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706章 三驾马车的尝试

 所以,这半两银五百文,大吃大喝肯定不够,但却能让春节的餐桌上多点荤腥,多些欢声笑语。 

 而且,通过以工代赈和小额贷款发放,再加上各行各业的恢复,很多自食其力的百姓也有了些积蓄,再添点钱,过年就更加富裕。 

 张煌言带了属官杨冠玉,微服走在京师的街头。 

 杨冠玉以前是他的书僮,无论艰难困苦,一直跟着他颠沛流离,感情最深。本来有晋升机会,却不肯离开张煌言。 

 京师经过数月时间,十数万人的修缮整治,已经是大变样儿。虽有些许积雪,却看不到以前脏乱差的景象。 

 看着商铺挂的红灯笼,贴的红告示,还有来往的行人,少有脸色凄惶、衣裳褴褛如乞丐的,张煌言也露出欣慰的微笑。 

 这是自己殚心竭虑治理的京城,看着井井有条,也没有冻?卧地,乞丐流离,怎能没有成就感,不生出欣慰和骄傲。 

 除了看市面的繁荣或萧条,更看百姓的精神面貌,就能看出这世道是好是坏。 

 “这京师的冬天还真是冷啊!”杨冠玉已经二十岁,脸上脱去了稚嫩,不仅成熟,甚至有了几分沧桑。 

 颠沛流离、艰难困苦,也是一种人生的磨练。 

 杨冠玉就属于这一种,从十三四岁就跟在张煌言身边,见到了太多惨相,也看到了大明重兴的景象。 

 张煌言看了杨冠玉一眼,早已当他是子侄,微笑道:“就在适应,今年过去,明年就不会难熬了。” 

 杨冠玉嘿嘿笑了笑,说道:“出外有裘皮棉衣,屋里有火炕火墙,倒也不是很难熬。” 

 说着,他看向来往的行人,说道:“也就是咱们光复了京师,否则,有很多老百姓连煤和烧柴都没有,还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呢!” 

 在封建朝代,无论是宋元,还是明清,到了冬季,很多百姓冻死饿死,都不算稀奇的事情。 

 景泰四年冬,中国自北到南大部分地区都下了罕见大雪,极为严寒,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西等地连下一个多月的雪,灾情严重。 

 江苏苏州,太湖断航,港口封冻,“人畜冻死万计”;浙江安吉,“冻死百余人”;河北沧州,“冻死人畜无数”;山东德州,“人畜冻死”。 

 到了明末清初,南方北方的很多省市的地方志上,也有冻死人的记载: 

 比如湖北大冶等地,“冻饿死者甚众”;河南开封一带,“井冰,道路多冻死者”;江西南昌等地,“行人多冻死”;安徽怀宁等地,“冻绥死者甚众”; 

 江苏盱眙等地,“民多冻死,鸟兽入室呼食”;山东临沂等地,“人多冻死”,威海“行人死者无算,屋内亦有冻死者”。 

 历史上所记载冻死最多的是在满清的嘉庆元年,据说当时北京城的乞丐就有十万多人。一个冬夜,露宿街头被冻死的竟达八千多人。 

 除了气候寒冷的原因,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更是主要的原因。 

 如果不致乞讨为生、露宿街头,如果有充足的粮食和柴煤,住在屋子里的话,自然不会冻饿而死。 

 粮食需要钱买,烧柴和煤也是一样。北方的百姓,在入冬前都要预备足的。否则,大雪封山封路,想自己砍柴都做不到。 

 对于京师的市民阶层,就更是如此。除了要吃饭,取暖也是冬季的大事。 

 北京行辕建起之后,着重解决的便是两大问题。一个是抢运粮食,另一个便是恢复煤矿的生产。 

 老百姓穷困,煤挖出来运到京城,又有多少人能买得起? 

 少不得又要官府先垫付钱款,和粮食一样,再把煤也发下去,都记账暂借,以后可是要还的。 

 并不是斤斤计较,也不是缺钱,而是为以后的移民作铺垫。如果在京师真的混不下去,那就去辽东垦荒耕种,可不能老让官府白养着。 

 慈幼院是给孤儿用的,孤老所则是鳏寡孤独,年老且无力谋生者。 

 朝廷是要建起更多的救助机构和福利部门,推出更多的救助政策,但却不包括养懒人。 

 听到杨冠玉说到冻饿死人,张煌言便想起慈幼院和孤老所,脚下转了方向,说道:“去慈幼院和孤老所看一看,老弱和孩子,最是怕冷。” 

 虽然官府早已安排妥当,可张煌言觉得不看一眼就不放心。本来是要彰显朝廷仁义恤民的,若是有冻饿而死的,传出去就适得其反。 

 “要做就做好,否则还不如不做。”张煌言边走,边对杨冠玉说道:“万岁连皇宫的地方都能让出来做慈幼院,咱们供些粮米还做不好,成什么样子。” 

 杨冠玉点着头,知道这是在教导,自己也早晚是要离开张煌言的身边,也肯定是做官。 

 “大人您看。”杨冠玉伸手指了指,笑道:“这么快就打出广告搞促销,这商人确实够精明。” 

 原来是这家商铺门前刚刚立了块大木板,上面张贴着促销商品的名称和价格,比平时低了差不多一成。 

 不管代金券什么时候运到发放,商铺都想赶着年节多卖出商货,多挣些钱。 

 要知道,虽然朝廷有意拉动消费,但北方凋弊,百姓穷困,不是一时半会能够缓过来的。 

 这些商家平常的买卖并不算好,只是为了抢占市场,并对迁都后京师的繁华很确定。 

 所以,商家手中都积压了一定数量的商货。即便没有代金券,也是会搞清仓促销的。 

 对于迁都,最期盼的恐怕就是京师的商贾。你想想,除了皇家,还有成千上万的官员和眷属,那都不是缺钱的。 

 到时候,别说生活必须的日用品,就是茶楼酒馆,也会生意兴隆。南京就是最好的例子,宵禁取消之后,市井更是繁荣。 

 现在包括京师在内,北方的大商贾基本上都是南方来的。光复得早,又得益于海贸和优惠政策,他们的经济实力恢复得很快。 

 北方则因为鞑虏的横征暴敛,不仅百姓穷困,商贾富豪也遭到沉重打击。 

 借着北伐成功,南方商贾迅速北上,收购商铺、抢占市场,手中又有货源,完全压制了北方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