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满清的挣扎
京师。
虽然清廷也要营造出喜庆的气氛,要各家商铺,甚至是城中宅府和居民,要张灯结彩。
但看人们的脸色,随处可见的乞丐,再怎么粉饰,也是徒劳。
清廷也没有办法,收买人心需要钱粮,他们却是拿不出来。窘迫的财政,连供养军队都捉襟见肘,需要精打细算呢!
而到现在,清廷还不明白,与新兴大明的差距已经难以弥补,甚至会越拉越大。
不仅仅是地域,以及武器装备上的劣势,更重要的是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差别。
在经营手段和思维意识,乃至长远眼光上,一群落后数百年的鞑虏,怎么和黄立相比?
意识不到这个关键,鞑虏从上到下也就根本不明白,与明军的抗衡是徒劳的。只要黄立不出意外,他们已经没有了生路。
随着明军北伐趋势的越来越明显,北方形势也越来越紧张,寄希望于明军内乱也越来越渺茫。
朝堂上,康小三紧绷着脸,扫视着下面的大臣,胸中有不甘的怨忿,更有压抑不住的怒火。
年前,鳌拜已经开始迁徙旗民,闹得怨气升腾。康小三对此强力反对,但他还没有亲政,反对的声音被无视。
“过完年,朕就能效父皇之例亲政,从而力挽狂澜,扭转颓势,再次兴兵江南,重复大清之兵威。”
康小三暗自咬牙,目光扫过立在下面,不拿正眼瞅他的权臣鳌拜。
没错,鳌拜在他心中的定义已经明确。但权臣和乱臣,还是有些联系,康小三并不敢往最坏的地方想。
索尼病情加重,但还在硬撑。并且暗中向皇帝、太后通气,过完年便会上奏,请皇帝亲政。
这无疑又给了康小三不小的信心,他自信在亲政之后,便能一扫颓势,重振大清国威,再与南方的伪明政权抗争。
人就是这样,总觉得自己比谁都行。等到他能发号施令,才会明白知易行难,自己并没有扭转乾坤的本事儿。
但到那时候,人们可能又会找到借口,什么生不逢时,什么命运多舛,什么臣子无能。
现在,朝堂上的争吵,让康小三很是心烦意乱。
他觉得很多大臣已经失去了进取之心,已经没有了祖辈的武勇,要么守成,要么怯懦,要么就是鲁莽。
鲁莽派主张弃守西北,集中全部兵力,猛攻江淮,直取南都。如能成功,则一举摧毁明廷首脑,或是逼其迁都仓惶而逃。
如此一来,军心民气遭到沉重打击,明军必然手忙脚乱,忙于勤王救驾。
这便是清军的机会,穷追猛打,使伪明皇室如永历般东逃西窜,指挥中枢混乱,明军便有瓦解崩溃的希望。
胜负在此一举,总比这般被动防守地苦熬着要好。南北形势不同,越拖对大清越是不利。
怯懦派则主张坚守待变,江南已经稳固,明军实力又强,便不要白白损耗兵力。但对于财政和钱粮,又拿不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对于迁民辽东,他们认为是稳妥之举。在辽东垦荒耕种,好好经营,不失为最后的退路。
持重守成派则主张议和,割让黄河以南的地盘,与明廷分治南北。当然,明廷接不接受,就暂时不用考虑。
“朕绝不为偏安之主!”康小三终于忍耐不住,几乎推倒御案,起身站起,发出咆哮。
“祖宗流血得来的江山,绝不能怯懦地丢弃。我大清还有北方数省,还有几十万可战之兵。为何要卑词议和?为何要做退回关外的打算?未战而谋退路,军心民气,如何维系?”
“龙兴之地亦遭攻击,为何新任奉天将军不兴兵再战,击败敌人,将其赶下大海,并收复失地?”
鳌拜暗自撇嘴,淡淡地说道:“万岁,议和在太祖、太宗时亦曾有过,那又怎么说?”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至于迁民关外,乃是耕种自给。已经调兵增援,可钱粮全从关内运输,千里迢迢,耗费极大。”
“辽东现有两万多人马,占据辽南的明军却有数万,兵力还有我军之上。加之火器犀利,倚坚而守,奉天将军不急于进攻,也是我等辅政大臣所决定。”
鳌拜并不客气的反驳,让小屁孩一下子没词了,很是窘迫的看着位高权重的鳌拜。那高大健壮、满脸胡子的凶样,在气势上就压住了康小三。
群臣或慑于鳌拜之威,或是形势恶劣,心中也无对策,都闭口不言。大殿内,一下子诡异地安静下来。
“启奏万岁。”苏克萨哈赶紧上奏,打破这尴尬的场面,“贼寇水师强大,威胁京畿,大军不可轻调。臣等以为应以守为攻,先图自固……”
鳌拜心中甚是不耐烦,出口打断苏克萨哈,说道:“臣等之议已在奏折上,请皇上御览。军务政事繁忙,臣便先告退了。”
康小三看着转身离开的鳌拜,以及一片沉默的群臣,有些不知所措。
“万岁!”苏克萨哈心中暗自叹惜,躬身奏道:“漕运断绝,财政紧张,大举用兵难以实行。况且,人心思乱,形势已是不稳啊!”
“人心思乱,你指的是北方吗,朕并未看到相关的奏报啊!”康小三甚是疑惑,皱起了眉头。
在皇宫里能知道多少的民情,哪知道北方百姓已经处在饥饿之中,民情汹汹,只差爆燃的火星。
苏克萨哈苦笑着,终于还是透露出些许的实情,“几十万大军防范贼寇,所耗钱粮极大。北方气候寒冷,耕种收获不多,几乎全部供应给了军队……”
“已经如此严重啊!”康小三有些无力地坐了下来,喃喃道:“饥民众多,岂不是民乱在即?外有强敌,内有民乱,岂不是要重蹈覆辙?”
这与明末的形势有些接近,但还处在爆发的边缘。小规模的打家劫舍,山贼草寇却已经出现,只是还远没到动摇满清统治根基的程度。
看到小皇帝垂头丧气,再不复刚才的雄心壮志,苏克萨哈暗自叹了口气,与众臣告退而去。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什么阴谋诡计都是浮云。在目前的形势下,鞑虏再怎么搅尽脑汁,也变不出钱粮,也扭转不了与明军越来越大的武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