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糖赵建国 作品
第459章 震慑住这帮孙猴子们
“想!”大家异口同声,出风头什么的他们最喜欢了。
“好,都很有志气啊。”
看着孩子们认真听讲的样子,这些家长都满意了,接下来也没再听唐糖讲什么心理视图法提高记忆力,自觉的离开了。
孩子们学习最重要,他们稍微听一听就好了,可不敢打扰。
唐糖教了孩子们两天,后来还把赵丽君拉了过来,美其名曰她上的师范,反正以后是当老师的,先拿这些孩子们练练手。
大队长家里两个大学生天天为自家孩子补课,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赵大伟在村里的威望越发高了。
唐糖相信,只要赵大伟再把大包干这事儿干好了,铁定能升官了。
只是她看着赵大伟一副要永远扎根土地的样子,觉得他说不定不想去公社当干部呢。
有了事干,时间就过得快多了。
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唐糖和赵丽君过了十五就要开学了,这次两人说好了要一起回京市上学。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得正是元宵节。
七十年代末的农村过元宵节其实没什么意思,大街上家家户户没有一个挂灯笼的,唐糖家算是大队里比较富裕的人家了,也没买什么灯笼,只买了一把蜡烛剪短,挨个点燃散到门两边。
辟邪化灾,祈福平安,燃灯表佛。
唐糖一向是不信这些的,不过入乡随俗罢了。
只不过今天她站在堂屋里写着历代祖先名讳的家谱前,希望这些都是真的,她虔诚地点了一根香,三叩首之后插到了香炉里。
香烛轻烟袅袅,香案上面摆着供碗,两边各燃烧着一根红色的蜡烛,唐糖诚心祈祷着在外保家卫国的赵建国平安归来。
“小唐,你和建国联系了吗?”唐糖一从堂屋出来,就被周兰香拉着手腕坐到了院子里的桌子边。
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周兰香也不可避免地想到了在外当兵的四儿子。
“没呢,最近一回来就忙着教学了,没顾上。”唐糖怕她担心,故意回答的轻松。
“不过我回来之前给他打过电话了,说是一切都好,现在形势严峻,越是年节附近,越不能回来。”
“娘,你不用担心,你还不知道军人的职业情况吗,咱们越过年过节的时候,他们越不能回来,今年也一样。”
“说不定我们在这儿吃饺子,他正在部队站岗呢。”
“也是,是我想差了,想着他去年都能回来今年也能回呢。”
“去年那是取巧了,今年可来不成了。”
“唉……”
周兰香叹息一声,再不说话了。
唐糖也实在没有心思说多余安慰的话了,两人在院子里相顾无言坐了一会儿,等感觉到院子里的凉意,就各自回屋了。
过了十五十六两天,两个大学生再一次把家乡的风景抛到了身后,踏上了回校的旅途。
“好,都很有志气啊。”
看着孩子们认真听讲的样子,这些家长都满意了,接下来也没再听唐糖讲什么心理视图法提高记忆力,自觉的离开了。
孩子们学习最重要,他们稍微听一听就好了,可不敢打扰。
唐糖教了孩子们两天,后来还把赵丽君拉了过来,美其名曰她上的师范,反正以后是当老师的,先拿这些孩子们练练手。
大队长家里两个大学生天天为自家孩子补课,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赵大伟在村里的威望越发高了。
唐糖相信,只要赵大伟再把大包干这事儿干好了,铁定能升官了。
只是她看着赵大伟一副要永远扎根土地的样子,觉得他说不定不想去公社当干部呢。
有了事干,时间就过得快多了。
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唐糖和赵丽君过了十五就要开学了,这次两人说好了要一起回京市上学。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得正是元宵节。
七十年代末的农村过元宵节其实没什么意思,大街上家家户户没有一个挂灯笼的,唐糖家算是大队里比较富裕的人家了,也没买什么灯笼,只买了一把蜡烛剪短,挨个点燃散到门两边。
辟邪化灾,祈福平安,燃灯表佛。
唐糖一向是不信这些的,不过入乡随俗罢了。
只不过今天她站在堂屋里写着历代祖先名讳的家谱前,希望这些都是真的,她虔诚地点了一根香,三叩首之后插到了香炉里。
香烛轻烟袅袅,香案上面摆着供碗,两边各燃烧着一根红色的蜡烛,唐糖诚心祈祷着在外保家卫国的赵建国平安归来。
“小唐,你和建国联系了吗?”唐糖一从堂屋出来,就被周兰香拉着手腕坐到了院子里的桌子边。
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周兰香也不可避免地想到了在外当兵的四儿子。
“没呢,最近一回来就忙着教学了,没顾上。”唐糖怕她担心,故意回答的轻松。
“不过我回来之前给他打过电话了,说是一切都好,现在形势严峻,越是年节附近,越不能回来。”
“娘,你不用担心,你还不知道军人的职业情况吗,咱们越过年过节的时候,他们越不能回来,今年也一样。”
“说不定我们在这儿吃饺子,他正在部队站岗呢。”
“也是,是我想差了,想着他去年都能回来今年也能回呢。”
“去年那是取巧了,今年可来不成了。”
“唉……”
周兰香叹息一声,再不说话了。
唐糖也实在没有心思说多余安慰的话了,两人在院子里相顾无言坐了一会儿,等感觉到院子里的凉意,就各自回屋了。
过了十五十六两天,两个大学生再一次把家乡的风景抛到了身后,踏上了回校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