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味的冰激凌 作品

第203章,谜底

 

屋里传来了老态龙钟的声音。

 

冯欣悦笑着回应了一声:“奶奶,我一个朋友。”

 

“哦!”

 

里面只是传来了一声轻哦的声音,就没再有其他的声响了。

 

……

 

杨小乐骑着车出了胡同,脑子想了一会宝藏的事情,就没有再想了。

 

这批东西他越来越有兴趣了。

 

慢慢来吧。

 

来到工美,他直接拿出上次购买东西的联单,来到了三楼。

 

本来是不让他进的,但是看到单子,而且听说买主让他过来,说是货有些问题,赶忙让他进来了。

 

接待他的自然还是上次那个服务员。

 

知道是货有问题,他赶忙跑了过来,要知道这里面卖的东西都是华侨和外国人,要是出问题了,那就是重大正治事件了。

 

当听到杨小乐还需要这种东西的时候松了口气。

 

“您早说啊!我还以为真的有问题了呢!”

 

杨小乐闻言笑了笑:“我家大人没来,让我问问你们,可不可以订购一些这种材料的东西!可以提前给一些定金。”

 

服务员见状赔笑道:“可以啊!我们工美也接受定制的东西。您这是想要什么啊?”

 

听到这话,杨小乐早就想到说法法了:“给我来十二生肖!大小都行。不挑剔,只要尽量差不多就好了。小的边角料也可以做成小的雕刻。不要浪费了。”

 

如果限定太多,边角料就会浪费。

 

“哎,没问题。”

 

服务员一脸的兴奋,随后不好意思的笑道:“不过订购商品得给一些订金,不然您不要了,我们买给谁去啊?”

 

杨小乐闻言轻轻琢磨了一下。

 

“那给多少?”

 

“最少也要十分之一的定金。”

 

杨小乐想了想,点点头,掏出来一百块钱的工业券和一百块钱:“你点一下,下次过来的时候会把剩下的钱给付了。”

 

“哎,好,我给您开个收据,您把要求给写下来,回头您直接过来付钱拿东西就好了。”

 

服务员高兴的站了起来。

 

杨小乐点点头跟着过去了。

 

一边走,一边问道:“这个需要多久才能提货?”

 

“最快十五天。”

 

听到这话,杨小乐眉头皱了一下:“要这么久啊?”

 

服务员闻言,就在那里吹着:“那肯定的啊!咱们这些东西,都是老师傅精雕细琢出来的,还有经过好几十到工艺。十五天已经算是快的了。”

 

杨小乐也知道现在工艺品都是手工品,想快也快不了。

 

这还是动物简单雕刻。

 

有些精美的整块玉雕。

 

光研究怎么雕刻设计图案就要好久,一个大件下来,没几个月完成不了。

 

最后想想还是答应了下来,“那行,就这样吧!”

 

买原材料的话太让人奇怪了,还是算了。

 

反正又没急到什么地步。

 

也不差这么几天的时间。

 

听到这话,服务员那自然是一阵的高兴,拉着他就去签合同去了。

 

杨小乐自然是还是打着苏玲的名义了。

 

同时写了一些简单的要求。

 

付钱给了一个收据他这才离开服务部,因为手里的侨汇券都用光了,明儿还得找老头拿点侨汇券,今天去的时候给忘记了。

 

此时他也找到了不用苏玲就能进来的办法。

 

拿着单子,找熟人,就说证件没带。

 

事情弄好感觉也没啥事情了,骑着车子就离开了。

 

出来没多久,来到西单商场这边,杨小乐看着一脸垂头丧气的一个人正蹬车子准备离开。

 

“罗老师!”

 

对方正是罗进平。

 

听到正要,罗进平抬头一看,见是杨小乐,就笑了笑:“小乐啊!你怎么在这啊,这都快到饭点了。”

 

“我有点事情。正准备回家呢!”

 

杨小乐说完,看了一下旁边的粮店,就奇怪的问道:“罗老师,您这是在干嘛呢?买粮食吗?”

 

罗进平闻言叹了口气:“是啊,买粮食,这不是现在用粮票,不用像以前只能在街道买粮了吗?我们那边粮食卖光了,我过来这边看看,这边也没买到。”

 

“这样啊~~”

 

以前拿粮本只能在街道买,只有拿粮票才能哪里都能买到。

 

现在都改粮票,哪里都可以买,也算是统筹调配。

 

但问题是粮食就那么多,还是有很多手慢的人买不到粮食。

 

今年的事情太突然了,估计到夏收之前都是这个情况。

 

想了想,他开口问道:“罗老师,家里一点粮食都没有了吗?”

 

“那倒不是,还能吃个一个星期左右吧。”

 

罗进平说完,笑道:“行了,你忙你的,我先去其他地方看看,对了,有时间来老师家里坐坐啊!你这搬城里来了,也不来看老师了。”

 

听到这话,杨小乐咧嘴笑了笑:“好,等哪天我去您那玩玩。”

 

“哎,好,那我先走了啊!”

 

说完,打个招呼就离开了。

 

看着对方骑着离开,杨小乐琢磨了一下。

 

没有直接回去,而是掉头骑着车去了前门大街那边。

 

上次对方说的地址他还记得呢!

 

按照老罗说的情况,一个星期正好是快过年那会,要是中间买不到粮食,那这个年过的都不安稳。

 

而且他现在这么明目张胆的给他粮食,估计他也不会要。

 

之前拿了老罗的钱,他心里还有些过意不去呢,毕竟那不是他的成果。

 

骑着车,按照老罗说的地方,一路打听这才来到地方。

 

这是一个大杂院。

 

将车子停好以后,他提着一个面袋子进了大院里。

 

“哎,你找谁啊?”

