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771章 岛主的憧憬

 数千华人武装,或者直接称为明军,武器装备碾压土著,横扫各个土邦,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意外。 

 何况,也不是在全岛展开进攻。把沿海要地占领,几个大的土邦灭掉,也就控制了婆罗州。 

 至于那些土著,可以慢慢收拾,钝刀子割肉,十几年,几十年,也是等得的。 

 李龙生等人并不太清楚,皇帝因何仇恨吕宋和婆罗州的土著。湄公省、缅甸、登嘉府,就不是如此的酷烈狠辣。 

 本来,李龙生等人已经商议好了。利用土著耕种采矿,也给予他们些优惠的政策。 

 但现在,耕种采矿等辛苦的工作,还是要由土著去干。但却是干到死为止,不会有什么宽贷。 

 当然,要清洗的是土著男性,主要还是青壮。青壮没了,老幼妇孺也不构成威胁。有了威胁也不怕,一个字——杀! 

 血债血偿,哪怕是跨越了时空,黄立也要报仇雪恨。否则,意难平,心难安。 

 ……………. 

 爪哇岛,泗水。 

 爪哇岛大体分为三部分,西爪哇、中爪哇和东爪哇。 

 荷兰人占据巴达维亚,在西爪哇的势力最强。而在中爪哇和东爪哇,还有着马打兰王国、万丹王国、日惹苏丹国等土著政权。 

 当然,这些土著政权在表面上也臣服于荷兰,沦为荷兰的保护国,并受到荷兰人的压榨剥削。 

 荷兰东印度公司采取垄断贸易制、强迫供应制、强迫种植制,以及奴隶劳役制等超经济剥削手段,敲骨吸髓的掠夺财富。 

 泗水位于东爪哇,也是华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同时,也是荷兰人控制薄弱的地区。 

 身材魁梧的黄班,一身黑色的短打衣服,戴着顶草帽,大步走下栈桥,来到了岸上。 

 在他的身后,鱼贯跟着五六个青壮男子,身带利器,贴身卫护,四下打量着。 

 “黄兄。”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男子快步迎上来,笑着拱手道:“一路辛苦,家父已备宴席,为您接风洗尘。” 

 黄班爽朗地笑着,拱手还礼,说道:“劳郑兄弟久候,恕罪,恕罪。” 

 郑丁华笑着伸手相请,说道:“黄兄客气了。” 

 黄班与郑丁华并肩而行,边走边聊。 

 “李龙生已经被朝廷任命为婆罗洲总督,王师的军舰和军队也在坤甸停驻。” 

 黄班微笑着介绍着情况,“在下不才,和苏兄被任命为南婆罗洲知府和总兵。” 

 “苏兄和黄兄这是众望所归,令人羡慕。”郑丁华的眼睛亮了起来,说道:“不知朝廷对于这爪哇岛,是何安排?” 

 黄班说道:“郑兄弟不要着急,黄某前来,便是商议要事的。荣华富贵近在眼前,就看有没有那个魄力了。” 

 郑丁华傲然一笑,说道:“有朝廷撑腰,有王师助阵,郑家岂能做无胆鼠辈?”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连富光派人来游说,希望郑家搬去巴达维亚。荷兰人会给予土地,只收现在三分之一的赋税。家父已经拒绝,不要这嗟来之食。” 

 “黄兄在南婆罗洲任职,郑家自然要去捧场,也请黄兄给予方便才是。” 

 黄班呵呵一笑,说道:“黄某求之不得。只是如此,那眼界还是窄了。今番前来,便是要与郑家共商大事。” 

 郑丁华热情地请黄班上了车,一路而行,来到一处占地甚广的宅院前。 

 作为泗水的首富,当地华人的侨领,郑家既有财,又有威望,影响力非同小可。 

 因为离巴达维亚很远,土著势力强大,郑家与东爪哇的土邦高层联系甚多,关系融洽。 

 郑丁华引着黄班进入宅院,直到厅堂,已经五十多岁,但看起来并不算老的郑权应,已经在门口迎候,态度热情,甚为亲近。 

 “黄某见过郑伯父。”黄班也不倨傲,躬身施礼,只论辈份。 

 郑权应一身明人的装束,不象商人,倒象个文人,笑着上前扶住黄班的胳膊,说道:“数年不见,阿班已经闯出名头,令郑某欣慰。” 

 历史上,从南明永历元年到康熙十九年,长达三十多年的战乱,导致福建闽南漳州的百姓流离失所。 

 大批中国东南沿海的百姓为了生活,不得不飘洋过海,到达南洋诸地。 

 郑权应和黄班便是其中一员,因为同乡而亲近。虽然在爪哇分开谋生,却还剪不断乡谊联系。 

 两人寒喧着,走进厅堂落座,仆人奉上香茶便退了出去,厅内只剩下黄班和郑氏父子。 

 “父亲。”郑丁华笑着开口介绍道:“黄兄已被任命为南婆罗洲总兵,是一品武将的官身啦!” 

 郑权应面露惊异,便要起身施礼,黄班却上前扶住,笑着说道:“伯父切勿如此。今天咱们只论乡情,只看辈份,可别弄得太生疏。” 

 “也好,也好。”郑权应点着头,说道:“郑家也正要开枝散叶,南婆罗洲不错,离泗水很近。这以后,还要黄大人多多照应。” 

 婆罗洲和爪哇岛隔着个爪哇海,却形同于内海,海上航程并不算远。 

 黄班摆了摆手,说道:“伯父,还是叫某小名,听着舒服顺耳。” 

 停顿了一下,他的脸色正肃起来,缓缓说道:“伯父,听话里的意思,这爪哇岛上的产业,还是要留下部分的?” 

 郑权应沉吟了一下,说道:“这边经营多年,已经稳定下来。阿班,你也知道,这田地、种植、榨糖等等,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支起来的摊子。” 

 甘蔗种植确实需要一个周期,重打鼓另开张的话,差不多要一年才能见到收益。 

 黄班却知道,郑权应这是不托底。或者说,不把鸡蛋都装一个篮子,出于谨慎的心思。 

 对此,黄班也没有再劝说。本来,爪哇岛上的华人,也是去留自由,不奢望他们全都迁徙去婆罗洲。 

 在爪哇岛也有好处,打探各方消息更加方便。所以,他倒也不强求。 

 “产业不好全搬走,那就留下些人手,伯父和家人还是搬到婆罗洲更稳妥,也更安全。” 

 黄班转圜了口气,说道:“不管是荷兰红毛夷,还是土著,都不得不防。婆罗洲可是咱们华人的军队,安全绝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