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皇帝有担当,陛见献俘
专业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去做。黄立在这方面,自认做得很好。
尽管是穿越人士,可也不代表他什么都精通。承认自己不足,不事必躬亲,千万别把自己累着。
对于大明帝国这艘航船,黄立是领航员,是舵手。
至于升帆降帆、起锚落锚,或者是擦洗甲板的,自然另有其人,不可能是他一个人全干。
人尽其职,在黄立的指挥和领导下,大明帝国的所有人其实都是船上的零件,都在为大明乘风破浪而努力。
而靳辅和陈潢就象船上的维修工,船有破损,虽不影响航行,但也不能听之任之。
维修办法也有选择,或者有改变,黄立认为这无可厚菲。毕竟,要因地制宜,不可千篇一律。
所以,他给予陈潢和靳辅充分的信任,却也提醒他们,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不可一律视为攻讦。
“万岁,下河海口高出内地五尺,疏海口引潮内浸,害处更大。”
陈潢赶忙解释:“微臣计划自高邮东车逻镇筑堤,历兴化白驹场,束所泄水入海,堤内涸出土地,丈量后招民屯垦,收取佃价,作河工费用。”
在修治海口及下河问题上,确实有官员上奏,主张疏浚海口以泄积水,与陈潢靳辅产生分歧。
黄立摆了摆手,说道:“不为此事。治河方略由二卿负责拟定,别人的建议有用则听,无用则废。”
停顿了一下,黄立微笑着说道:“懂河务者少,治河又不能纸上谈兵。朕只告诉二位卿家,若需调整和改变治河方略,不必担心非议。”
“河工事理重大,乃民生运道所关,自当通盘打算,备收成效,不可恃一己之见。”
靳辅陈潢二人听明白了,躬身受教。
当黄立问到河堤修筑的规格时,靳辅作了回答。
“万岁,人事问题比自然灾害影响更大,河堤必因地势高下,有的应十五丈,有的七八丈,不可一律规定规格尺寸。”
黄立笑着说道:“原来如此,朕长见识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黄立的优点便是能博采众长,承认自己的不足。
就象对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学习、吸收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按照陈潢和靳辅的计划,在三年内使黄河淮河复归故道。
但又不局限于中下游,还有在河南修筑开封、归德两府境内河堤,防止上流壅滞。
而修减水坝等设施,是先解决迫切的大水患,然后再图长远,塞住减水坝。
“黄河为患最大,目前急务,不得不治其大而略其小,故借减水诸坝,使决口水分势弱,人力易施。待黄河尽复故道之后,臣当更议筑塞减水诸坝。”
黄立明白,这是先打个预防针,省得以后有人非议修筑减水坝是劳而无功,徒耗钱粮。
没办法,站着说话不腰疼,外行指手划脚,什么时候都不乏其人。
“朕知道,不必为此事而有顾虑。”黄立沉吟着说道:“若有非议,朕全力承担便是。”
这已经不是黄立第一次向陈潢和靳辅做出这样的承诺了,黄立既是信用,就不会诿过于人。
做人要有担当,皇帝也是人。当然,很多皇帝没有这个勇气,崇祯就是其一。
尽管史书上都说崇祯勤勉,如果不是生不逢时,未尝不会成为中兴之主。
可在黄立看来,大明灭亡的责任,一半在天灾,一半在崇祯。
“算了,已经埋了,就不必计较了。”黄立其实很无奈,毕竟,到了京城,还要去拜祭。
太过悲伤,或是给予崇祯很高的评价,顺军出身的勋贵们肯定心怀忐忑;但又不能太不当回事,朱氏子孙的名头还是挺有号召力的。
“幸好,朕真不是朱三太子。只要他们不为非作歹,朕非常愿意与他们共始终。”
黄立端起茶杯喝着水,思绪又飘飞起来。
…………….
宁古塔。
旧城已由六百明军所占,成为平民禁止入内的要塞城池。
新城则作为黑龙江将军府,由巴海率兵驻防。
萨布素率一千人马前往三江口,构筑木城,等待明军水运粮弹物资。
大批满人接受了命运,分别沿着水路和陆路向西迁徙,在设村建屯的地方停留下来,筑路建屋垦荒,作定居的准备。
明廷也没有食言,陆路从吉林船厂到宁古塔,开始运输粮食物资。
当然,黑龙江流域也留下了五六万满人,将是长期定居的百姓。
巴海坐在昔日的皇宫,现在的将军府内,与索额图在商议着军政要务。
“本将军已经派人知会瓦尔喀部、虎尔哈部,以及飞牙喀、赫哲、墨尔哲族,告知现在归顺大明,要他们监视罗刹人,及时报告军情。”
巴海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飞牙喀、赫哲虽服我,然其性暴戾,当迪以教化。另外,墨尔哲族(达斡尔族),累世纳贡,其屯长扎努喀布克托等请求内迁。”
黑龙江流域除了满人,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但人口不多,势力较弱
,难以抵挡沙俄侵略者,只能向驻军求援。
索额图轻轻点头,说道:“大敌乃是沙俄,只要三江口屯粮完毕,或可展开进攻。但要经营好黑龙江,恐怕还要等明年秋收之后。”
今年的春耕虽然没有耽误,但没有耐寒作物,只有荞麦、燕麦、稗麦等,产量不会太高。
明廷不仅要向黑龙江运输粮草物资,做北上进攻沙俄的准备,还有二三十万满人需要安置,所需的粮食不在少数。
令索额图和巴海感到意外的是,明廷确实做到了。
虽然运来的粮食还不是特别充足,但喝粥也能不死,对满人来说,已经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陆路远途运粮,耗费太大,能够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水运。”索额图估算着说道:“吉林船厂打造的船只,应该快好了。水路运输,一船最少也有两三千斤。”
“还有海路运粮,从黑龙江出海口溯流而上,或是先在出海口附近岸上建城储食,也是较为便捷。”
巴海的目光投注到桌案的地图上,这是萨布素带回来的,比原来用的更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