 

刚刚进来,大院里一个半大小子,对着杨小乐质问着。

 

听到这话,杨小乐四下打量了一下,问道;“罗进平罗老师家在哪里?我是他的学生,来看他。”

 

“哦,你找罗老师啊!”

 

少年说完,看着西厢房喊道:“婶子,有人找罗老师!”

 

杨小乐顺着目光看去,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正在那里做饭。

 

听到声音,对方抬起头来,拿起旁边的抹布擦了擦手。

 

看着杨小乐,笑道:“进平出去买粮食去了,你是他学生吧?进来坐会吧!他应该一会就回来了。”

 

说话的时候声音温文尔雅,给人一种知书达理的感觉。

 

“嗯,是啊!”

 

杨小乐笑呵呵的提着东西过去,直接放在了门口。

 

“你这……”

 

看着对方狐疑的表情,杨小乐笑道:“这是罗老师买的粮食,让我送回来一下,您把东西拿进去吧,我还得回家呢!”

 

翁芷晴听到这话,还真的以为是自己家丈夫让送来的呢!

 

赶忙笑道:“那谢谢你了啊!进屋里坐一会吧。晚上在这吃吧!一会就好了。”

 

“不了,我家里还有事情,就先走了。”

 

说完直接就离开了。

 

翁芷晴看对方直接就跑了,也没想太多。

 

刚准备提东西,就反应过来了。

 

不对啊!

 

自己丈夫在公社里教书,怎么会有城里的学生啊!

 

随后赶忙打开面袋子,只见里面放了十来斤的白面,二十斤左右的玉米面,除此之外,还有一条长长的五花腊肉。

 

“这……”

 

翁芷晴弄不明白了。

 

但是大院里有人,她也不方便问,只能默不作声的将东西给搬回家里。

 

等自己丈夫回来再问问了。

 

……

 

杨小乐骑着车飞奔回到了家里。

 

此时大院里一阵的热闹,整个大院飘着香味,家家都在准备晚上的伙食。

 

自家门口的炉子上,炖鱼的香味已经弥漫开来了。

 

“二哥,二哥!田婶子包的酸菜包子,可好吃了,我给你留了一个。不然都让喜子吃完了。”

 

刚来到家门口,就看小丽拿着包子过来了。

 

杨小乐看了一下还热乎的包子。

 

在看着后面咽口水的喜子。

 

对着小丽板着脸说道:“以后不准叫他喜子,他是你哥!没大没小的。他都叫你小妹,你不能叫他喜子。”

 

可以活泼,但是不能没了长幼规矩。

 

两个人又没仇。

 

就是小孩子抢食而已。

 

“哦~~”

 

小丽听到这话,在喜子得意的表情中,撅着嘴答应了下来。

 

“听到没!没大没小的!喜子也是你叫的啊!”

 

可惜,没让他得意多久。

 

就听杨小乐笑道:“行了,包子你自己吃吧,我不饿,晚上吃饺子。”

 

随后就进去了。

 

等他走了,喜子咽着口水,来到了小丽的面前,殷勤的说道:“小妹!”

 

看着他的表情,小丽纠结了好一会。

 

这才在喜子期待的眼神中,开是分包子了。

 

可惜,只弄了一点点,勉强带着一点酸菜:“给!”

 

喜子见状不情愿了:“就这么点啊?我不要!”

 

“不要拉倒!”

 

小丽见他嫌,扭头就走。

 

看到她真走了,喜子赶忙又跟了上去:“要,我要,小就小吧……”

 

……

 

杨小乐没管两个人的事情,进了屋里,就看到大姐正在那里包饺子呢!

 

现在还没到下班时间,只有他一个人在那里弄。

 

“粉丝包啊?不错。”

 

杨小乐看着调好的馅料笑着点了点头。

 

这时候粉丝不让卖,这玩意也是稀罕的东西了。

 

“哎,一会等我擀面皮,你过来包饺子。”

 

大姐穿着围裙,浑身是面的对着他说了一下。

 

杨小乐笑着点点头;“行,你这估计还要一会,等弄好了一起包。不过我可不怎么会啊!”

 

“行!自家吃,没事的!”

 

听到这话,杨小乐就进了屋里。

 

他还得琢磨琢磨宝藏的事情呢!

 

电费是按月交固定的钱,屋里的点灯自然是随便点了。

 

躺在床上,手里拿着两张纸在那里看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他感觉这两个之间肯定有关系。

 

还是有些不死心。

 

可是研究了半天,横着竖着,包括什么暗号都想了,可就是想不到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时间渐渐过去。

 

“小乐,出来包饺子。”

 

听到声音,正躺在床上的杨小乐就准备收摊,有时间再研究一下。

 

将两张纸放在了一起。

 

“咦!”

 

突然,杨小乐轻咦了一声。

 

因为他刚刚将两张纸放一起,对着灯光好像看出来了一些什么。

 

赶忙一骨碌翻起来,将两张纸又重新重叠在了一起,对着灯光比划了起来。

 

两边的字都是按照固定的位置抄下来的。

 

放在一起,他顿时感觉到什么蹊跷了。

 

赶忙将陈覆海教授给他翻译的那个小篆本子拿了出来,开始一个一个对比。

 

看了好一会,他瞬间明白怎么回事了。

 

因为绢丝上的不是符号,其实也是铭文,只是不全,少了部分。

 

按照位置对着灯光,绢丝和青铜器上的铭文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另外一个新的字。

 

瞬间,谜底就出来了。

 

在一起形成了几句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