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剑远行 作品

第90章 成长的秘诀在于学习


                 来到赤乌镇,方重勇见到了忙碌的王忠嗣。

  在他印象里的那些军中大员们,闲得没事的时候,应该都是在耍大刀。

  但这次见到王忠嗣,他却发现自家的岳父大人,正在……阅读文书。

  此刻赤水军衙门大堂里,还有几个僧侣打扮的人,在将桌案上的吐蕃文翻译成汉文。

  他们翻译完一张,王忠嗣就看一张,整个大堂变成了一个“抄写房”,安静得针尖落地都能听到。

  “随便看看吧。”

  王忠嗣眼睛都没有离开手中的纸张,很是随意的对方重勇说道。

  至于坐在轮椅上的李医官,根本没有获准进入这里,还在衙门外等候接见。

  “这是……”

  方重勇迟疑片刻,拿起一张纸观摩起来,很快便知道了其中的要害之处。

  “兵卒奋勇破敌有功,且查证属实后,将领要及时给予奖赏。”

  “战场上若长官及将领逃逸,监军则要拼死追捕。若捕获到手,其勇敢行为的奖赏,即刻按律例赐给。”

  “若被敌所困,派信使至兵营报信求救兵,而接到报信之将领不派救兵则将领受罚。”

  ……

  这明显是一条又一条的军法,但行文略有些奇特,与大唐的律令有异曲同工之妙。

  方重勇看得一头雾水,有些疑惑的询问道:“这是翻译过来的军法?莫非是吐蕃人的军令么?”

  “没错,之前崔节帅击破吐蕃人一部,缴获了一部完整的吐蕃军法。如今可以将其翻译成汉文的僧侣也找到了,现在正在将这些军法翻译过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王忠嗣哈哈笑道,似乎心情很好对样子。

  吐蕃人拥有文字的历史,已经超过一百多年,甚至更远的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相传,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有鉴于吐蕃要发展经济,没有自己的文字完全不行,于是就派大臣吐弥桑布扎等十六人赴天竺(印度)求学、拜师。

  返藏后,仿梵文“兰扎体”,结合藏文声韵,创制藏文正楷字体,又根据“乌尔都体”创制藏文草书。

  即为吐蕃文的蓝本,后面又经过百年发展至今,已经自成体系。

  但也有人说,松赞干布干的事情只是整理,吐蕃有文字的历史很早。

  但不管怎么说吧,吐蕃人的这部军法,不仅说明吐蕃军队军纪严明,赏罚分明。

  而且还能说明他们国内的政治军事制度建设已经自成体系,并非外人所理解的那样只知道劫掠的蛮夷。

  它更可以证明,吐蕃军可以在河西陇右跟大唐掰手腕,绝非偶然,也并非只凭着消耗人力与一腔血勇!

  吐蕃军是可以与唐军在战场上平分秋色的劲旅,在军事上是同一级别的顶尖玩家,远远超过之前被大唐胖揍过的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

  牛仙客那句“河西之事,唯吐蕃而已”,确实是中肯的评价!

  “多看看吧,吐蕃人的军法,亦是有很多可取之处。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学习没有坏处。”

  王忠嗣放下手中的纸,将桌案上散乱摆着的纸张都按顺序整理好,将其交给方重勇,继续说道:“我知道你有事情,先等等,我还有军务要处理,晚上再说不迟。”

  说完,他便径直走出大堂,留方重勇一人在这里阅读吐蕃军的军法。

  兵不在多,在于精;将不在勇,在于谋。

  王忠嗣的思路很明确,与其没头没脑的练体力,不如趁着好机会,多学习兵法中的“律法”。

  人无规矩约束,则如同野兽群聚。披坚执锐的丘八们若是没有军法约束,他们的破坏力有多可怕,用脚指头想也能猜出来。

  了解吐蕃人的军法,就是了解吐蕃军打仗思路的一条门路。盛唐的时候,只有异族们可以挑对手,大唐边军是不能挑对手的,谁来挑衅都要打死,包括吐蕃人在内。

  所以王忠嗣现在让方重勇做的事情,就是拼命学习保命的技术!

  “继续看吧。”

  方重勇自言自语的叹了口气说道,心情略有些沉重。吐蕃的阴影笼罩这河西大地上,片刻都无法解脱。

  很快,方重勇就看到了与大唐军法中有很大不同的条例!

  “修筑城堡,设置囊霞之事需向王室成员呈报,并按所准时间完工。”

  “若未能如期完工,则惩罚囊霞长官。”

  “囊霞之地,聚集有军马等大量牲畜。未出现大的病象,但却借局部小病传染之口,散布有大病之状出现,我等则将查明原因,并将撒销囊霞。”

  “若战事紧张,敌人逼近之际,若料定不能敌挡,囊霞之所管理牲畜要不受损害地驱赶保护,庄稼、房屋是否焚烧,或是否要留存等,要问计行事。”

  诸如此类的军法里面,提到了“囊霞”这个机构,在方重勇看来,应该是吐蕃军中战时负责修筑军营、城堡;管理财物、牲畜,包括战利品管理的一个综合性后勤机构。

  据方重勇所知,大唐地方官府并无类似的对应机构,军中也没有。可以说这是吐蕃人为了应对战争而独有组织方式。

  看到这里,方重勇顿时感觉这一趟没白来!

  吐蕃人的“工兵部队”专管后勤,那也就是说,有专门的“作战部队”。

  这跟传闻中吐蕃人打仗一哄而上,动辄男女老幼部落全部上阵的方式有着明显区别。

  也就是说,对方的军事专业化程度,并不差大唐多少,局部甚至更适应战场的实际情况,而且远胜突厥、回纥、契丹等草原民族。

  方重勇开始沉浸下来,阅读这些翻译过来的吐蕃军法,越看越是感觉后背发凉。

  “战时将士备马上马皆以螺号或鼓声为准。昼日面临交战之时,牧马人应把战马系之于营内,并置于兵卒所处之地后方。而夜间战马可解系,但不可散放。”

  “若疑夜间被突袭,则按茹本之令,依地势而择一险峻之地坚守之,并布置探马、步哨等。戎马亦系上绊脚绳。巡兵需持盾牌,手握弓箭披上盔甲,如此备战也。”

  “夜间扎营布阵,若地势宽阔要作应战之备把戎马圈禁营内。如地势狭隘,分设二、三道间隔设防。夜间要在驻地相隔两箭之距预先修筑土垛,土垛上竖立木篱笆,占据好阵地。”

  一条又一条,每个字都打在方重勇的心头,让他不敢大意,不敢漏掉哪怕一个字。

  这些军令,已经涉及到战场逃跑行为的分辨与奖惩、刑罚与奖励的等级、夜战中守备大营的军法、哨兵侦查制度、战马管理等等!

  有些条例,甚至完全可以当做兵法使用。还有好多是方重勇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根本想不到的东西!

  里面全部都有!只有想不到,没有未提及的!