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节三秦 制西域
仁宣时期,漠南诸卫所几乎全部废除或内迁,北方防线退守至边墙,丧失了缓冲,陷入了被动。
黄立虽然没象朱元璋那般强势,但也是形势使然,北方的恢复重建需要时间。
但被动防御也不是他的性格和作风,尽管现在甘陕的骑兵总数只有四万,可战力强悍,对蒙古诸部作战,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
况且,步兵也不是不能打骑兵。凭借犀利的火器,机动不足,防守要地关隘却是足够。
蒙古诸部不可不防,并没有见识过明军的强大,难免有不自量力的蠢人。
祁三升掏出烟盒,递给马宝一根,和他一起吞云吐雾,在自家的府宅中继续逛着看着。
“抽惯了这烟卷,散烟就看不上啦!”马宝感叹着,“享了福,这人也就松垮了。咱们可还得继续给朝廷效力,为万岁效忠。”
他们比不得夔东出身的将领,从龙时间晚了,光复江南后,才封伯;北伐大胜,才晋侯。
而夔东将领在光复云南后,便已经有很多封伯封侯的,正好比他们早了一步。
如果按时间来划分,那就清晰了。
夔东系的是第一拔从龙之臣,大西军和吴系出身的是第二拔,光复江南时反正归降的是第三拔。
等到北伐开始到结束,在北方就很少有反正降附的将领再有封爵。
毕竟,那已经是大势所趋,他们就算反正,也没有什么功劳,多是原职任用。
现在,天下已定,但皇帝锐意进取,能够再继续建功立业的,也就剩下了伯侯和更往下的将领。
不说能升到郡王这个天花板,就是到了国公,也能令人满意。
何况,马宝和祁三升等将领,年岁还不算大,怎么也要再往上升一升才甘心。
祁三升深有同感,吐着烟雾示意马宝去凉亭中坐下,已有亲兵奉上茶水。
“圣驾北上也就一两年的事情,某琢磨着,对漠南蒙古动手,差不多也就在那以后。”
祁三升喝着茶水,缓缓说道:“万岁开拓进取之志,还要胜过太祖皇帝。而北方作战,更加依靠骑兵。”
南面扩张靠海军,北面征战赖骑兵,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步兵和炮兵,以夔东系出身的将领居多;骑兵作战,则是大西军和吴系将领更擅长。
马宝轻轻颌首,说道:“除了开马市,甘肃还建了马场。只要战马数量上来,扩充骑兵也不难。”
“先以步兵稳固要地关隘,争取一年多的时间整合训练骑兵。到迁都之后,只要万岁下旨,咱们就能立时发动。”
有相当数量的骑兵将分批退役,或是转驻他地,补充进来的是原甘陕绿营的官兵。
毕竟,他们的家人在这里,守乡卫土更有动力。
这也是古代交通所限制的,将士们也有探亲假。要是出省,跋山涉水的时间,就占去了大半。
甘陕绿营的官兵在骑术上倒也不差,但对于明军来说,骑术和武技已经不是太过重要。
一是火力致胜,其次是坚定的战斗意志,最后便是必胜的信心。
明军已经是身经百战,从南打到北,在击败凶恶的鞑虏之后,军心士气达到了顶峰。
即便有不少官兵退役,但骨干和核心仍在。在整合训练之后,一样能把这些优良的品质传承下去。
甘陕出身的官兵,本身就有悍勇的气质。装备先进武器,经过严格训练,还会是强军。
“要是肯留在甘陕安家的将士更多一些就好了。”马宝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略有些伤感。
一些将士已经熟悉,可不管是退役,还是转驻他方,以后兴许都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祁三升苦笑了一声,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看他们能和家人团聚,能享安乐太平,也就不那么难受了。”
马宝点了点头,心情看似好了一些,感慨道:“是啊,这么多年出生入死的,终于有了好结果。”
想退役的多是低级军官和士兵,还是要达到年限,符合条件的。毕竟,他们觉得要晋升的话,花费时间太多。
而象马宝、祁三升等将领,以及中级军官,更愿意继续戎马生涯、建功立业。
这和后世也是差不多的现象,当官儿的享清闲,也不累,工资还高,谁不想着多干几年。
底层的工人们又脏又累,挣得还不多,那自然是盼着退休,没准还能多领些退休金。
征战这么多年,中间又几度调整补充,马宝和祁三升的手下,也不再是原班人马,也没有了多少从甘陕出去的旧人。
所以,要退役的,以及要转驻他省的,基本都是按原籍安置,省得千里迢迢,还要送家眷过来。
黄立倒是想学后世的征兵和安置办法,不管天南海北,随机分配所属部队,以避免部队地方化。
可现实条件所限,实施起来困难很大。在没有更快的交通工具之前,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尽管如此,黄立还是要逐渐地在大明实现普遍兵役制。
也不用多,服役两年,掌握基本的战斗技能就行。日后若有需要时,便能轻易地扩充军队。
全民皆兵的话,人口亿兆的大明,还有哪个国家能够抵挡?
而且,这些兵员还将被灌输冒险和进取的思想,可能会成为佣兵,也可能自己组织起来,去海外创业发展。
退一步讲,万一遇到外敌入侵,这些两年义务兵拿起武器,就是令人震惊的保家卫国的力量。
马宝和祁三升当然不知道皇帝的深谋远虑,正沉浸在加官晋爵、赐宅赏金的喜悦,以及对将来前途光明的憧憬之中。
而论功行赏的对象不仅是中高级军官,以及从龙的文官,还有成千上万的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
带着退役安置金,还能享受军人的退伍待遇,他们怀着亲人团聚的喜悦,正在奔向归家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