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817章 伐倭之前

 青岛。 

 杨彥迪率一支舰队,六千海军陆战队赶到,入港上岸休整,准备加入秋季的伐倭作战。 

 刘享和刘国轩设宴款待,席间高谈阔论,气氛很是热烈。 

 “倭国的情报汇总,某已看过,调动如此多的兵力,必胜无疑。”杨彥迪充满自信,虽然他率领的部队并不是征战的主力。 

 刘享轻轻颌首,脸色和熙地说道:“胜利是有保证的,但伐倭也不是短期的行动。万岁既要占领倭国,还要利用其人口资源。” 

 “要知道倭国有两千多万人口,我军只有数万,击败并消灭其武力,可能会成功。但要分兵四守,稳定统治,却非易事。” 

 刘国轩咽下嘴里的菜,说道:“按照作战计划打就是,先拿下九州岛,再寻机重创幕府的主力部队,迫使其称臣纳款。” 

 刘享笑了笑,说道:“正是如此。九州岛的萨摩藩是一定要灭掉的,其他大名若降附,也是可以接受的。” 

 萨摩藩虽然对幕府不满,甚至是怨恨,但也是九州岛最有实力的大名。 

 为了长久打算,不能留。而且,击灭或重创萨摩藩也能震慑其他大名,或许能收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至于暂时保留一些九州岛上的大名,还是给本州岛的倭国大名看的。 

 如果全部都予以消灭,兔死狐悲之下,难免会与幕府结合得更紧密,共同对抗明军。 

 占领九州岛不过是征服倭国的开始,建立稳固统治,并对本州岛的倭国大名进行分化瓦解拉拢。 

 等到时机成熟,再向本州岛发起总攻,也就能彻底灭亡倭国。 

 当然,这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但黄立等得起。 

 杨彥迪喝着酒,有些感慨地说道:“倭国不比吕宋,人口太多是不能鲸吞的主要原因。” 

 说完,他看向刘国轩,问道:“刘兄,北洋海军可配备了水雷快船?” 

 刘国轩点头道:“有的,还进行了多次的演练,效果不错。” 

 杨彥迪深有同感,说道:“如果有大量的水雷快船,在海战中,兴许能战胜实力强大的对手。” 

 刘国轩赞同道:“确实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一颗水雷在吃水线爆炸,很可能会使一艘巨舰遭到重创,甚至沉没。” 

 “怎么,要与荷兰人开战吗?荷兰东印度公司,实力不算太强大吧?” 

 靠火箭驱动的水雷快船,虽然没有火炮的射程,需要抵近才点火发射,便体积小,敌船想击毁它,也不容易。 

 现在各国海军也有纵火船的装备,但相比于大明的水雷快船,威力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纵火船要撞上敌舰,并使敌舰起火燃烧,需要的时间,当然不如水雷快船的触发爆炸。 

 轰然一声巨响,敌船在水线附近的船体便会被爆炸损毁,海水会从破洞里灌进船舱。 

 依靠当时的战损抢修水平,这艘舰船恐怕就凶多吉少。 

 而且,水雷快船还可以制成爆燃型,比纵火船的威力还要大一些。 

 杨彥迪摇头,说道:“荷兰东印度公司自然不算强敌,但世界上还有几个海军强国,多做准备,总是没错的。” 

 刘国轩沉吟了一下,说道:“万岁要用铜皮给战舰包裹铜底,新一批的战舰听说已经开始。难道是为了防止火攻?” 

 现在的大明海军一边大造战舰,一边在换装燧发火炮,还有水雷快船的打造和装备。 

 而用铜皮包船底,是黄立刚刚给造船厂下达的指示。这也是在占领吕宋后,能够获取到大量的铜的原因。 

 铜质船底的作用,在当时人看来,还不是很明确。薄了不能起到装甲作用,厚了增加船重,降低航速和机动性。 

 确实,铜包船底并不是要当作装甲来防炮,而是有着另外的用途。 

 要知道,对于海上航行的舰船来说,最讨厌的就是附着在船底的海洋生物。 

 比如贝类、海鲜类,藻类,微生物等等。时间长了,会越积越多,船底就成了它们的繁育基地和家园。 

 船只重量因此而不断增加,速度也会越来越慢。 

 这些俗称“船虫”的海洋生物,往往还分泌酸性物质,能将船底腐蚀得千疮百孔,导致严重破损。 

 即便到了后世,钢铁巨舰也需要定期返厂清理船底。每次都是大工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铜质船底则能比较有效地防止“船虫”的破坏,使舰船能在海上长时间航行,节省维护的资金。 

 另一个优点就是铜质船底的舰船,速度会得到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带来意想不到的战术优势。 

 而这是当时科学界,或者是造船界的一个认识误区。 

 当时的帆船航速通常低于十节,在此条件下航行的战舰受到的最大阻力,来自船体表面和水的摩擦力,而与线条没有多大关系。 

 但当时的造船专家都在费尽心思改良船体线条,以取得较高的航速。 

 比如法国战舰,就素来以优美流畅的线条著称于世,但相比英国战舰速度优势并不明显。 

 最后一个优势就是防火,正如

刘国轩的猜测。 

 只有木制战舰怕火攻,但到了钢铁巨舰时代,纵火船便全被淘汰。 

 当然,纵火船稳定性差、易遭受攻击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 

 尤其是海军的日益正规化,训练有素的海军常常能够在纵火船靠近前便将其击毁,而纵火船船员也因此处于高度危险中。 

 到十八世纪后期,纵火船已经逐渐在各国海军编制中消失,但在一些特殊战场上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虽然传统意义上的纵火船会消失,会淘汰,但那种一马当先、击毁敌船的战术和无畏的精神,却被以鱼雷艇、掷油船等各种形式延续。 

 而给舰船包铜底,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任务。就象换装燧发火炮,预计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包铜底也是量力而行,先是主力战舰,再是水雷快船,全是为了方便维护保养,并提升速度上的优势。 

 黄立并没有说明包铜底的具体意义,以最大的努力保密。当然,没有不透风的墙,能够保密多长时间,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