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联军追击,奋斗价值
黄立宠溺地用绢帕给女儿擦去嘴角的口水,笑着说道:“真是羡慕她呀,无忧无虑的。”
语茉微笑着说道:“北伐大胜,兴复大明已竞全功。文臣武将忠心耿耿,皇爷不必太过劳心费神。”
在外人看来,确实如此。大明中兴,外敌败亡,该是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的来临。
黄立笑了笑,有些勉强。
如果他现在躺平,确实能够好好享受。凭明军的实力,就算北方还要防范,也不能有太大的影响。
但很多事情不去做,终归是遗憾。何况,也不需要他太过劳累,只是把好舵,定出目标,自然有下面的人去执行。
对于孩子的羡慕,其实也只是随口一说。当然,他是有些骄傲的。没有他的奋斗和努力,孩子们岂能享受安乐祥和?
语茉抓着女儿的两个小手,轻轻活动着,摆出几个姿势,用可爱来缓解皇帝的情绪。
在孩子咯咯的笑声中,黄立的笑容持久而灿烂。奋斗的意义体现在孩子身上,真的是一点也做不了假。
和妃子吃过午饭,黄立睡了个小觉,才回去办公。
帝国的崛起才刚刚开始,国战虽然是第一位的,但其它方面的发展,也相当的重要。
科技无疑是黄立最为关注的,也是他最擅长,能为大明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动力的方面。
虽然为了国战的需要,兵工厂在全力生产制造已经成熟的武器弹药,但研发部门却按照皇帝的指示,继续提升武器的性能。
在水力锻压机可以实用后,冲压铜制火帽便解决了最后的大规模生产的难题。
虽然大规模换装武器还不迫切,兵工厂的生产能力也不足,但黄立还是决定在国战结束后,逐批地为军队更换火帽枪。
这已经是前膛装药的终极产物,凭借线膛火帽枪,就能使明军领先西夷数百年的时间。
只是现在线膛枪,明军已经能够轻松击败相同数量,或是两倍于己,只装备着燧发滑膛枪的敌人。
但黄立必须考虑长远,在与西夷的征战中,始终占据领先优势。
征伐吕宋,将西班牙人彻底消灭,很可能引起西夷的警惕和戒惕,也很可能促进他们在武器装备上的进步。
但这不要紧,等到他们也掌握了线膛米尼枪时,明军的火帽枪又能碾压敌人。
“而且,线膛枪的制造水平还能够提高,使火枪的性能和威力再次提升。”黄立阅看着研发部门的定期奏报,提笔写上自己的建议。
要提升火枪的性能,还是取决于最基本的制造工艺,也就是钢材的性能。性能越好,能够承受的装药量越大,射程也就越远。
坩埚炼钢已经普及,连小作坊都开始采用。但钢材本身的缺陷还是存在,比如太硬,难以焊接等等。
什么转炉、平炉,什么酸性碱性,黄立也只是一知半解,需要大量的实验,才能实现炼钢的大跃进。
至于意义重大,且能大幅提升钢材性能的合金钢,比如什么钨锰合金钢、铬钢、锰钢、镍钢,黄立只能列为发展规划,却需要几十年,或是上百年才有可能。
但思路有了,计划有了,只要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这些先进的理论和发展思路,就是宝贵的财产,全世界恐怕没一个人知道。
“陆军差不多能够打遍天下无敌人,差距最大的还是海军,特别是在大型舰船的制造工艺,以及海战的战术上。”
武器上的差距,借助于黄立的作弊,能够很快赶上。比如舰船上使用的火炮,只是触发引信,就比西夷强了太多。
但舰船的大小和数量,以及航海技术,黄立也得承认,和西夷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光是砸钱造船,还不足以解决海军的人才问题。这需要时间来培养,需要实践操作,甚至是实战来增长经验。
所以,出于谨慎,明知道吕宋的西班牙人没有几艘战舰,兵力也不多,黄立还是决定动用差不多整个南洋水师。
以多打少,即便有些意外和变数,数量上的优势,也足以弥补。
而且,国战打到现在,黄立已经让广州兵工厂着力生产舰船所用的火炮和弹药,以及大量的触发式火箭弹。
火箭弹的射程和纵火作用,不可低估。哪怕准头差一点,可铺天盖地的打击,一样极具威力。
“明年,明年就拿下吕宋,彻底消灭西班牙。”黄立眯了下眼睛,“屠杀华人的血海深仇,已经等了太久了。”
在他的桌案上,除了兵工厂研发部门呈送的报告,还有科学院送来的文件。区别只在于军用和民用,但在黄立看来,却是有联系的。
比如科学院按他的旨意,为港口而设计制造的动滑轮起重设施,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提高了装卸的效率。
这也加快了对北方的物资的运输,而为军队设计制造的小型起重机,则为炮兵和辎重营提供了便利。
当然,更多的还是民用机械,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力资源。
新型纺织机械的推出,相当成功。一个人能干两三个人的工作,能赚更多的钱,使得纺织作坊大量地进行更新换代,都不用官府进行太多的说服和动员。
科学院这回呈上的报告,是对于石油蒸馏的实验结果。还有一份,则是拿出了新式车辆的样品。
从石油中提炼制造火油,刨除运输外,成本最低,效果最好。还有沥青,已经确定为路面升级更换的主要材料。
“可惜,运输成本还是相当高,这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西北虽然也有石油,但数量太少。”
黄立提笔写上嘉励之语,又看着新式车辆的图样,微露笑容。
新式车辆采用了钢轴和辐条车轮,更加地耐用,且能装载更多的货物。这是为邮政部门准备的,对于拓展业务,很有帮助。
“包裹快递,对于百姓的生活,又提供了便利。”黄立很欣慰,每一个改变都离他熟悉的社会,更加接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