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辽东民心(除夕快乐)
移民开发,也不限于原籍的辽人,还有各地被优惠政策吸引的各地百姓。
长长的车队向着旅顺堡逶迤前行,百姓们的心中,承载的是美好的希望,以及对平辽的期盼和热情。
尽管还有对战乱的担心,但这个世道如此,过一天算一天,谁也不能老是愁眉苦脸地过日子不是。
…………….
官府的告示已经贴出,由政务人员进行广泛宣讲,并与百姓签订十年的土地契约文书。
十年之内,赋税不变。如果百姓有了大牲畜,或是人口增加,要多领耕种的土地,还可以向官府再行申请,再换地换契。
也就是说,在土地耕种和承包中,百姓有着很大的自主权,而不是被官府死死地限制在田地上。
这样做的考虑是周全的,因为生产力会不断提升,人口也在不断增长,几十亩地过上几年或十几年,可能就满足不了百姓所需。
“文书签字画押后,只是确认这片田地归你耕种,十年都不会变;如果你放弃耕种的话,便由官府收回,另行分配给别人。”
“你一家子现在只能耕种二十亩,以后能种四十亩的话,这份文书可以报官府作废,再分配给你五十亩田地。”
“等平辽之后,辽阳、沈阳、锦州、广宁等等,都会重新建屯设村,也会重新规划田地。但这是以后的事情,不影响你签字画押,耕种现在的田地。”
中午时分,几个政务官吏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令人吃惊的是,其中竟有女性官吏。
接待了那么多的村民,解说政策,签订文书,都是口干舌躁,累得够呛。
村长已经组织人手做好了热腾腾的饭菜,殷勤地招待着这些他眼中的官老爷。
“村长,你对政策了解了吧?”赵英一边吃着饭,一边抬头看着村长,“村民们有什么不懂的,你能解释一二吧?”
村长是个中年男子,身材高大,但不显健壮。从神态和举止上,既有农民的淳朴和憨厚劲,好象也有小生意人的精明。
他连连点着头,陪着笑说道:“大人放心,我都听明白了。这政策呀,就是让百姓们安心。十年时间,不算短了。”
赵英点了点头,说道:“明白就好。以后若有什么疑问,你解说不了,也可以去镇上问询。”
村长连声答应着,也不影响赵英等人吃饭,躬身退了出去。
“大人,下午就差不多能完事儿吧?”年轻的小兵大口吃着饭菜,说道:“得住上一宿,明天再去下个村?”
赵英点了点头,说道:“计划是这样的,争取年前都完成。”
小兵嘿嘿笑了两声,说道:“那可是好,能回去过年啦!”
赵英的脸上露出笑容,随意地问道:“在军营里过年热闹吧?”
“那是。”小兵有些眉飞色舞,说道:“吃好喝好,还有唱有跳,啥地方的都有,南腔北调的……”
赵英的脸上闪过一丝羡慕,但很快消失。作为从政务学院调派来的官吏,她也是身不由己。年节将近,总有那么点思乡之情。
说起来,这也是她主动申请的。离开那个不堪回首的地方,远离认识她的那些人的怪异目光。
要知道,象莺花、赵英、小柳等从风尘青楼解救出来的女人,总会觉得低人一等,会觉得总有人在议论纷纷,投过来的也多是歧视的目光。
尽管村公所有招待的费用,但限于条件,饭菜不算丰盛,可已经是当时村上能拿出的最好招待了。有荤有素,有饭有汤,赵英等人,对此倒是不挑剔。
村上的人大概也是头一回见到女官吏,看她们的眼神,既敬且畏,还有几分好新奇。
但赵英等人对此也习惯了,不只是在辽东这样,所以,也根本不以为意。
“赵姐。”一名实习的政务人员是从金州提拔的,少有的能读书识字的,此时放下了碗筷有些疑惑地问道:“几年平辽还是没准的事情,可为什么要和百姓签这个十年期的文书呢?”
平辽之后,肯定会有一次人员的迁徙和土地的重新分配。按照光复区的章程,以及官府的计划,田地和劳力要保持在二比一的比例。
简单地讲,就是当地的劳力数量,再增长一倍,田地也差不多够耕种。这样能够保证在较长时间内,百姓的生活能够尽量稳定,不必再迁来移去。
毕竟,由于交通的关系,老百姓都是在家附近耕种,且最好是成片的,不是东一块西一块的零碎之地,太不方便。
而老百姓对于居住的稳定,也是很看重的。谁也不想老是搬家,以至于不能够安心地置办家什,或是翻盖宅院。
而即便是有移民的不断涌入,平定辽东之后,地广人稀的情况,也是可以预料的事情。
赵英笑了笑,说道:“这是在安定人心,告诉百姓们,就是平定了辽东,政策也不会变。有十年的时间安心生活,老百姓才能托底。”
实习官员笑道:“我看百姓现在就挺安心的,给他们写对联福字的赵大人,可是一直没停手。”
赵大人呵呵一笑,抬起头,说道:“这不是好事儿嘛!死气沉沉的,没个过年的气氛,那才不是咱们希望的。”
赵英点着头,说道:“有心气,是好事儿。我看很多百姓的脸上都有笑容,也觉得很舒服。这也证明,他们对于大明,对于王师,还是比较期待和信任的。”
由小见大,人的精神面貌肯定能说明很多问题。个个面黄肌瘦,眼中无光,可见生活没有希望。
尽管光复辽东已经是明军坚定不移的目标,也向老百姓表露无遗。但老百姓对此的信心,显然还是不足。
以十年为期的土地契约,则能在某种程度上,加强老百姓的信心,能够比较安心地生产生活。
只要工作做到位,效果有多大,自然不是政务官员所要考虑的事情。当然,能见到工作成效,心中自然也是高兴和振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