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全盘崩溃
清廷大为震惊,虽然也做了相应的准备,但明军突然发力,还是打乱了他们的节奏。
为了抵挡明军北上,清廷急调青州守军大部,赶往有“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之称的聊城,与聊城守军会合,全力抵御。
刚刚布署完应急措施,西北又传来噩耗,甘肃绿营叛乱,杀死孙思克,又击败监视他们的汉军,并向西安进逼。
随后,西北激变,甘陕两省都为之大乱,急报一个接着一个直达京师,形势也急转直下。
固原道、定边守军叛乱,巩昌(甘肃陇西)游击袁承梁以城叛;
副将江有仓、参将潘瑀策动阶州(甘肃武都)、文县、洮州(甘肃临潭东)、岷州(甘肃岷县)叛变;临洮守备鲁文耀叛;
甘肃省城兰州游击董正巳叛,千总杜士黄、马洪等巡抚所属游击、守备各军官积极响应,占领全城;
兰州一失,西北震动,许多城镇或叛或陷,还有一些城镇与乡村,被当地武装所把持。
甘肃叛乱直接影响到了陕西,各郡邑随之骚动,叛乱纷起。
同州(大荔)游击李师膺据神道岭起兵,连陷洛川、宜川、鄜州(富县)等城。
延绥镇所属鬻水、鱼河、波罗各营、葭州、吴堡、清涧、米脂等县先后易帜,起兵响应。
紧接着,绥德、延安、花马池、靖边等相继失陷。陕西一省只剩下西安一府及邠、乾二州。
虽然陕西清军的主力在西安,各地守军不多,要平叛的话,也不是太过困难。
但西安的清军还要抵挡明军的压力,哪里还能腾出手来去各地平定叛乱,只能急奏朝廷,言说形势危急,请求东撤河南,或是北入山西。
显然,西安已是岌岌可危,继续坚守的话,清军集团有被包围歼灭的可能。
甘陕绿营本来被清廷看成救命稻草,但现在却成了催命符。或者说,是大崩盘的最后筹码。
战局至此,北方已经难以保住,剩下的唯一出路,就是撤退出关,重回辽东以苟延残喘。
清廷一边给西安将军急令,要他率部走山西,急速返回京畿。又给河南清军下令,要他们且战且退,在石家庄驻防。
至此,清廷作出了收缩兵力于北直隶,为大撤退争取时间的布署。
但更致命的消息传到京师,明军占领锦西,切断了由辽西走廊回返辽东的通路,这才是当头一棒,再次打乱了清廷的计划。
朝堂上,大臣们争论激烈,吵吵嚷嚷,面红耳赤,形同菜市场一般,个个如市井之徒。
鳌拜阴沉着脸,垂着眼帘,既不压制,也不发言,不知在想着什么。
康小三紧皱眉头,看着下面吵闹的大臣,脸上闪过怒色。
平常沉稳镇静,事到临头,已经完全失了方寸,只想着尽快逃离京城,完全不管如何布署,如何避免损失。
“祖辈打下的江山,就这么丢掉啦?”康小三难以置信,形势几乎在数日之间,便急转直下,简直太快了。
当然,这肯定不是他的错,他才登基几年,也是刚刚亲政,甚至还没有完全掌握权力。
他的目光看向了鳌拜,又从苏克萨哈、遏必隆身上扫过,心中升起怨恨,比以前更加浓烈。
辅政大臣呢,看你们把大清搞成了什么样子?短短几年时间,竟然落到了亡国灭种的凄惨境地。
“贼寇海路运兵,还要供应粮草物资,袭占锦西能有多少人马?”康亲王杰书神情激愤,大声说道:“辽东与关内八旗奋力夹击,此正歼敌之良机,岂能闻风丧胆,竟要绕道边外?”
遏必隆胆小,是不太想孤注一掷,把希望都寄托在打开通路上。
他看了一眼义愤填膺的杰书,淡淡地说道:“康亲王不必激动,现在正在商议,也没最后确定出关路线和方案吗?”
“贼寇在锦西有多少人马,现在还没有确定。据满海所奏,当有两三万之多。如果算上金州和胶东的贼寇,倒也不算夸大其词。”
“到现在为止,贼寇有多少船只,能运输多少粮草物资,情报并不清晰。但至少,贼寇窃踞金州,便能保证两三万人马的粮秣。”
“况且,谁知道贼寇还会不会从海路运兵增援。现在是两三万,等我军赶到时,说不定会是五六万。”
“如果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地打开通路,撤退出关的计划岂不要耽搁?现下的形势如何,也不用我多说,时间可是极为宝贵。”
杰书眨巴眨巴眼睛,冷笑道:“前后夹击,倾力而战,就算贼寇有四五万,我军在兵力上还占优势。况且,敌人要守卫十几里的防线,要两面作战,困难更大。”
选择确实很难,如果万一失败,出关的人马和平民便窝在辽西走廊,再回头绕道,很可能难以全身而退。
而现在就绕道出关,不说远路跋涉的艰难,单是心里,也会甚是不甘。说不定,明军只是虚晃一枪,并没有死战阻击的打算呢!
兵部尚书噶禇哈作为鳌拜的亲信,开口说道:“京畿兵力只有三四万,不能全部调往宁远。若待中原和西北的八旗人马返回,恐缓不济急。”
顾东顾不了西,清廷已经没有多少机动兵力。京畿驻军勉强算,但还不敢全部出动。
户部尚书马尔赛也上前说道:“数万大军出关作战,钱粮难以支应,主要是运输困难。如果战事久拖不决,恐怕有断粮之虞。”
鳌拜的党羽确实是遍布朝堂,如兵部尚书噶禇哈、户部尚书马尔赛、吏部尚书阿思哈、吏部侍郎泰图等等,都是要害部门,把持着大权。
这些亲信早已经与鳌拜商议过对策,认为要打开通路,不仅兴师动众,且并无十足的把握。
如果明军没有占领金州和胶东,没有登州作为后盾,从南方运兵运粮到辽东,当然是费时费力,难以支撑长久。
可明军占据金州已有小半年,肯定是囤积了充足的粮弹物资。胶东的明军也能跨海支援,锦西明军的实力已经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