,同样地跪在地上,低垂着头,却象没有思想的木偶。只有瘦弱的儿子,不时转着大眼睛,偷偷瞅着昂然开进的军队。
五个士兵在村口停了下来,七八个剪去辫子的清军俘虏推着两辆板车,停留在就在他们身旁,上面各装载着几百斤的粮食。
每个村镇都会安排人来驻守,当然也只是起到哨所的作用。依据村镇的大小,人数不等,但最多也不超过十人。
虽然暂时没有政务人员接手管理,但时间也不会太久。北地的气候与南方不同,连春耕都要晚一些,但也绝不能耽搁。
这也是明军要在春天发动的主要原因,早一日光复,早一日恢复,早一日将北方百姓从苦难中解脱出来。
青岛要塞就有堆积如山的粮食物资,有大量的土豆。
而今年,将是北方种植土豆的年份。按照计划,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田地,要种上这种高产作物。
唯有如此,才能挺过最难的多半年时间,使明廷,使明军,有着继续进攻的物资支持。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北伐,并不能象太祖当时那样,缴获数万的战马,能够组建起强大的骑兵;也不能缴获丰厚的物资,就地因粮。
但光复中华,岂能以利计之?或者说,不能被短期利益所困扰。
“鞑虏虐何民?皆是我大明子民。”这是黄立登在邸报上的原话,救民于水火,驱灭鞑虏,也是北伐的宗旨。
虽然要负担军队和北地百姓的粮草物资,但黄立认为是绝对值得的。对此,他和臣子们进行了研究,进行了计算,能够撑过最难的时期。
姜钟等人目送着大军开过村子,向北行进,直到看不到战友的背影,只有还未消散的烟尘。
“几位军爷。”张先生带着两个村人凑到跟前,恭敬地施礼,“村中已经准备了住处和吃食,请几位军爷前去休息。”
姜钟棱角分明的脸上满是征尘,注视着几个既谄媚又惶恐的村民,轻轻点了点头,淡淡地说道:“前面领路。”
张先生略松了口气,在前面殷勤领路,嘴里还在颂扬着王师,什么秋毫无犯,什么英勇无敌。
姜钟没有多少话,带着他的兵,还有成为苦力的俘虏,推着板车,在村民敬畏的注视下,进了村子,到了住处。
这里不知是谁家的宅子,很大,在村子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富户,便已经全部腾空,只为招待这十几位军爷。
姜钟没有拒绝,很快为手下指定了住处,安排了岗哨。然后才让张先生坐下,询问村中的情形。
其实,不用多加询问,看着村民们孱弱的身体,满是菜色的脸,姜钟就已经知道大致的情况。
这里与沿途的村子都差不多,粮食和财富已经被满清压榨殆尽,才凑足了几十万清军作战所需的军粮,足够吃到秋收。
但老百姓连种子粮都吃掉了,哪里还有什么秋收?
如果明军再晚半年,或是一年再北伐,清军固然已经难筹粮饷,北方大地也将是饿馁遍地、人烟稀少的惨状。
“四百多人嘛?”姜钟估算了一下,缓缓说道:“召集村民,发放粮食,大人一斤,小孩半斤。还有,村中各家余粮马上统计,存粮多者,先借与王师,日后如数偿还。”
停顿了一下,他加重了语气,“若有隐瞒不报,以通敌之罪斩首。”
现在的北方,虽然处于饥荒的前兆,但也不是家家都无余粮,都在吃野菜啃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