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654章 时也运也

 马宝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依我看,北上南下将是国策。北边是草原,当以骑兵为主;南面嘛,自然是水师为重。” 

 “这样不好嘛?”祁三升笑道:“我等本就迟了一步,只怕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白文选也附和道:“所谓功高震主,不过是官爵高了,朝廷封无可封。你们现在的爵位,不用担心这个。其他人嘛,该是有些激流勇退的了。” 

 这说的就是封到郡王的刘体纯、李来亨等人,自己识趣的话,就不会主动领军,再去立功。 

 但他们年岁也不太大,在大都督府是不错的位置。手中无兵权,皇帝也放心。 

 而且,象李岳、刘享等后辈已经有崛起之势,成为一方镇守大将,李来亨等人退到幕后,既是避嫌,也是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和晋升的空间。 

 象袁宗第、郝摇旗和党守素等人,却是不大一样。他们的子侄辈,没有出色的,自然能在外面领军。 

 当然,这也要看皇帝的意思。尽管白文选和马宝、祁三升都没说,可心里还是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鸟尽弓藏。 

 但从皇帝的行事作风来看,可能性不大。至少,在短时间内,不必有这样的忧虑。 

 “万岁的子嗣还是太少,多少让人心中不安。”马宝说了一句,马上又找补道:“但万岁还年轻,充实后宫,倒也不用着急。” 

 太祖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很大的原因是太子朱标死得早,皇孙朱允玟岁数小,也没什么威望,他怕皇孙镇不住手下的悍将功臣。 

 皇帝这边只有一个皇子,太过单薄。要想富贵安稳,还是希望皇权稳固,不起什么波澜。 

 “只有四妃,确实太少。”白文选附和道:“但万岁重情义,这对臣子来说,也是好事。” 

 在封建社会,皇帝有三宫六院还是少的,宫中的宫女也都是皇帝的。就这,还时常选秀,不断有年轻漂亮的女子入宫。 

 黄立表现得却象是有些清心寡欲,早期更是连个侍女都没有。一直到光复江南,才始封三妃,应盈也是后封的。 

 但皇家私事,也不好多说。现在既有了皇子,请求充实后宫的呼声才弱了一些。可见,不只是马宝等武将关心,文官也是一样。 

 酒喝着,话说着,气氛越来越热烈。都知道今日一见,说不上什么时候再能相聚。 

 在另一处京城的三进宅院内,李嗣兴和妻儿也正在用饭。 

 宅院不大,可也符合身份。既不是官员,也是白身,朝廷给钱也不多,正好。 

 “四十两安家费,花费了十两置办家什,每月三两银子的补贴,也尽够用了。”妻子倒是很知足,从心惊胆战中解脱出来,就是最大的安心。 

 李嗣兴点了点头,说道:“我已经想好了,去官府应聘当差。多少也够养家,那三两银子的补贴就辞掉。” 

 无功不受禄,何况还是戴罪之身。全靠着父王李定国的余荫,朝廷没罚,皇帝没罪,还给钱恩养。 

 停顿了一下,李嗣兴又补充道:“愧对朝廷,再白白拿补贴,心中难安。” 

 妻子看了一眼埋头吃饭的儿子,微笑着说道:“夫君说了算。妾身也找个活计,不闲着。” 

 李嗣兴点了点头,感慨地说道:“听马叔祁叔讲了那么多,回到京师也看了不少,确实长了见识。这大明中兴,与以前可是不一样啦!” 

 马宝等人押运钱财物资,李嗣兴和刘震也随之而回。一路上,不仅是马宝,还有跟随护送的人,谈天说地都讲了不少。 

 李嗣兴虽然得了恩典,可到底是心中不安。到了京城,官府也安排得妥当,甚至还征求他的意见,这才作出了决定。 

 不管挣多挣少,也是自食其力,更是为朝廷效力。家用是够的,但妻子也不是官太太,做点活计,也是让朝廷和官府看。 

 “让孩子去上学堂,凡是朝廷提倡的,咱们都别落下。”李嗣兴给儿子挟着菜,说道:“以后如何,也靠他自己。” 

 儿子抬头笑着,说道:“学堂好,会有很多朋友,能一起玩耍。” 

 李嗣兴和妻子相视而笑,这尘埃落地,能安心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巩殿下那边,找个日子去拜见。”李嗣兴苦笑了一声,说道:“以前是避讳,现在就不用考虑这个。” 

 归降满清,又同是大西军出身,在京城居住相当于软禁,相当于人质,自然是不好走动。 

 现在却是不同,甚至官府还派了白绘来负责安置他和刘震,颇多照顾和提点。 

 “那妾身再拿出五两银子置办礼物。”妻子说着,看向李嗣兴,征求着他的意见。 

 李嗣兴想了想,摇头道:“太多了。只是拜见长辈,礼多倒是让人多想。” 

 只要不沾军队,李嗣兴和白文选,还有刘震,都是白身,自然是不怕人说闲话。 

 况且,大明中兴,国势正强,也不必象异族统治那般严防。若是不去,倒是不好,显得冷情。 

 “夫君,趁着还有闲,咱们去参观下皇宫吧!”妻子眼中有了热切,看着李嗣兴,说道:“等圣驾入京,怕是就没这个机会了。” 

 李嗣兴笑着点头,痛快地答应下来。 

 随着京城百姓的生活逐渐安定,南方商贾云集,这皇宫似乎就成了必须要打卡的胜地。 

 说不得,这就是对人显摆的谈资。否则,谈论起来,就显得丢人。再说,等到年老之时,儿孙绕膝,也是向小辈炫耀的资本。 

 “可惜,不能再从军入伍,为国征战,以戴罪立功。”李嗣兴心中也有遗憾,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别说身上的污点,便是明军的战法,也是他陌生的。算下来,才五六年的时间,却是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李嗣兴看向儿子,闪过了殷殷期盼。他是不成了,辜负了父王,希望儿子能走武人之路,重振家声。 

 孩子并不知道身上已经被父亲寄予厚望,饭吃得香甜,只想着上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