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 章 正文完结
讲解员摇头,耐心地说:“刚才不是有同学想知道为什么武皇后的风评转变那么巨大吗,原因就在这本书上。”
“明末清初的时候,在绍兴有个文人,具体名字没有流传下来,但就是这个伟大的人,辛苦耗费了几十年的功夫,到处搜集典籍,多方打听,又不断去推敲验证,才将武皇后的真实事迹记录下来,整理成册。据说一开始驱使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他有一日外出游玩遇大雨,只好到一个村庄借宿。那个村庄的名字很有意思,叫武娘娘村,他一问才知道,原来这村里祖辈人闹过瘟疫,死了很多人,是周高祖的皇后武氏亲自出宫慰问,还与民众同吃同住,安抚民心。于是村民们就给村子改了名,用来牢记皇后娘娘的恩德。后来无论换了几代人,迁村迁到何处,村庄的名字始终没有变过,皇后武氏的事迹更是世代相传。
“也就是这一回,让那文人心生极大的诧异,没想到史书上臭名昭著的毒后武氏,居然能为百姓做到这一地步,既然做到这一地步,武后其人又如何会是书上所言那样的恶毒呢?”
“他就抱着这样一个疑问,开始四处搜集武后的事迹,一搜就是几十年,一生未娶,至死清贫,死后只与这本书合为一棺。直到十年前,我们的考古学家发现了这位奇人的墓穴,本来以为不会有什么太大发现,结果把他怀揣的这本线装书一复原,没想到直接揭开了有关武后身上的所有疑团,前因后果,和史书上的只言片语正好也能串通,极具文化价值。”
“在这本书里,我们能发现武后仅仅代政年,就平叛乱改地制兴科举,甚至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并施行女子学堂政策的掌权者,可以说后面仁宗年间出现的文宣之治,有一多半是因她的功劳。而且最让人震惊的,是在这本书里,还提出了武后在生下朝阳公主以后其实并没有去世,而是从此下落不明了。这也正好能对应上为什么武后的陵墓里只有数以万计的陪葬品,但棺中空空如也,根本没有尸骨待过的痕迹,原本连专家都没办法解释这一点,这本书一出现,都能说得通了。”
这下所有学生都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说:“如果武皇后当时没有死,那她生下公主以后去了哪里?”
讨论声里,有一抹纤细的身影出现在他们之中,目光静静看着展柜中的一件件古物,步伐少有停留,就继续往博物馆深处走去了,背影幽渺如雾。
讲解员有点被那身影所吸引,不由自主跟着人走过来,顺便说:“来大家接着往这边看,这个方向的是从朝阳公主陵墓中发掘的陪葬品,还有一本保存算是完好的起居录,记载了小公主每天都干了什么。”
听到“起居录”个字,学生们的劲头一下子上来了,顾不得在那感慨,纷纷过去端详起居录。
讲解员:“朝阳公主身为武后遗腹子,自小由高祖亲自带大,正史上说她性善活泼,貌肖似其母,得帝疼爱异常。”
“而且小朝阳非但没有恃宠而骄,小小年纪还十分聪慧仁厚,自从武后去世以后,高祖的脾气就十分暴烈,打死杖杀大臣是常有的事,小公主就常常替大臣们向父皇求情,高祖再是动怒,看在女儿的面子上也往往不予追究。大臣们为了感恩公主的救命之恩,也会从民间弄来许多好玩的小玩意儿,派人送入宫给公主解闷。”
“像这边的金镶玉拨浪鼓,织金鲤鱼灯,蝴蝶纸鸢,按照起居录上所言,应该都是大臣送给公主的,好到关键时刻能求公主保下一命。不过这种状况也并没有持续很久。”
“因为公主七岁那年就因病夭折了。”
“同年冬,高祖驾崩,终年十七岁。”
没有人知道,那样一位一心苦求长生不老的帝王,是如何在短时间内突然离世的,亦没有人知道,在他临终前,他会想些什么。
千年光阴飞逝而过,那些隐秘的痛与情已无处探究。周高祖裴钰究竟是个何等人物,除了正史记载,便是在小公主的起居录上可窥见一隅。
那两年灭突厥的战争疯子,竟也会在晌午时哼着歌谣哄女儿睡觉,说出:“惟愿幺儿快长大,替父挽弓骑大马。”
可小朝阳到底没有长大。
听讲解员说完,所有学生都说不出话来,还有的女学生默默抹起了眼泪。
只有一个人,在这沉痛的气氛里,默默抽身,走向了博物馆的门。
讲解员赶紧追上去,一直追到了门外。
已是秋天了,风卷秋叶掠过,吹起女人身后长发。
“这位女士请等一下!”讲解员气喘吁吁说,“我觉得你的形象特别适合拍摄我们馆里的复原古着,方便留个联系方式吗,请问该怎么称呼?”
女人停住了脚步,回过头,容颜如隔云岸。
微笑着说:“我姓武。”
是挂在展柜里的画像。
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先人。
是在千年前沉浮过的灵魂。
无论是谁,身处什么样的泥潭,请都始终不要忘了自己的姓名,忘了自己的来处。
她姓武,武芙蓉的武。
你呢,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