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骑马砍杀
“杀光鞑虏!”
“杀光他们!”
骑兵的速度还不能放到最快,所经过的火枪兵都自动让路,或举枪或握拳,大声地喊叫着。
这既是鼓励,又是羡慕。能骑马作战的,比步兵显然要高上一筹。
骑兵们大受鼓舞,纷纷以动作来回应,速度也加快了许多,如同洪流般在袍泽们的注视下涌过战场两侧。
正在忙着撤退的阿汉布禄,听到了越来越响的马蹄声,他注目观瞧,便看到明军的骑兵出现在了战场的两侧。
初时还不以为意,但明军骑兵有如滔滔河水,连绵不绝,阿汉布禄的脸色终于变了。
明军有骑兵,他是知道的。但并没放在眼里,在数量上也有低估,对于刚到辽东的王辅臣的骑兵团并不知道。
毕竟,明军骑兵并没有大举出动,成建制地与鞑虏进行过交锋。
阿汉布禄便认为明军骑兵战力有限,只是机动速度能快上一些。
可现在,明军骑兵出现的数量大大超过了他的预计,并且摆出了冲锋的架势,他才预感到不妙。
此时,正是鞑虏虚弱的时候。人困马乏,连箭矢都射出了太多,还没有得到补充。
何况,明军的步兵还有向前推进,根本不给他们从容收拢伤员再撤退的机会。
连步兵都打不过了,何况突然加入的骑兵?看起来,至少有上万哪!
就算要与他认为战力不强的明军骑兵作战,也不能在这个战场。先退远,使明军步骑分离,才有机会。
“逹都率一千人马断后,在渡口会合。”阿汉布禄飞快地下达了命令。
逹都毫不犹豫,躬身领命。
此时已是危急时刻,考虑不到个人得失。
哪怕阿汉布禄是挟私报复,他也没有怨言。毕竟,总要有人断后,掩护大队人马撤退的。
幸好在渡口浮桥还留下了一万多骑兵,会合之后,反击明军的骑兵,说不定还能反败为胜,给明军以沉重一击。
数千鞑虏骑兵狂奔而去,逹都则率领千骑断后。
而明军骑兵也越过了不便奔驰的战场,加速追了上去。
马蹄声如雷,喊杀声震天,但却迅速远去,逐渐变得隐约起来。
战鼓声隆隆响起,一队队的步兵冲过战场,追着骑兵的方向,快速地向前行进。
这是没有参与战斗的部队,体力比较充沛,将直扑辽阳,并为骑兵提供后援。
经过激战的部队停下了脚步,打扫战场,医治伤员,整顿休息。
即便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但鞑虏的死伤更多。战斗过后的明军将士,依然保持着战斗的欲望,胜利在鼓舞着他们。
……………
辽阳城是建在元故城之上的一座古城,太子河从南顺东墙外向北流过。城周长24华里,分南北二城,两城相连呈“日”字形。
由于科技水平不够,辽阳城到河东之间,太子河上并没有一座桥,两岸来往的行人车辆完全靠渡船。
一般行人和牲畜过河,都在高丽门外的太子河上摆渡(今中华大桥附近)。而一般的货物,都在东门外的鹅房码头装运。
也就是说,辽阳地区的鞑虏要想逃离,也只能渡过太子河,过虎皮驿,向沈阳方向撤退。
幸好,阿汉不禄提前用船只铺设了一架浮桥,虽然不宽,但也能容人马通过。
一万多的骑兵就驻守在渡口,保护着最后撤退的生命线。
既然已经决定弃守辽阳,在辽阳囤积的粮草物资也只能运走多少是多少。
从鞍山驿失守,到做出决定,时间实在是很紧,运不走的,也只能忍痛烧毁,不资敌人。
阿汉布禄纵马驰奔,风从耳旁刮过,呼呼作响,使得身后的枪声也听不太清,这可能带给他些许的安慰。
给留守渡口部队的命令,已经派人送出。他并没有命令部队赶来参战,而是命他们退过太子河,准备接应己军过河。
浮桥太过脆弱,被敌人那种打得很远的火炮轰击,很快就会被摧毁。那时候,可是退路被断,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过河参战的风险,阿汉布禄认为太大,不敢做这样的布置。
“大人,敌人追攻太猛,逹都请求增援。”骑手满头大汗,疾奔而来,大声作着报告。
阿汉布禄瞪大了眼睛,敌人骑兵虽然看起来人多势众,可在马上拼杀,竟然也有实力?
稍微沉吟了一下,阿汉布禄无奈地命令,“命殷泰率千骑增援后队,其余部队加快速度,赶往渡口。”
脱离战场的时间并不长,连辽阳城还没看到,逹都率领的断后部队便抵挡不住,这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
一场大战下来,伤亡有四千多,再加上断后部队的损失,阿汉布禄心痛之极。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尽量把人马带过太子河,回防沈阳,才有一线生机。而且,还要看关内援军是否能及时赶到。
虽然阿汉布禄还不知道,经历过这场步骑大战后,他的意志已经动摇。或者说,对于明军的战力,有了清醒的认识。
当然,这也是从战略高度在考虑问题。辽东的八旗兵力,已经不能够与明军展开如此交换比的作战。
就算把关内的人马加上,也不够。这就使得包括阿汉布禄在内的鞑虏将领,产生了类似于怯战的心理。
既要取得胜利,还不能伤亡太大。这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毕竟,现在的明军已经不是天启和崇祯时期,能让鞑虏打出令人震惊的伤亡交换比。
而且,不管是天启,还是崇祯,内忧外患之下,已经难以动员举国之力。在辽东添油式的作战,给了鞑虏发展壮大的时机。
现在的大明,虽然也没全力投入辽东,但前前后后加在一起的人马,很快就将超过全军的半数。
特别是骑兵,几乎全部集中到了辽东。如此强大的兵力,只要后勤保障跟得上,鞑虏是怎样也抵挡不了的。
说白了,鞑虏败局已定。他们现在考虑的,应该是能跑到哪才能落脚安全,还能活下多少人。
“杀,杀呀!”逹都嘶声吼叫着,带着两百多鞑虏纵马迎敌,作着殊死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