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实力为尊,先手之利
国家没有足够的实力,不敢给商人们承诺,并提供安全的保障。否则,出了事又管不了,那岂不是打脸,自降威信嘛!
这与拖延和法国建交是同样的道理,总要等到打败吕宋的西班牙人,甚至是占领孟加拉,才能显出大明的实力。
否则,倒让法国人小觑,以为大明是要贴上来占便宜。
差不多占了大半个亚洲,这样的实力,总能让法国人刮目相看,以平等的态度来认真对待大明所提出的条件。
倒不是非要和法国建交,如果条件谈不拢,黄立也只能暂时放弃。关键是从他对历史的推演上,与法国结盟,对大明最有利。
当然,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如果英国佬或者荷兰人愿意与大明结盟,并拿出足够的诚意,黄立也不会拒绝。
说到底,黄立是希望能借着西夷已经占据的要地,将大明的势力向新大陆延伸扩张。
白手起家不容易,有现成的跳板,就很省事省力。尽管这可能是几年或十几年后才能展开的行动。
黄立处理着奏疏,眼角的余光瞟着不远处侍立的小柳,感觉到她与平日的不同,似乎是神不守舍的样子,不时偷看向殿外。
垂下眼帘,黄立也没马上开口询问,又想起湄公省巡抚丁调鼎,思索片刻,又提笔给他写了书信。
丁调鼎之前就上奏,请求出兵占领西港,并逐渐沿海扩展,将真腊变成一个内陆国家。
所需的资源不多,动用的人马也能全由湄公省承担。但黄立并没有允准,而是嘱咐他稍安勿躁,不要太过急迫。
不是兵力不够,而是四下出击,抢占太大地盘,并不符合黄立稳扎稳打的战略战术。
他是希望真腊能够迫于压力,主动要求内附,和南掌一样,使大明能够不战而胜。
暂时保留真腊和南掌的王室,再逐步加强对真腊和南掌的控制,遭遇到的抵抗可能最轻微,付出的代价也最小。
“刚柔并济,朕是越来越聪明了。”黄立有点小得意,给丁调鼎的信中就允准了他的行动计划。
既然真腊不识相,还暗中与安南阮氏和暹罗勾搭,那就增加压力,逼迫他作出选择。
是被大明彻底灭亡,还是投降内附,保留住身家性命?就是以后当不成王了,也能做个老百姓,得享富贵,得个善终。
现在,能与大明竞争的不是安南,北郑南阮的对峙,最怕的就是外力的介入,打破微妙的平衡。
所以,无论是南阮,还是北郑,面对崛起的大明,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唯恐其插手安南。
安南顾不上真腊,暹罗内部也不稳定,更没有实力阻挡大明帝国的扩张。
当时的暹罗,已是大城王朝的末期,处于那莱王的统治之下。
暹罗国是典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被称为昭披耶的大小贵族瓜分了全国土地,耕种劳作的则是作为农奴的“派”。
昭披耶贵族自重身份,不愿从事商业活动。而“派”被繁重的劳作义务束缚在土地上,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生意。
结果,泰国的小本生意和中间商买卖,全都落入了旅居泰国的华人手中。至于利润最丰厚、收益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则完全由王室把持。
17世纪,荷兰商人是东南亚商业的霸主,在暹罗王国,他们可以在王国的任何城市自由经商,垄断了一些高利润商品的出口权力。
除此之外,荷兰人还时常在外海劫掠违反泰荷商务条约、私自和暹罗王室做生意的外国商船。
荷兰人的蛮横霸道,不能不引起暹罗王室的厌恶。
于是,暹罗国王抓住每个机会想打破荷兰人对暹罗出口生意的垄断局面。
代表英国商人势力的希腊翻译康斯坦丁·华尔康,便在各种机缘巧合下,被暹罗国王征召入宫。
但在当时,英国商人的势力在东南亚是弱小且受荷兰压制的,英国人在暹罗的生意也日渐萎缩。
不过,英国势力的衰落,并没有对华尔康在暹罗王室的仕途产生不利影响。
因为,华尔康看到英国商人实力弱小,便转而投靠进入暹罗王国的新兴势力---法国。
路易十四治理下的法国,急切的想要像当时的富国荷兰一样寻求海外利益。
不过法国人寻求海外利益的方法并单纯是经商,而是以传教和政治干预为先锋,商人跟随其后,打造全方位的海外利益代理体系。
就在前年,暹罗那莱王批准法国传教士在暹罗建立教堂和传教,路易十四还亲自写信给那莱王表示感谢。
而且,在华尔康的反复劝说下,那莱王任命一名法国军官为暹罗王室近卫军指挥官。并接受二十四名法国军人作为教官用西式方法训练暹罗军队。
激烈的反对意见首先来自暹罗军队内部,深恐将被替代的军队将领们推举总指挥官、象军统帅帕碧罗阇为代表,坚决反对国王的决定。
而华尔康在那莱王面前得宠,也遭到不少朝中重臣的嫉恨,他们也都附和帕碧罗阇反对外国势力在暹罗的存在。
第三个反对者是在暹罗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佛教信徒们,他们和中国的儒家君子一样,被天主教在暹罗的传播所激怒。
而以信仰天主教的皇储亚派耶脱为首,则极力赞成和法国人达成合作关系。两方的斗争十分尖锐,甚至到了公开对抗的地步。
现在,法国人在暹罗的根基还十分薄弱,完全依靠那莱王对宠臣华尔康的信赖上。
而暹罗军队的主要将领和统帅,暹罗宫廷中任职多年的元老重臣,以及控制了大批信众的佛教长老,形成的排外集团,实力相当的强大。
关键是那莱王能活多久,是否能给法国人在暹罗稳固根基的时间。只要那莱王一死,两方势力的斗争也就将进行最后的摊牌。
显然,在黄立的记忆中,暹罗,或者说是泰国,没有被法国殖民或控制的历史。
也就是说,在暹罗的这场外国势力和排外集团的较量中,排外集团取得了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