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798章 嫁给明人,流人南归

 “嫁给了明人,难道还能让明人也回朝鲜?说不定,家里人也能因此而留在辽东,哪怕只是晚几年回去,也是好的。” 

 母亲疑惑地看着李恩淑,关切地问道:“怎么啦,是不是累着了,吃不下饭?” 

 李恩淑赶忙心虚地摇头,暂时甩开思绪,加快了进食的速度。 

 “陈家嫂子,那是汉人哦,肯定认识很多的汉人,托她给找合适的明人就行。只是,这话要怎么说呢,怪害羞的。” 

 李恩淑看了母亲一眼,又低下头吃饭。 

 “还要看妍真姐是否能嫁给明人,要是成功了,大家的心思也活络了。兴许阿爸和阿妈妮也觉得好,便会主动去张罗了。” 

 李恩淑想通了,脸上微露笑意,饭菜也觉得香甜,只是觉得脸有些发热。 

 ………………. 

 吉林船厂。 

 城镇建设得越发有了模样儿,按照新的设计,环城有壕沟,挖出的土堆砌起来,有一人多高,夯实成梯形,就是城墙。 

 这既省工省时,又显示出了明军的信心和实力。古老的城墙建筑,以后在本土也会越来越少。 

 而这样夯土构筑的城墙,也足够士兵依托防御,还能够架设火炮,提供火力支援。 

 又宽又深的壕沟,则绵延十数里,与江水相连。既能作为城市的排水沟,又能起到些防护的作用。 

 当然,按照黄立的想法,随着武器装备的进步,城墙的作用已经是越来越小,堑壕工事则将成为主流。 

 何况,如同绵延的长城,起到了阻挡游牧民族入侵的脚步,却也限制了主动进攻的欲望。 

 要塞以后肯定会有,但却是在边境要地。而在内地修筑高大的城墙,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现。劳民伤财,费时费力。 

 后世的城镇模式,黄立更加喜欢,或者说,他认为这是历史趋势,只不过提前了上百年而已。 

 城外十余里,便是整齐的军营。一镇官兵驻扎于此,步骑炮齐全,是划归吉林省的驻军。 

 此时,李岳正坐在宽大的指挥室内,脸色严肃,带着审视的神情,听着对面数人的讲述。 

 一共是四人,两满两汉,满人是索额图是一个笔贴式,提前赶来向明军递送接受招抚的通知。 

 “第一批是两千一百五十六人,多是流人。皇上,哦,是新任金州指挥使,也在此批南下。” 

 “由副都统萨布素率领二百兵将护送,按照目前的前程,再有五六日,便能到达吉林船厂。” 

 李岳轻轻点着头,脸上终于露出淡淡的微笑,说道:“可有人员名单?” 

 索额图躬身呈上,又补充道:“时间仓促,居住点又分散甚广,一时间难以全部召集。” 

 “无妨。”李岳不以为意地说着,伸手接过名单,随意看了两眼,便交给了身旁的官员。 

 吉林府知府程德瑞,也是老资历,只是在夔东时还是个小官,在全凤翔手下任职做事。 

 全凤翔那时候也只是个屯田主事的微末小官,程德瑞恐怕连品级都没有。 

 但数年之后,程德瑞已经将是封疆大吏。当然,他的资历不能按时间来算,而是从龙之臣。 

 程德瑞也只是简单看了名单,便开口向索额图问道:“从吉林船厂到宁古塔有千里之远,沿途已经设村屯位置,延长近四百余里。” 

 “还有木寨驿站,有军队驻守,屯积着粮草物资。满人南返,可在村屯安置。在冬季来临前,要盖房建屋,铺路垦荒,积蓄粮食。” 

 “按照安置计划,还有部分满人会被安置在他地。从安置到明年秋收,官府发放粮食……” 

 程德瑞命小吏取过地图,说道:“这上面是设立村屯的位置,每村暂定六十户,村屯间隔在二三十里之间。” 

 索额图知道,这是自己的任务,要拿着地图再回宁古塔,让南返的满人安心。 

 这样的安置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只是大半年的粮食供应,就是非常巨大的数量,这还不算运输的耗费。 

 索额图躬身接过,恭谨万分地说道:“大人放心,罪人定将此事办好,使满人安心,并完全听从官府的安排。” 

 程德瑞笑了笑,说道:“黑龙江那边,还要索大人和明珠大人多费心力。待到建省之时,二位亦不失封疆之臣。” 

 索额图显出激动之色,也不知道是不是装的,颤声道:“罪人定当竭诚报效,以报万岁宽宏之恩。” 

 李岳垂下眼帘,并不多言。政务他不插手,却在想着如何能尽快进军黑龙江,痛击沙俄侵略者。 

 吉林省初建,先以府称。黑龙江省,比之更加往北,也更加苦寒。 

 满人南返已成定局,部分填充吉林省,部分在辽宁省安置,还有一部分,要继续留在黑龙江。 

 有了耐寒的作物,黑龙江省的耕种也能够自给自足。有了相当数量的人口,也能支撑明军继续向北拓展。 

 否则,招抚满人只是把他们安置在黑龙江往南的地区,也就失去了最重大的意义。 

 留下数万满人,接下来还会有倭人、朝鲜人,然后会是更多的汉人。就这样,一步一步,把东北三省经营并发展起来。 

 既然能任用巴海和萨布素,索额图和明珠也不算什么。何况,还会派遣汉人属官,实施大明的政策措施。 

 这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要知道,从清末开始,就不断有汉人闯关东,但到了解放后,依然是有北大荒的称呼。 

 何况,大明已经有了那么多的海外占领地,环境和条件都较好,东北能够吸引移民的条件实在是不多。 

 更现实的办法,或许是辽东汉人的自然繁衍,以及满人、倭人、朝鲜人的归化和同化。 

 而随着小冰河期的结束,以及水泥、钢铁等技术的升级和成熟,铺路架桥,东北的开发也会顺遂起来。 

 黄立可是记得后世的响米和五常大米,那都是在黑龙江种植的,好吃又有名。 

 等到黑龙江省也能够种植稻米和小麦,生活在那里的百姓,能够丰衣足食,苦寒也就称不上多大的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