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占觉华,取登州
北洋水师提督刘国轩大步走过甲板,来到胡国柱跟前,开口说道:“将军,此岛可由我水师陆战队驻防,保证万无一失。”
胡国柱笑了笑,对刘国轩说道:“陆战队是精锐,是另有重任,万岁都不舍轻用,小小海岛,又岂能劳陆战队驻守?”
停顿了一下,他又压低了声音,补充道:“刘提督,你应该知道驻守此岛之后的任务是什么?陆军易练,海师难求啊!”
这也是提醒,告诉刘国轩,接下来的战斗就可能是硬碰硬的拼杀。军队要堵在这里,象钉子一样牢牢不动,抵挡住鞑虏疯狂的进攻。
刘国轩张了张嘴,象是想分辩几句,但最终还是苦笑一声,有些无奈地说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陆战队立功光耀的时候。”
“应该不会远了。”胡国柱伸手指了指近在咫尺的觉华岛,缓缓说道:“冬天海水冰封,骑马便可直蹈岛上。难道万岁不知,难道大都督府也不知?”
刘国轩微微颌首,说道:“等不到冬天,鞑虏便完蛋了,还怕什么冰封?”
“正是如此。”胡国柱说道:“在金州一战中,我看到了衰落严重的八旗,看到了我军的火力有多强大。不到一年啊,已经拉开了如此大的差距。”
“在光复江南时,还不是这样。当然,八旗也没有向江南投入太多的兵力,绿营的降附成为主因。”
“但现在看来,即便当时鞑虏大举南下,在江南那种地形地势下,也无法战胜我军。”
“所以,今年的北伐或许还有些波折,但胜势已定。以后,建功立业的机会,恐怕便都在于水师了。”
刘国轩沉吟着,并没有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显然,他也有他的思维和判断。
原本,皇帝在海外开疆拓土是不加掩饰的,但唯独对吕宋是保密。可在上层看来,却也不是秘密。
南洋分舰队在东宁停驻,征伐吕宋应该是以南洋舰队为主。郑经却给刘国轩来过书信,已经透露了要参与其中的打算。
对刘国轩来说,海外拓土也符合他的利益。作为郑氏旧将,显然不如更早投靠万岁的杨彥迪和陈上川。
所以,在海外建功立业,或者是裂土封爵,能够远离内地的倾轧,更加地自由和放松一些。
尽管皇帝现在并没有什么歧视之举,对将领的出身好象不太在意。但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有改变呢,从历史上看来,是很有可能的。
“北洋水师听从二位将军调遣便是。”刘国轩抬起头,微笑着说道:“二位将军的好意,某岂能不知?”
主动请缨,表明姿态就行了,倒不必真的要争抢功劳。刘国轩不管是从亲疏,还是从长远考虑,都决定服从命令。
胡国柱呵呵一笑,也不再多说,目光放远,注视着军队登岛,注视着辎重被运上岸。
清军没有水师,留一支小舰队,岛上有数千人马,就足以防守。但所谋甚大,没有两镇人马,不能实施登陆作战。
目光转向陆地,胡国柱又举起了望远镜。虽然宁远城离之很远,但岸上逡巡的清军骑兵,还是能够看到。
可那又怎样,还不是望洋兴叹,徒呼奈何?
胡国柱的嘴角上翘,露出了轻篾的冷笑。
陆地上,清军宁远守将副都统达海眉头微皱,望着海上成百艘的舰船,依次靠上觉华岛。
他没有想到,明军会突然出现,占据觉华岛。他不太清楚这是金州的明军,还是从青岛或江南开来的敌人。
可不管怎样,宁远也要面对威胁。尽管在他看来,这可能只是明军的牵制行动。
现在的宁远,已经增兵到五千,这是鳌拜的主张,从关内调回了一万人马,由其兄卓布泰率领,并在宁远留下了三千兵力。
显然,朝廷,或者说是鳌拜,正在为后路作打算。北方战局吃紧,或者说是已经不太乐观。
“大人。”甲喇额真绰特巴在旁说道:“敌人倚仗水师,实在是肆无忌惮。”
达海听说了绰特巴的怨忿,却只能苦笑一声,无奈地说道:“那又如何?我们无能为力啊!”
“等到冬季。”绰特巴恨恨地说道:“卑职愿领一队人马,杀上岛去。”
达海看了绰特巴一眼,既没鼓励,却也没说丧气的话,便转开了目光。
好半晌,达海才缓缓说道:“加强巡视,坚守宁远即可,谅敌人也不敢登岸。回去吧,军情上报,等待朝廷的指示。”
现在也只能这样,敌人在海上,在岛上,还能抱着木板游过去?即便上报,估计也没办法。
但达海也不太相信明军敢登陆作战,离宁远那么近,不等他们登岸站稳脚跟,骑兵便能呼啸而至,将敌人赶下大海。
达海还没与明军交锋过,在头脑里还有着骑射无敌的一些印象。对于明军占领觉华,也没有那么沉重的威胁感。
别说觉华,这辽东近海的岛屿不是都放弃了?只不过离宁远近,让他看到了而已。
…………….
登州。
城头上是明军的旗帜,但却没有什么战斗的痕迹,城墙只是显露着年代的沧桑。
刘享还以为要攻克这座重镇,必然要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可没想到,清军已经不战而逃,转向青州。
显然,图喇从胶州城逃跑时,也派出了信使,通知胶东其它地方的守军。登州作为守军较多的重镇,也收到了消息。
在图喇看来,胶州数万人马也抵挡不住明军,只有万余人马的登州就更不用说。为了避免被围歼,不如主动弃城,重新在青州集中力量。
刘享倒是想围攻登州,全歼守军,并夺取粮草物资。
可惜,骑兵不够强,也不适合在攻城时使用。步兵虽然加紧行进,可还是晚了一步。
不战而胜固然是胜利,可粮草物资除了少部分被清军带走,其余都被烧毁,却着实令刘享感到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