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北方战略开启
李岳微笑颌首,翻身上马,在亲兵的保护下,驰奔而去。
朝鲜兵训练好,多半是要用在伐倭上。辽东这边用得不多,有个五六千就足够了。
鞑虏残余如果接受招抚,自然是省了很多事情。以宁古塔为基地,乘船沿江而上,就能与沙俄开战。
“有一两千精兵,就足以扫荡沙俄侵略者。唯一的问题就是路途远,粮弹供应困难。”
李岳知道,与沙俄争夺,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键还在于人口,在于地方的开发经营。
只有粮草物资充足,军队才能长期作战,并且扩大占领的范围。
否则,一次远征固然能摧毁沙俄侵略者的据点,但不能筑城戍守,没有后勤保障,只能又退回来。
沙俄侵略者人数不多,但退而复来,始终难以根除消灭,就是这样的原因。
“移民实力,才是长久之道。汉人、满人、朝鲜人,或者还要加上倭人,应该都是移民的对象。”
李岳已经想了很多,也知道军政都要跟上,才能克服困难,不断地北进,打下那一大片不亚于大明本土的广阔疆域。
…………….
大明中兴,西北因为甘陕绿营的反正归附,遭受的战乱伤害还不算特别大。
但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从明朝中后期以来,西北便一直不是富庶之地。
而且,小冰河期的危害,比其它省份更加严重。正因为如此,明末农民大起义也是从西北开始爆发。
与国内其它省份一样,西北地区也在经历着重建和恢复。
随着各种惠民政策的实施,以及大量钱粮的投入,使得社会秩序迅速稳定,民生状况也日益好转。
陕西和甘肃沿袭了清制,分为两省,其中甘肃省会便是兰州,巡抚和提督都在此城。
作为边防重省,甘肃领四镇总兵,分别为甘肃、宁夏、西宁、安西四镇。每镇步炮骑皆备,编制为一万。
陕西军队比甘肃少一镇,只有三万人马。但甘陕一体,都归西北军区指挥,军区正副司令分别为袁宗第和党守素。
而兰州自秦朝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
得益于丝绸之路,兰州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商埠重镇,又以“金城汤池”之意命名金城,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
明朝自建文元年肃王朱楧率甘州中护卫移藩兰县(兰州),以三分军士守城,七分军士屯田。
又加上东南诸省移民不断移兰屯垦,兴修水利,促进经济发展,人口增殖。至成化时,兰州“城郭内外,军民庐舍不下万馀区”。
但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人口锐减,兰州现在已经不复当初的繁荣。
巴陵王党守素放慢了马速,兰州城已是近在眼前。虽然不是最繁华时的景象,但与去年相比,却已经变化极大。
一路行来,村镇已不再是人烟稀少,荒地也多被开垦耕种,百姓忙碌而充实,不再是面有菜色、惶惶不安。
道路虽然还是夯土修筑,却平整了许多,路旁也多栽有树木,春夏时节,入眼的葱绿色令人心情愉悦。
“一路所见,也能知晓大概的民情。”党守素轻摇着马鞭,对随扈的马惟兴说道:“这恢复重建的速度,还是超乎预期。”
马惟兴点头赞同,说道:“比去年是变化很大,这也多亏朝廷的钱粮充足。否则,总要等到今年秋收之后,老百姓才能生活好转。”
不仅是西北,整个北方的重建恢复,都得益于朝廷的大力投入。南方输粮,光是路上损耗,算起来也是个惊人的数字。
可即便如此,甘陕的军队也粮饷充足,百姓也有饭可吃,竟然没出现饿死人的现象,也着实令人佩服。
历朝历代,能做到这种程度的王朝,也是屈指可数。更不要说,几十年前的明末,遍地饥民,揭竿而起的动乱了。
象党守素、马惟兴这些老人,都是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也就更多感慨,更多的唏嘘。
不管皇帝是怎么做到钱粮充裕的,单就这份爱民之心,便亘古少见。
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哪个朝代,即便号称盛世,也有很多老百姓因为穷困,或是灾荒而饿毙于路。
但象新兴的大明,想方设法,全力保障民生,并且效果菲然的,扳着指头也数不出几个。
“万岁是知道民间疾苦的,自是与出于深宫内院的大不相同。”党守素缓缓说道:“此乃万民之幸,也是我等之幸。”
马惟兴点头称是,说道:“惟愿万岁身体安康,长命百岁。”
说起来,党守素是大顺军出身,马惟兴却是大西军。但现在的明军,不同出身的都已经混在一起,谁也轻易不提。
因为,不管是什么出身,细究起来,都有污点。
大顺军是攻下了北京,逼迫崇祯上吊煤山;大西军也是反抗明廷,后来又投降了满清。
所以,淡化出身,只论军功,便成了大多数将领的共识。这也符合皇帝的意思,自然就更为认同。
而且,现在的讲武堂,也逐渐成为了军官养成的必经之路。
之前在南京,以后在北京。海军军校也建立起来,分别是在威海和广州。
只要有上进之心,在军队中升为低级军官,便可报考军校。成绩合格者,便能去进修,身上也就带了天子门生的标签。
军校以后还会在社会上招生,毕业后再去军队锻炼,晋升自然也会更快一些。
现在的军队建设,正在向黄立熟悉的方向发展。至关重要的总参谋部,也呼之欲出。
世界上第一个总参谋部是十九世纪的普鲁士军队建立的,前身是军需总监部。
但在当时,即便是普鲁士军界,也普遍不知如何充分发挥这个新机构的作用。
直到毛奇就任第四任总参谋长,才进入了德国普鲁士总参谋部的辉煌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