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581章 你瞅啥,瞧不起爷呀

 “都到了这时候,还敢穷凶极恶,真是不知道死活。”杨起隆转身离去,去布置人员通风报信,一定要在半路上把这些王八蛋全部弄死。 

 面对着四面皆敌的困境,清廷能够调动的兵力已经极为有限。且有组织的大撤退还在争论走哪条路,也无法派出军队随行保护。 

 当然,就凭那点人马,也抽调不出太多的兵力来护送。北京到遵化有三百五六十里路,荒僻的山林地带也有很多,想保护周全,也是难以做到。 

 何春义等人率领的京外部队,就专守这一路线。鞑虏若要走辽西,那是自己找死,他们也不用去管。 

 走过京师的街道,比以前更加脏乱,行人也不多,都匆匆忙忙的样子。虽然心中可能期待王师到来,但这最后的黑暗时刻,还是很受煎熬。 

 而王朝末日的满清,也撕下了伪善的面具,重新回复到自私、残苛的异族模样儿,哪会管汉人的死活? 

 “快了,快了,天就要亮了。”杨起隆快步走着,看着这乱世中挣扎求生的平民百姓,阴霾仿佛笼罩在头顶,但心中有着更强烈的期待和振奋。 

 朝堂上,争论还在继续,是现在就倾兵出关,攻打锦西,还是等待中原或西北的八旗返回,这又是一个难题。 

 “万岁,微臣愿率兵出征,只要两万人马,定能击败贼寇,打开辽东通路。”康亲王杰书躬身请旨,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 

 时间宝贵,但京畿地区一共才有四万多人,一下子抽走近半,不可谓不冒险。 

 沿海地区要防范,地区纷乱要镇压,张家口还要抵挡察哈尔叛军。 

 原本理藩院郎中马喇等到漠南东部诸旗征调兵马,科尔沁、阿鲁科尔沁、翁牛特、巴林、敖汉、喀喇沁、土默特、扎鲁特诸旗王公已经纷纷答应出兵。 

 但形势急转直下,蒙古诸旗只是口头响应,却再无实际动作。只有铁杆盟友科尔沁,勉强派出一千人,聊胜于无。 

 树倒猢狲散的势利,表现得是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肆无忌惮。 

 这让鳌拜等人担心,绕道回辽东时,蒙古诸部会不会扑上来反咬一口。 

 为了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他必须要保留上万人马,使蒙古诸部不敢造次。虽然八旗衰弱,但打蒙古诸部,还是有些把握的。 

 对于杰书的请缨,鳌拜面无表情,心中却是鄙夷轻篾。真以为明军不堪一击,两万人再加上宁远守军,就能打开通路? 

 哪怕是辽沈出兵,前后夹击,恐怕也未必能够成功。 

 康小三自上次朝议后,应该是征求了孝庄老奶奶的建议,不再叫嚣什么御驾亲征,对群臣的态度也有所缓和,应该是想显出镇静自若的帝王之相。 

 听着群臣纷纷上奏,表示出各自的观点后,康小三看向鳌拜,开口问道:“鳌卿,你觉得康亲王之议如何?须知时间宝贵,人心纷乱,越早打开通路,越能安定人心,以定行止。” 

 鳌拜躬身道:“万岁英明神武,又已亲政,自可乾纲独断。值此危亡关头,微臣年老体衰,难当重任,还请辞去辅政大臣之职。” 

 康小三皱起了眉头,鳌拜突然请辞,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前迫切地希望如此,但此时此刻—— 

 “这是要把烂摊子甩给朕,把失败的责任也全部推卸掉?或是又一次以退为进,想要得到什么让步,更加擅权?” 

 众臣都陷入了惊愕,不知道鳌拜到底有何企图。难道是上次朝会没有通过他的建议,他索性甩手不管了? 

 康亲王杰书更是胡思乱想,觉得鳌拜莫非想通过此举,打击想出头的自己,消除所有的反对意见,只有他说了才算。 

 “朕还年幼,经验浅薄。”康小三思虑已定,语气更加和缓,开口说道:“鳌卿等辅政大臣,负先帝重托,值此危亡关头,怎能轻言请辞。” 

 遏必隆顺着皇帝的话,在旁劝解道:“鳌公,若有建议,尽管上奏。万岁英明,岂能不知鳌公忠贞?” 

 鳌拜面无表情,对着康小三沉声说道:“微臣并无建议。万岁英明,自会择善而行。” 

 原来还是为了如何撤退出关之事,是要用请辞来给朕施加压力,采纳他的意见啊! 

 昨日朝会上,兵部尚书噶禇哈、户部尚书马尔赛、吏部尚书阿思哈、吏部侍郎泰图等人的奏议,显然就是鳌拜的意思。 

 康小三沉吟了一下,决定采取折衷之策,哪方也不全取。这样也不必孤注一掷,还是有转圜的余地。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朕以为可先进攻占领锦西的贼寇,但兵力限在两万。另急命奉天将军出兵配合,两面夹击。” 

 “此战无论成败,都不可迁延时日。若不能迅速突破,便回师关内,以骑兵之速,再绕道出关想必也来得及。” 

 “同时,组织京畿地区的满人和旗奴包衣,开始向关外退却,可先在遵化集中。如果打通辽西通路,转向山海关也是顺道,且缩短了近一半路程。” 

 从京城出发,走通州、三河、蓟门,便到达遵化,大约是三百五十余里;再到山海关,就只有二百四五十里。 

 康小三显然是做过功课,认为先到遵化是妥善之举。 

 如果辽西走不通,就直接从遵化向北,由长城的龙井关、大安口,或是洪山口出边墙。 

 这就是皇太极第一次抄袭大明的路线,康小三觉得挺好,这与鳌拜的计划也是一样。 

 其实,关内这段路是好走的,有官道,有沿途的官府支应,或是在村镇吃住。 

 出了边墙才是艰难的跋涉,要翻山渡河,且人烟稀少,总路程差不多有上千里之遥。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满人都希望能走辽西走廊这条路,既近又有大路。 

 尽管折衷方案并不让鳌拜感到十分满意,但也达到了部分目的。而且,也是尽量兼顾到了两个方案。 

 如果能从辽西撤退,自然是好;不能成功,便退而求其次。 

 “万岁英明。”鳌拜有些敷衍地躬身恭维了一句,算是勉强同意。 

 康小三点了点头,看向康亲王杰书,开口说道:“你率军即刻出发,再从山海关和宁远调动些人马,以最快的速度向锦西贼寇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