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710章 辽东巡抚

 辽东,已是冰雪覆盖,进入了严寒的冬季。 

 全凤翔坐在热炕上,只穿着薄袄,正在处理着公务。 

 各地粮食储备足够支撑到明年春暖花开,这也得益于在辽南的一季收成,土豆、玉米、大豆、高粱,都获得了丰收。 

 辽南本就是开发最早,条件最好的地区,耕地面积几乎占到全辽东的一半。 

 虽然也没有全部耕种,可辽东人口也少,又种了高产的土豆,这一季收成差不多就够辽东百姓半年所食。 

 主要是移民和驻军,一下子又增加了二十余万的人口,才需要从外面购粮储备。 

 全凤翔也盘算得很好,明年的耕地面积差不多要增加一倍。如果再能丰收,基本上就能够自给自足。 

 其实,有海运的粮食,价格也不算高,自给自足倒并不是太过迫切的任务。 

 可对全凤翔这个辽东巡抚来说,却是政绩所在。况且,辽东经营得是好是坏,直接关系到继续北进的战略。 

 房门被轻轻敲响,得到全凤翔允许后,一名青年官吏推门而入,施礼后,向全凤翔做着汇报。 

 “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各地官府收到代金券,便可开始发放。”青年官吏递上汇总文件,说道:“这是统计数字,请大人阅看批示。” 

 全凤翔接过文件看了看,微笑颌首,表示赞赏,提笔作了批准。 

 光复之初,人口统计、土地丈量,是最为准确的。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人口有出生,有死亡,土地所有权也会变化,才会造成数据不准的情况。 

 所以,全凤翔倒不担心代金券的发放会出什么纰漏。官吏们也反复告诫,又有监督机制,几乎也不会有腐败的问题。 

 开国之初,大概都是这样的气象。皇帝锐意进取,臣子忠心任事。 

 但以后就不好说了,贪图享乐者有之,懈怠差使者有之,总不会那么清明。 

 “万岁派东安王前来辽东,与朝鲜商议国事,不日即将到达。本官明日便启程赶往旅顺,你去做安排吧!” 

 全凤翔看着青年官吏,又叮嘱道:“李提督那边,也要派人随行。护卫就不用多带,三十人以下。” 

 青年官吏躬身应承,又开口问道:“那下官这就派人去旅顺,通知沿途驿站,让他们做好准备。” 

 全凤翔沉吟了一下,摇头道:“不必事先通知,劳师动众的。” 

 青年官吏明白了,这是要顺便检查一下工作,看驿站这边有没有什么问题。 

 全凤翔见没有其它事情,便挥退了官吏,喝着茶水,陷入了沉思。 

 派宗室王爷出使朝鲜,这本身就不简单。 

 一是皇帝的自信,并不怕给宗室些权力,让他们出来做事;其次,与朝鲜要商议的应是比较重大的问题。 

 还有军队派人参与,这就肯定要涉及军事。鞑虏已经败亡,应该用不到朝鲜出兵相助,进行最后的剿灭吧? 

 “既是万岁的意思,又是如此规格的使臣,那肯定是有大图。没有向自己说明,应该是有保密的需要。” 

 全凤翔倒不会因为这个而生出不满,只是有些好奇,猜不到万岁看上了朝鲜什么,才如此郑重。 

 “郑重也是一种压迫,如果朝鲜不识时务,依万岁的脾气,恐怕不会善了。”全凤翔皱了皱眉,实在是不想现在就与朝鲜交恶。 

 当然,他也不认为朝鲜有勇气拒绝万岁的旨意。除非是特别过分,令朝鲜实在无法接受。 

 劳务输出已经谈妥了,明年开春,便有十数万朝鲜人过江而来,在建州垦荒耕种。 

 这边给的政策也很优惠,第一年不收赋税,但借的粮要归还;第二年是一成,以此类推,直到三成,算是到头儿。 

 到了朝鲜那边,则要求劳务输出的朝鲜人第一年就交一成,也是逐年递增,加到四成为止。 

 黄立和全凤翔不管这个,朝鲜王室愿意做个包工头儿,从中抽一笔劳务费,也不算出格,不影响辽东的开发就行。 

 即便如此,朝鲜人来辽东耕种,也比在本国强得很多。在朝鲜,土地既少,赋税又高,生活得相当穷困。 

 全凤翔又想到了代金券,微笑起来,觉得跟万岁又学了一招儿。 

 除了按户发放,军属还有翻倍,士兵和官吏也都有一份。这样加起来,在辽东也有十几万的数额。 

 关键是代金券不能存储,只能在两三个月内花费掉。 

 这样,就相当于十几万的钱钞全部进入市场,促进消费、活跃市场的效果确实是实打实的。 

 辽东的商业环境,比北方还要差。进驻的商家也少,更是打算着几年之后才回本。 

 如果商业不振,说不得他们便会撤出辽东,转去他地经营。有了代金券促销,他们在辽东也能比较安心。 

 毕竟,朝廷对于辽东的重视,也是有目共睹。只要坚持下去,辽东的繁荣也是可以期待。 

 全凤翔原本还打算屯些冰冻水产,过年时给百姓发放下去,多少能改善一下伙食,也彰显官府的爱民仁政。 

 现在他改主意了,既然有了代金券,这些水产就算低价销售,也能让官府赚上不少钱财。 

 “有了钱,官府要进行的工作就更有保障。”全凤翔已经在筹划回笼的这笔资金要用到什么地方。 

 辽东的恢复重建还不比北方,基本上都是农耕,城镇化和商业化的程度很低。 

 这样的话,以工代赈就有季节性。等到冬季百姓都闲下来,可天寒地冻,很多项目基本上也都难以进行。 

 要想富先修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发动百姓,修建基础设施…… 

 全凤翔能把南方的治理经验照搬过来,资金的投入当然也很关键。不是钱,就是粮,作为报酬,是老百姓最能接受的。 

 朝廷虽然也拔调款项,但也不是无限的。 

 辽东官府有了钱,就能做更多的工作。 

 比如在马市多买牛马羊,哪怕是给官吏发补贴,也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到现在为止,通过马市交易,已经有了足够明年春耕的大牲口,军队也添了很多战马。 

 可马匹是多多益善,不仅是军队需要,还有官府和百姓。无论是耕地,还是运输,都是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