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535章 无题

 水泥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眼见的,便有铺路和建灯塔的需要。 

 铺路就不用说了,在沿海岛屿上建灯塔,有水泥的话,不仅坚固,而且耐用,对于海运取代漕运,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而且,还有水利设施的修建,如果能用上水泥,效果也将不是一般的好。 

 尽管如此,黄立也知道要研制成功,要建起水泥厂并大量生产,又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其实,这也是他有所疏忽的原因所在。北伐才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他投入了大部分的精力,并调动了尽可能多的资金人力,其他事情,确实力有未逮。 

 黄立有些无奈,暗自叹了口气,又注目于街道上。看着不时行过的车辆行人,眼神有些闪烁不定。 

 沥青砂石路面,比水泥也不差,且施工简单方便快速。只是石油,要从海外运来的,成本不小。 

 缅甸的石油倒是走云南,运进来了一些,并开始进行提炼。但要铺路的话,数量还远远不够,主要是运输费用难以降低。 

 黄立决定在缅甸成立炼油厂,对石油进行粗加工,火油运往各兵工厂;沥青嘛,就主要运到内地,或者从云南开始,铺设柏油路面。 

 现在的希望,就在于打造出专用的运油船,从婆罗洲,也就是文莱和巴厘巴板向国内运输石油。 

 同时,石油的精炼加工,也要开始实验研究。煤油能够用于照明,火油能用于军事,沥青则铺路。 

 “没有五六年时间,这些设想难以实现。至少五六年,没准还要十来年呢!”黄立估算了一下时间,露出淡淡的苦笑。 

 对于身边世界的改变,黄立确实有些心急。但他也知道,科技是需要积累的。 

 光是他一个人去搞发明创造,一是精力不允许,二来也是拔苗助长,对于大明的发展,并非有利。 

 只有建立起科研团体,对各个项目进行攻关研发,基础才打得牢固,也才能培养起相关的人才,不断地推动科技进步。 

 而且,很多东西黄立也能搞出来,但同样需要很多的实验,才能验证其作用和效能。 

 毕竟,理论和实践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制造出理论上的东西,是否具有实用性,还在两可之间。 

 “一步一步慢慢来吧,等那批初中生学成毕业,或许能够加快实现自己的计划。或者,那些青年学子们能出现些有悟性,对科技热衷的人才。” 

 黄立的思绪又平静下来,脸上浮起淡淡的微笑,举杯向刘玄初和洪无其示意了一下,轻拒了一口小酒。 

 老呆在皇宫里也气闷无聊,在外面走走看看,换换心情也挺好。可惜,黄立没遇到了流氓恶霸,也没碰到过什么不平之事。 

 这也正常,流氓恶霸早就全家流放,到海外之地重新做人去了。至于打抱不平,又哪有那么巧,能让黄立遇到? 

 “嗯?那好象是薇儿。”黄立眯了下眼睛,看着对面街上走过的一个女孩。 

 应薇背着书包,显然是刚放学的样子。身旁是老爹应炤,父女俩有说有笑地走着,还看着经过的小贩和商铺。 

 应炤续弦再娶,倒也象是个老实本分的妇人,对应薇儿也挺好。不管是碍着应盈的面子,还是本性如此,也让人放心。 

 就算以后和应炤又有了儿女,应薇也长大了,有姐姐撑腰,倒也不太可能遭到后母的苛待。 

 看着父女二人走过去,黄立脸上闪过羡慕的神情。 

 如果能象普通人那样随便出游闲逛,再带上妃子,有说有笑,或吃喝,或购物,感觉有多惬意。 

 可惜,自己出来一趟已是难得,妃子们恐怕是难上加难。 

 “南京如此安定,准许她们出宫,怕是也没什么问题。正在提高妇女地位,自己也要作出表率。闷在皇宫里,如同笼养的金丝鸟,她们也期待着自由一些吧?” 

 黄立以己度人,倒是觉得有些愧疚。尽管他也受到了种种限制,想如普通人那般,已是奢望。 

 地位、身份的不同,自然会有不一样的生活。其实,这也算不得什么。只不过是象围城一样,城内看着城外好,城外又觉得城内棒。 

 丝竹之声突然从外面传来,打断了黄立的思绪。 

 几辆用板车装饰的花车,缓缓行来,上面坐着吹拉弹唱的几名女子。车边围着横幅,竟然是为歌舞表演作宣传。 

 黄立虽然下旨废除了人口买卖,对青楼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却并没有完全禁止。 

 其实,除了禁而不止,存在即道理等原因外,黄立对于合法化是赞成的,在后世也是一样的想法。 

 而取消宵禁,对于娱乐行业的发展则是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安定,人们生活水平的稳定和提高,这方面的需求自然会旺盛起来。 

 戏楼、茶馆说书、歌舞杂耍等等,当然也包括男欢女爱,夜生活逐渐丰富起来。 

 当然,还比不上宋朝的勾栏瓦舍,但光复不到一年,已经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势头。 

 特别是戏剧表演,继元杂剧之后,在明朝又有发展。 

 而明代戏曲包括传奇戏曲和杂剧,分别在宋元南戏和金元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衍化而来,各自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 

 嘉靖、万历年间,传奇创作进入高潮,形式也更加丰富,著名的作品有高濂的《玉簪记》、周朝俊的《红梅记》等。 

 而吴江的沈璟、临川的汤显祖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 

 同样,嘉靖以后的杂剧创作也发展很快。 

 如杨慎的《太和记》,李开先的《园林午梦》,徐渭的《四声猿》,梁辰鱼的《红线女》、《红绡》,王衡的《郁轮袍》,许潮的《兰亭会》、《赤壁游》等等。 

 总体来说,戏曲和杂剧呈现出南曲北剧的发展态势。 

 南戏流行于江南各省,唱腔因地域不同而不同。 

 弋阳腔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余姚腔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徐;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